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首五分钟” 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是语文新课程教学的关键。然而,进入高中后,不少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难度不小,尤其是古诗文的隐晦难解,让他们望而却步,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这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若教师给学生以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首热身”活动,则会点燃学生的课堂热情,对语文课充满期待,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
  一、“课首五分钟”活动内容
  根据我校“课首五分钟”实施的具体情况,其内容大致可总结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新闻时间。生活处处皆语文,关心时事、认识社会、感悟人生,这本身也是在学习语文。利用“课首五分钟”打开学生的社会“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是至关重要的。我校的“新闻时间”活动模仿江西卫视“杂志天下”节目的形式,由讲演者先搜集一则一周内的新闻或个人的所见所闻,进行整理、概括,在课堂的前五分钟和大家分享,并谈谈对时事的看法。
  二是成语时空。探索高中成语教学新方法,提高高中成语教学质量,已经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课首五分钟”活动中,讲演者可向同学们推荐一个成语,介绍相关的典故及内涵、成语的用法及使用范例乃至错例等。另外,讲演者也可请其他同学列举相关的近义词、反义词等,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三是名言分享。恰到好处的名言名句,可以增强文章的论证力,让文章增色不少。学生背诵一些名人名言、名诗名句,需要之时,自然会涌入脑海,不必临时抱佛脚。在“课首五分钟”活动中,讲演者可向同学们推荐某类主题的名言名句,如戒除贪婪、远离虚荣、直面挫折等方面,并可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是佳作赏析。如何在琳琅满目的书海中筛选好文章或是好书?如果只是教师单方面推荐,难免囿于个人视野及兴趣爱好,但换作学生来推荐,作品、书本范围就会更广,内容也会更丰富,也更能贴近学生的情感世界。讲演者可简单介绍文章或书的主要内容及作者,重点谈谈推荐理由及个人感悟。如推荐《汉朝那些事》一书,可围绕非正史化的叙事视角、轻松活泼的语言形式等展开。
  五是影视频道。从某个层面上说,电影与文学是兄弟、姐妹。好的影视保留原著的品位与内涵,又发挥了光影的优势,展现直观、彩色、动态的艺术世界,让文学作品实现另一层次的艺术感染力。结合“课首五分钟”活动,可让学生推荐经典影视作品,引入文学作品介绍,也可进行影视技巧的探讨、影视与文学表现力异同的分析等。
  六是人物摘录。结合电视节目《新闻周刊》中的“一周人物”,推荐一周人物,但要有人物的简要事迹、人物的闪光点及个人感悟。还可以模拟“感动中国”颁奖形式,为人物设计颁奖词。同时,讲演者还可将人物事迹作为人物素材来分析,提炼其作文素材的价值闪光点。
  事实上,活动的内容还远不止这些,如班级现场调查、哲理故事分享等,但是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在活动中一定要做到贴近学生生活,求真不求异,重实不重虚,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
  二、“课首五分钟”活动要求
  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教师就要详细介绍“课首五分钟”活动内容及相关要求。
  一是每节课由一位同学介绍一项内容。话题要多样化,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有话可说,让五分钟演讲成为学生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当然,为了起好头、开好局,可由教师亲自给学生展现一次“课首五分钟”活动。做好“抛砖引玉”,以后就可交还给学生了。第二次的介绍任务则交由课代表完成,接下来可按照座号,每节课轮流由一位同学上台组织“课首五分钟”活动。
  二是准备充分,从容展现。必须事先整理好演讲内容,讲演者至少要提前两天准备好讲稿及相关的PPT,交给语文课代表查阅,上台介绍时要尽量脱稿,做到从容自如、口齿清晰。讲稿由课代表回收保管,半学期时结集成册,作为活动成果。
  三是严格控制时间。讲演者介绍的时间为1分半钟左右,剩余时间为互动活动。活动总时间应控制在5分钟内。其他同学要对演讲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再由讲演者做进一步的答疑阐释。最后由教师作总结评价,或是提出活动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的建议,或对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或是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等。
  四是合理的评价机制。评价内容包括介绍的内容与形式、介绍者的台风、观点深度与创新度等。“课首五分钟”活动作为语文课的过程性评价依据,可列入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体系;也可由学生推选“课首五分钟”活动周冠军、月冠军及学期冠军,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开展“课首五分钟”活动的现实意义
  适度的“课首热身”是有效课堂的一剂良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决不可轻视其积极作用。
  首先,有助于调动学生注意力,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课首五分钟给学生拨出了广阔的展示空间,也提供了互动的时间,更能充分展现学生的风采。同时,课首五分钟是学生的“角色进入”时区,教师用学生的关注点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真正做到了把舞台交还给学生,使他们的注意力第一时间转移到课堂上来。教师的总结点评也拉近了师生距离,以便水到渠成地进入新授内容。
