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为看重小龙套何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tytytytytytytyty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浒传》中,穆弘差不多是个龙套,然而他的排名很高,竞排在了第24位,在李逵、史进之后,雷横、李俊之前。穆弘何以排名如此之高? 其实,按道理说,穆弘和宋江的关系应该不会太好:热心肠的宋江给了在揭阳镇街头卖艺的薛永(后来也上了梁山,坐第84把交椅)五两银子,而被穆弘的弟弟穆春追杀,好不容易逃到一个大户人家家里,以为安全了,谁知竟是从火坑跳进了火海,那正是穆弘家。然后,穆弘出现了,带着兄弟和家丁一路追杀宋江,一直把宋江逼到江上。
  在这个过程中,宋江会对穆弘有好感吗?当然不会。可是,宋江却对穆弘的老爹穆太公很有好感。当找不到吃食、几近绝望的宋江敲开穆太公的门时,看着这个慈祥的老头,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奇怪感觉。接着,穆太公热情地张罗酒菜给素不相识的宋江吃,又给他安排了舒适的房间,吃饱喝足后的宋江顿时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
  是啊!阔别多年的家,自从告别宋太公,这一路的辛酸、一路的颠簸,真是不知从何说起……夜深了,宋江却无眠,爬起来向外展望,正好看见穆太公带着两个家丁在院子里巡查,说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哕唆话,检查门窗是否锁好、家眷是否安睡。宋江的双眼朦胧了,情不自禁地对两个公人说:这个老头好像我爹啊!这么晚了,还不睡,还在检查物什。
  这话肯定是发自肺腑的。此时此刻,宋江完全没有作秀的必要。他是真的在穆太公身上找到了失去许久的父亲般的感觉。有了这种缘分的铺垫,虽然有前面的那些过节,宋江还是很快和穆弘好了起来。
  当然,穆弘也不是吃素的,他有值得宋江高看一眼的本钱。他是揭阳镇上的地头蛇。穆春被薛永三拳两脚就打翻了,可是他为什么能嚣张得让全镇的酒店都不敢卖给宋江酒菜吃,能吆五喝六地领着大队人马追杀宋江呢?完全是因为他哥哥穆弘厉害,所以穆春才能狐假虎威。
  穆弘的绰号是“没遮拦”,即所向披靡、无人敢挡。当然,穆弘的勇猛只是在揭阳镇、在江州,放到猛将云集的梁山泊,他的武艺只能算是中等偏上,所以他才排在了八虎骑兼先锋使的最末位。穆弘的战斗记录也不多,在宋江三打祝家庄时,他曾和“祝氏三杰”之一的祝虎大战30回合不分胜负,其余时候,他的武艺很少能派上用场。
  不过,作为揭阳镇的地头蛇,穆弘凭的不仅仅是他的武艺,更主要的是他的气场。他出场就是“威风凛凛逼人寒”,武艺高强,胆子又大,好比“灵官离斗府,佑圣下天关”。正是这种慑人的气场和不要命的干劲让揭阳镇上的父老乡亲都惧怕穆弘。
  李逵也是个不怕死的家伙,每次打仗总是冲在最前面。可是李逵却怕穆弘,尽管李逵排名在穆弘之前。李逵动不动就私自下山,谁都拦不住他。有一次,时迁来叫他回去,他眼一瞪,竞把时迁给吓走了。可是,穆弘来叫他就不一样了。
  当李逵鬼使神差地跑到寿张县坐衙、大闹寿张县时,是穆弘把他拉了回去。在穆弘面前,李逵很乖,很温顺。梁山泊重新分配岗位时,李逵和穆弘一起守卫北山第一关。之所以如此,就是想让穆弘看住爱闹事的李逵。放眼梁山泊,除了宋江之外,恐怕也只有穆弘能降住李逵了。穆弘能降住李逵,憑的就是他的气场。
  穆弘还有一点让宋江刮目相看。江州有“三霸”,浔阳江上的张顺兄弟、揭阳岭上的李俊诸人和揭阳镇上的穆弘。三霸相较,穆弘最牛。张顺横行浔阳江,靠的是水下功夫这一项特殊技能;李俊是在揭阳岭上开黑店的,只需要将前来吃饭的客人麻翻。无论水上还是岭上,和这两霸打交道的人毕竟不多,而且多是远方来的客人。
  但大多数人还是生活在揭阳镇上的,在镇上称霸也就远比在浔阳江和揭阳岭上称霸要难得多——你要应付更多的人,处理更多的事务,打点更多的人际关系。要做好这一切,仅凭武艺是不行的,得有智慧,得有心机。而穆弘把这一切都做到了。
