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的变化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s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左右移动时,会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而使连入电路的电阻改变,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初学电学的同学很难判断,本人在教学中总结出一种方法,可以方便而准确地做出判断,现简介如下,以供参考
  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线方法是“一上一下”,要想准确地判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电阻的变化,关键要看清所使用的下接线柱当滑片移动时,如果靠近所使用的下接线柱时,电阻变小;如果远离所使用的下接线柱时,电阻变大[TP4CW42TIF,Y#]
  例1如图1,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阻变大,应选择的接线柱是
  AA、DBB、CCA、BDC、D
  解析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远离下接线柱C,电阻变大,故C接线柱必选,又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线方法是“一上一下”,所以正确答案应选B[LL]
  例2如图2所示,向同一方向移动滑片,电阻的变化效果相同的是
  [TP4CW43TIF,BP#]
  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甲和乙
  解析向同一方向移动滑片,电阻的变化效果相同,说明所使用的下接线柱只能都为左接线柱,或者都为右接线柱,甲、乙、丁三图可满足条件再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线方法是“一上一下”,可以确定甲、丁两图正确所以正确答案为C
  。
  。从特殊到一般—— 一道初中物理习题分析。。
  赵从阳。
  (扬州市江都区武坚中学江苏 扬州225244)。。
  [HJ16mm]
  众所周知,初中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状况直接决定学生物理水平的提升习题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想提高初中生物理综合能力不可回避地要进行习题训练,为提高学生物理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结合多年初中物理教学经验,结合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以一道初中物理习题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1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
  习题是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初中物理成绩必须从强化学生习题解答能力着手,为提高学生物理成绩提供基础保障物理习题涉及物理学科的众多内容,几乎所学的全部知识点都有相关练习题目,初中物理知识涵盖范围非常广,在实际生活中却很难得到有效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要想从特殊到一般对初中物理习题进行分析,首先应该明确初中物理习题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教师在讲解物理习题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整堂课下来,教师一直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学生在被动学习中接受了教师传授的知识,几乎不能独立思考,教师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也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物理习题解答能力偏低;第二,学生在解决习题的过程中通常会结合教师的引导进行思考,导致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偏低;第三,解答习题的过程中难免存在教师与学生思想上的碰撞等现象,当教师思想与学生思想发生分歧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朝着自己的思路上解答习题,但是实际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却[HJ15mm]忽视了学生思想意识的作用,导致学生习题解答能力偏低。
  2从特殊到一般初中物理习题解答方法分析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必须结合实际教学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初中学生物理解题水平初中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习题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解答物理习题的能力,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物理综合成绩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习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方法历经了漫长的发展时期,从特殊到一般的物理习题解答方法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自主研究问题以及积极动手解答问题等能力的培养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借助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寒假作业上一道习题,对从特殊到一般的解题方法做了简单介绍
  例一辆私家车以8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向深山中行驶,驾驶员在行驶到某位置后鸣笛,4 s后驾驶员听到的回声求听到回声位置与山崖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解法1画出示意图:A—B—C,其中A代表驾驶员鸣笛的位置;B代表驾驶员听到回声的位置,C代表山崖的位置从示意图中可以明显看出,A到B之间的距离是私家车行驶的距离,A到B的距离 B到C的距离 C到B的距离即是鸣笛声往返通过的总距离鸣笛回声到山崖之间的距离既可以确定为B到C之间的距离从下列计算公式中可以得出,鸣笛回声与山崖之间的距离应该为498 m
  S[WB]=S2-[SX(]S1[]2[SX)]=V声t-V车t=[SX(]340 m/s×3 s-8 m/s×3 s[]2[SX)]。[DW]=498 m
  为了突显从特殊到一般物理解题方法的意义,笔者以此题为例进行了第二次解答从第二次解答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出,从特殊到一般物理习题解决方法的优势
  解法2将驾驶员鸣笛时间和行车速度之间的关系转化成行驶过程中相遇的问题来解答假设A位置到C位置中间有一个对称点A1,鸣笛声和私家车同时从A位置出发,当鸣笛声到达山崖位置后,会沿着原来的路径直线返回到B点与私家车相遇,此时,驾驶员便会听到鸣笛的回声,这与私家车从A点出发的效果完全保持一致鸣笛声从A1出发并与私家车朝着相。向行驶,在B点相遇,(解题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从特殊到一般解题方法的优势,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该位置的转换原理)由相遇问题便可以很容易明确鸣笛回声到山崖之间的距离:
  2AC=3×(340 8),
  其中AC之间的距离为2AC=3×(340 8)的一半,即522 m,