  其次,锻炼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透过一窗瞭望世界,可让学生了解外面的精彩,从而培养学生逐渐养成博览群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表达能力。“课首五分钟”活动,启发学生从小事中发现生活的真谛,用只言片语去表达对生命的哲思;鼓励学生走进多彩的生活世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并思考生活的情趣,更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最后,有利于积累写作素材。所谓“厚积薄发”,是指素材“积”得越“厚”,写作就越能“发”,文章活水就源源不断。“课首五分钟”为学生开辟了一条积累素材、思考生活的途径。丰富多样的素材积累、教师的解析与引导,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就导致学生的素材库越来越充实了,更有自己的角度与高度了,作文自然就挥洒自如了。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向学生展示层次多样的语文课程图景,提供丰富的语文营养和多向度发展的途径。”“课首五分钟”寓教于乐,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力,让课堂充满活力,一举多得,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以后我们还要使其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操作更便捷。
  (编辑 刘泽刚)
其他文献
学习动机对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中职生专业课学习动机缺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培养中职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目的观察外固定器用于四肢长骨骨不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伴有骨缺损、感染、肢体短缩的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采用外固定器行手术治疗,随访观察骨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9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p53组20例、联合组26例、化疗组23例,p53组静脉予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联合组
我的学习和职业生涯经历了从北到南,从国内到国外。回顾往事,由衷感谢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无私真爱在行事为人、伦理道德、责任心、生活能力和态度诸多方面对我的积极影响。在成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在糖尿病外周围神经病变、周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因足外伤、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等所致的严重下肢病变。2005年10月~2010年2月,我们共收治
现在的英语系列教材,从整体编排上,中小学英语衔接应是顺畅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衔接问题。因此,探讨产生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是教师的重大课题。   一、衔接中出现的问题  1.读音问题  由于小学英语教师水平差,导致大部分学生发音、拼读不准。  2. 学习方法与习惯问题  在小学,小学生习惯于“教师领学、检查单词、句型、对话”;而初中,则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3. 基础知识问题  初一生英
教学有效性问题是当下中学各学科教师热议的话题,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建立高效历史课堂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点。笔者认为,中学历史一线教师只有深刻理解当下有关教学有效性争论的根源,才能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促进中学历史教学的良性发展。  一、两种教学效率观及其冲突  事实上,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和争论由来已久。2007年3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发起了有关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大讨论。一大批高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构(LVRM)不仅影响急性期的心功能状况,而且决定着AMI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和远期预后。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我们对合并心功能不全的AMI患者应用依伦平治
目的探讨Th1细胞因子IL-2、IFN-γ及Th2细胞因子IL-4、IL-6在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肺内的表达水平以及在干燥综合征合并肺间质病变(SS-I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根据肺与颌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4〕21号)要求,经各地申报、专家评审,教育部确定了天津市北辰区等37个市(州)、县(区)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并予以公布。要求有关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组织落实,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对实验区特殊教育改革发展予以倾斜支持。各实验区要创新工作机制,整合相关资源,增强实验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起到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