  当然,要想当好地头蛇,还得有能使鬼推磨的孔方兄。穆弘家作为大户,自然有钱。而且,宋江之所以那么看重穆弘,最重要的也是因为穆弘有钱。
  革命虽然不是请客吃饭,可是一切革命都需要钱。宋江盘踞梁山泊,最需要的也是钱。钱从哪里来?抢是一条道,捐献也是一条道。穆弘就为宋江的事业贡献了很多钱。
  穆弘和宋江冰释前嫌后,宋江就住在穆弘家里,一切开销都由穆弘负责。穆弘还带着宋江游玩附近景致。一连住了三日,宋江要去江州服劳役,穆弘又送给了宋江一盘金银。这一盘金银直接让宋江搞定了江州牢里的公人牢头,免去了宋太祖钦定的100下杀威棒,在牢里当起了轻松的文抄公。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救了宋江后,一时没有去处,只好又住在穆弘家里。以前是款待宋江一个人,如今要款待这么多好汉,但穆弘丝毫没有犯难,十分豪爽地宰了黄牛、猪、羊、鸡……做了一席丰盛的酒菜,让梁山好汉吃饱喝足。宋江决定攻打无为军、血洗江州,所需战备物资也由穆弘提供。穆弘拿出了八九十个叉袋、百十束芦柴、柴油、五只大船和两只小船——这些都是钱啊!
  可以说,在和无为军作战的过程中,穆弘家就是宋江的后勤基地。智取无为军,穆弘的功劳当居首位。
  这是宋江和朝廷决裂的第一仗,是宋江上梁山之前的精彩亮相。在宋江成为梁山老大的奋斗历程中,江州是一个刻骨铭心的地方,穆弘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量级人物。
  大功告成之后,宋江决定带领大伙向梁山转移。穆弘当然也要跟着去的——他带着父亲、弟弟等一应家眷,装上家里所有的金银财宝,田地也不要了,宅院也不要了,一把火全烧了,全家跟着宋江走了。
  其他好汉投梁山一般都是一两个人,穆弘却是全家一起上;其他好汉一般都是穷极来投,身无长物,穆弘却是带着钱来的——穆弘对宋江的支持,可谓毁家纾难。
  太平天国时期,带兵打仗毫无优势的韦昌辉何以当了显赫的北王?还不是因为他将全部的钱财都捐了,圣库里第一笔钱可都是他们家出的啊。这叫有钱才能有位。这个道理,洪秀全懂,宋江当然也懂。
  所以,穆弘能排在第24位,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为宋江的事业贡献了不少钱财。他给宋江钱,宋江给他位置,这也算是一种钱权交易。
  后来,在宋江奉命征讨方腊、拿下杭州之后,穆弘不幸感染瘟疫而病故。宋江仍然没有忘记追封他为忠义郎。哀荣至此,宋江对穆弘也确实够意思。
  编辑/葡萄
其他文献
好多历史人物都曾被怀疑是穿越者,因为他们的眼光、业绩非常超前,深深震撼了后人。其中一位就是明朝文臣邱濬(jùn,“浚”的异体字)。以梁启超的保守估计,这位弘治年间内阁大学士的水平领先欧洲200年,钱穆更尊他为“中国第一流人物”,就连在俄国一直忙于革命的列宁也忙里偷闲,给他打了个五星好评:  “中国15世纪杰出经济思想家”。  为什么众多牛人对邱濬的评价如此之高?因為邱濬的人生贡献看似低调却令人震撼
在1147年,大理国国君段正严(又名段和誉,即《天龙八部》里大理世子段誉的原型)退位前后,大理国渐渐出现末世气象:宫廷中,诸子争位,无日无之;外面,鼙鼓声声,出现叛乱。  段正严无法,只有禅位,出家当和尚:大理国是佛国,国君退位当和尚的很多,算是个传统。段正严之子段正兴便满面春风地登上宝座,幕后掌权者则是他的女婿高量成。  让段正严深感棘手的这次叛乱来自滇东三十七部。原来,三十七部当年跟着大理国开
南朝梁时,兰陵萧氏人才济济。比之仁慈得近乎虚伪的梁武帝和完美到令人望而生畏的太子兄长,萧纲似乎更易让人亲近。  萧纲是天才,五岁就能写诗作赋,华美的文字让父亲梁武帝大大惊讶了一把。梁武帝难以置信地将他叫到跟前,亲自考问。萧纲不假思索,援笔立成。梁武帝开怀而笑,朗声道:“此吾家东阿。”东阿王曹植有八斗之才,冠绝天下。  萧纲的确很像曹植,举手投足间洋溢着潇洒自信。从十岁开始,他就离京至各地任职,十几