  [JZ]BC=AC=AB=522-3×8=498 (m)
  从上述两种解题方法中可以明显看出,解题过程中为了方便起见,通常会遇到比较特殊的简单情况,解题的过程中不要害怕麻烦,应该积极主动地将特殊情况转化为一般情况,从而有效地解决各种类型的习题
  总之,从特殊到一般的习题解答方法,一方面能提高初中生物理成绩,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值得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
其他文献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切忌灌输,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当然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提升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笔者认为教师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布设情境和任务,本文就该话题进行探讨,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任务的设置——达成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必然途径  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可以参考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组织和选择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自身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学生实际学
初中物理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熏陶”,可见,在初中阶段开设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初中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物理现象的自我理解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与思维创造,其中,又以实践操作能力更为突出而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靠的就是“动手做”本文就初中物理课堂上“动手做”教学形式的实施展
高中物理中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都属于能量观点.用能的观点的来审视一个物理过程,分析这一过程中各力做功的情况及其相应的能量转化情况,是高中物理学习要建立的重要观点之一,是一条重要的解题思路. 1 带电粒子或带电体在电磁场中运动中能量问题  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洛伦兹力永不做功.在电磁场中(或电场中),从能观点出发分析带电粒子的运动过程中各力做功的情况及其相应的能量转化情况,再由动
学习是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平坦,出错在所难免,合理利用错误资源是我们教师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本文从初中物理教学的视角就如何科学利用错误资源,如何借助于实验、师生对话促进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最终促进知识显性化生成,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平常心“视”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我们教师对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实验教学,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大部分教师思想观念陈旧,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验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本文通过对当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措施.  物理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途径,也是目前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从我国现阶段的物理教学情况来看,我国的高中物理教学总体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
教育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凡有教育就有教育现象电化教育的出现和发展,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给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有效的途径  那么,怎样选择现代化教育媒体来积极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呢?下面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  几年来,笔者在物理课堂实施电化教学的过程中,尤其在学习方法上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内容上,注意让学生了解掌握现代科学技
瞬时速度是高中物理中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材中对它的表述涉及到了极限思想,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价值.这一教学的关键就是做好瞬时速度演示实验,在具体的实验中展示出瞬时速度就是平均速度v=ΔxΔt中Δt趋向于零时v的值.在中学物理课堂中上,采用较多的是气垫导轨与光电门进行演示“瞬时速度”,通过逐步减小Δx展示时间间隔Δt趋向于零的过程.然而该实验主要仍有以下两方面的不足:  (1)实验误差大.当挡光片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求浮力的大小问题一直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难点和易错点一般来说,此类型题的综合性强,要求学生不但具有扎实的力学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求浮力大小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公式较多,再加上知识的承上启下,纵横贯穿要熟练掌握此类型题的解题方法,必须在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加上对此类题型进行分类归纳,总结解题技巧才能使学生对浮力大小问题的掌握做到
众所周知,初中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状况直接决定学生物理水平的提升.习题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想提高初中生物理综合能力不可回避地要进行
1 实验装置  质量为4 g的橡胶球,质量为20 g的螺母,空心旧笔杆,不易伸长的细绳.将细绳穿过笔杆,一头拴紧橡胶球,另一头拴住螺母,如图1所示.  2 实验  (1)感受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手握笔杆,橡胶球在上,螺母朝下,竖直放置.由于螺母的重力大,橡胶球会被细绳拉至笔杆上端.缓慢转动笔杆,逐渐加速,螺母会被做圆周运动的橡胶球拉起.稳定后,橡胶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螺母悬空静止,情形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