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qq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中所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关注的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本文主要是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培养
  
   首先,教师要有“育人”的意识;其次,要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再者,教师要言传身教,掌握一定的课堂教学艺术,教师努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敞开心扉,坦诚地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流。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从以下方面实施。
  一、注重文本的朗读与感受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体,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因此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朗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作用,也便于学生从个体角度深切体会文章的情感因素,所以,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除朗读外,语文阅读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其他阅读方法感受文本的意蕴。
  例如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文时,首先简单介绍时代背景,然后播放课文配乐朗诵,而后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音乐朗读,学生相互点评朗读。整整一堂课,在反复朗读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朗读的技巧,而且在朗读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度赞扬和深切缅怀之情。在第二节文本阅读课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表达了自己阅读课文后的独特情感体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得到了培养。
   二、重视文本的阅读与体验
  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相同,那么阅读同一文本就应该有丰富多彩的个性情感反应。因此,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去感受体验文本中的感情,并说出、写出读后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受到文本情感因素的熏陶、感染。
   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即使是一些说明文,也写得趣味盎然,引人入胜,蕴藏着作者的审美情趣。为了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拨动情感之弦,使抽象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情趣盎然,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形象的方式可采用以下几种:
  1.表情感染
  小学生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在一定条件下,小学生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用爱憎分明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表情以及身体动作去激发学生,感染学生,例如教师在朗读时面部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手势中的握拳摆手等等,让学生在你的各种表情中不知不觉地走进文中景界,身临其景般地去领悟文章内涵。
  2.语言感染
  语言是人们交流情感的重要信息,具有直接的感染性。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用爱憎分明、抑扬顿挫的声调,真挚的语言阅读,能叩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田。每次,我在读课文时,教室里静得出奇,学生都沉浸在文本的情境中,读完一篇课文,学生总会情不自禁地鼓掌。每每 我都会陶醉其中。
   3.画面渲染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画面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鱼虫,林海雪原,古今建筑,风土人情,人文故事,童话故事等,它们无一不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珍品。这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赏心悦目的艺术世界,美妙神奇的童话世界和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能引导学生畅游其中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画面去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
   4.实物演示
  一幅幅画面吸引着学生,如果把生活中的事物拿给学生观察,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引导一年级学生阅读《看花灯》时,我问学生:“课文中都写了哪些灯?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然后用多媒体课件,把正月十五灯展的各种花灯呈现出来,再让学生在原文中标画出相对应的句子,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并由对现实的感受转到对语言文字的赏析上,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时,充满感情,沉浸在语言文字描述的美的情境之中。
  5.表演体验
  体验指的是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语文课堂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引进体验教学思想,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和句子所要表达的精神。如在一次口语交际课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模拟在具体情境中扮演一个社会角色,如,老人,妈妈,售票员,路灯管理员等等,体验其中的苦与乐。学生们兴趣浓厚,纷纷按要求不折不扣的完成。口语交际课上,学生们争相表演,表达了内心要讲的话,抒发了请求,抱歉,赞扬,悔恨等感受,整个课堂被一片真情包围着。学生们眼眶里噙满了眼泪,伴随着一片呜咽声。课后,他们一气呵成,写出来的文章构思精巧,情节迭宕起伏,发人深思,引人入胜。
  三、注重社会价值观的传达
  语文可以传承文化,可以传达社会价值观,从而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转,所谓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是既要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又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又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着眼于语文形式,语言所载负的人文思想、情感内涵,是寓于语言之中,必须寓教于文,在理解、感悟语言的同时接受文化、情感的陶冶。
  总之,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展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中也可以综合展现。但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说,一定要重视整体感知、感性体验和直觉感受,这样才能拨动学生阅读的情感之弦。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加以培养,不仅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更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好好学习。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担负起这神圣的使命。
其他文献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制定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管理性规划,在规划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自身条件和外部影响因素,本文对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
期刊
高温吞吐或高温蒸汽地层,在高温蒸汽的冲刷和热膨胀的作用下,地层胶结物被破坏,这样砂粒就会和油一起流出来,而随着油田的含水量、采油量不断增加,油层结构被破坏的越来越严
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做出分析,并对当前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高校专业细分形势下,设计艺术类的众多不同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都有交叉重叠,这是专业基础要求及培养目标导向下的必然,但不同专业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自身特色进行合理调整,优化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深谙如何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向往的路径。在学生心目中,语文教师应该是魅力无限、光芒四射的。这种魅力,如果用“定格”手法形容,就像清代刘鹦《明湖居听书》中描绘的说书艺人王小玉一样,往台上一站,眼睛向台下一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很显然,这种“魅力”是一种内在的功力,是一种深蕴在骨髓和细胞里的气质,它能产生一种极大的吸引力
摘 要: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语文美育是一个复杂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过程,它在语文教学和塑造人格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困此,语文教学就要注重其中的审美功能,进行审美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 审美教育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理论若不包括对美育的研究,就是不完备的理论。语文学科教育若缺乏对美的教育,将是贫乏的教育。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纵观语文教材,它本身就是一个
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绩效考核的结果是员工绩效考核的核心问题,本文对员工绩效考核结果评价、分析的几个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经济“新常态”下
期刊
期刊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当前中学教育中,美术教育的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现状的研究,分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