汉宣帝时的河南太守严延年治理地方的手段就一个字:酷。古代死囚一般在秋后冬月处决,肃杀的天气总是让人无限伤感。但每年这个日子,都是严太守最开心、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他嫌杀人场面不够壮观,总把下辖各县的在押囚犯都集中到郡府衙门口集中斩决,每次都弄得血流数里,腥气满城。这个嗜好为他赢得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称谓——“屠伯”。  如果大体遵照法律行事,只是执法力度偏重,顶多算个“酷吏”。但严延年不一样,他追
刘文典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他虽是个文弱书生,在民族危难面前,却表现出了不卑不亢的硬骨气。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北平陷入日寇的铁蹄之下,刘文典因家庭拖累未能及时撤离,暂时蛰伏下来。随着北京日伪政权的建立,一些沉渣也随之泛起,刘文典的四弟刘蕴六也“顺应潮流”,很快在日伪政权中谋得了一个肥缺。一天中午,刘蕴六兴冲冲地去找刘文典报告“喜讯”,见到四弟回来,刘文典让夫人为其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
1896年,巴黎万国运动会。开幕仪式上,各国国旗伴着国歌依次升起。轮到中国时,却只有大清朝的黄龙旗在一片寂静之中缓缓升起,自始至终,没有音乐声,没有掌声,也没有人唱国歌。过了一阵子,在场的所有人开始大笑。他们嘲笑偌大的中国竟然连国歌都没有。  在一片嘲笑声中,一位年过七旬的中国老人拄着拐杖站起来,迈着步子走到黄龙旗下。他挺直腰板,神态坚毅,满怀深情地唱起家乡小调《茉莉花》。  这位老人就是大清权臣
947685号梦盒  画梦师彩面总是很平静——噢,好吧,我说实话,事实上,他是慵懒、懒洋洋、懒死了。这一点儿都不夸张,他甚至对工作也总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从早到晚,他都一个人呆在画殿里,白天对着窗外的阳光发发呆,或者“呼噜呼噜”地睡长长的午觉。  一直到了黄昏,他才算有点儿精神,晃晃悠悠地喘着粗重的气儿,将袍子下笨重的腿摆在地上,再晃晃悠悠地站起来,移动着庞大的身躯——咳,开始工作。  这时,夕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上至道光、下至普通兵卒都认为洋人必败。为什么呢?洋人的膝盖不会打弯呗!别看洋人横行海上,大炮放得欢,一旦上岸,立马完蛋。两江总督在奏折中称,“夷人腰硬腿直,一击即倒”;主战派骨干、曾经的大理寺卿更是向朝廷提出必杀技:“对付洋人最好的办法是派伏兵藏在草丛里,用长竹竿击打他们的腿,必定稳操胜券。”  甚至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他初到广州禁烟时也底气十足,自认为手中有两张“王牌”
麟德元年(664年)春天,玄奘圆寂,“京城道俗哭泣,日数百千”,送葬时,“京邑及诸州五百里内送者百万余人”。与民间相比,官方的表示却是寥寥。唐高宗李治的神情尽管哀伤,但真正给出的待遇并不高,只是报销丧葬经费,允许僧尼吊丧,妥善保护经书。  相比于以前去世的其他高僧,玄奘未获追赠、追谥,更没有一个官员参加他的葬礼。如果李治真的很认可玄奘,这些荣誉应该一项不少,而且他的长子李显也应该去参加葬礼,因为李
参加过同盟会,后来在辛亥革命中掌握一省政权的人,在袁世凯当政的时候,大都被搞掉了,但山西军阀阎锡山是个例外。  本来就算阎锡山不激进,袁世凯也不能容忍这么一個来路很像革命党的家伙当家的。但是阎锡山乖巧得很,在袁世凯尚未跟革命党人闹翻之前,就已经进京表示了十二分的恭顺,并送上了大礼。当然,阎锡山也特别会装孙子,在袁世凯气焰熏天之际,他大事小事都听袁世凯的。袁世凯把山西的军队削了又削,一个省只剩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