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的圆周运动演示仪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722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实验装置
  质量为4 g的橡胶球,质量为20 g的螺母,空心旧笔杆,不易伸长的细绳.将细绳穿过笔杆,一头拴紧橡胶球,另一头拴住螺母,如图1所示.
  2 实验
  (1)感受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手握笔杆,橡胶球在上,螺母朝下,竖直放置.由于螺母的重力大,橡胶球会被细绳拉至笔杆上端.缓慢转动笔杆,逐渐加速,螺母会被做圆周运动的橡胶球拉起.稳定后,橡胶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螺母悬空静止,情形如图2所示.学生一般会惊叹于做圆周运动的橡胶球,能拉起质量是自身质量4倍的螺母,同时更感受到了物体做圆周运动时需要向心力.
  (2)体验离心现象
  待1实验现象稳定后,增加转速,橡胶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逐渐增加,出现离心现象.
  (3)体验向心现象
  待1实验现象稳定后,减小转速,橡胶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逐渐减小,出现向心现象.
  综上所述,利用上述简单的装置,对比橡胶球处于静止状态、稳定的匀速圆周状态、加速状态、减速状态,学生可以体验物体做圆周运动需要向心力,并可以通过探究,归纳总结出物体做离心和向心运动的条件.
  3 实验分析
  在以下的分析与讨论中,均不计空气阻力.
  3.1 橡胶球为什么能拉起螺母
  设橡胶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对橡胶球和螺母做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用T1表示细绳对橡胶球的拉力大小,T2表示细绳对螺母的拉力大小,f为笔筒与细绳间的最大静摩擦 力大小,mg和Mg分别表示橡胶球和螺母的重力大小.由图可知T1的竖直分力平衡橡胶球的重力mg,T1的水平分力提供橡胶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且T1>mg.可以看出,橡胶球做圆周运动时,细绳对橡胶球的拉力大于橡胶球的重力.当T1>Mg f时,质量为橡胶球4倍的螺母将被拉起.当Mg-f≤T1≤Mg f时,整个装置能处于稳定的状态,螺母悬空静止,橡胶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3.2 橡胶球做离心和向心运动的讨论
  当橡胶球由匀速圆周状态开始加速时,根据向心力公式F=mv2r,小球需要的向心力增加.此时T1的水平分力不足以提供橡胶球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会减小,橡胶球会上升,橡胶球与笔杆间距离会增加,橡胶球就会做离心运动.这样T1会变大,当T1>Mg f时,T2>Mg,螺母会上升,橡胶球与笔杆之间的细绳会变长.
  反之,当橡胶球减速时,小球需要的向心力减小.此时T1的水平分力大于提供橡胶球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会增加,橡胶球会下降,橡胶球与笔杆间距离会减小,橡胶球就会做向心运动.这样T1会变小,当T1  4 教学建议
  (1)本实验设备简单,取材方便,橡胶球和螺母可以用其他器材代替,建议做成学生实验,用于圆周运动的相关教学和实验探究.
  (2)橡胶球如何才能将螺母拉起?如何才能让橡胶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越来越大或者越来越小?这些可以设置成问题,答案可以让学生探究获得.笔者用此装置做过研究课,效果不错.
  (3)本文三实验分析中,对力的大小的相关讨论要求学生有比较好的基础,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从实验现象出发,定性分析上述实验,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最近我们班的学生给笔者起了一些外号“茬头”、“挑刺”起“茬头”这个外号不是因为我的头发很短,起“挑刺”这外号也不是因为我这人不宽容说来话长,这得从一个多月以前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的一节试卷讲评课说起  欲哭无泪  这是本学期以来的第一次试卷讲评课,我很重视,从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个错题进行分析,找到每一位同学每个习题的错因,并进行纠错通过综合分析、整理,主要错因还是“关键词没找准、语言表达不够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切忌灌输,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当然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提升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笔者认为教师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布设情境和任务,本文就该话题进行探讨,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任务的设置——达成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必然途径  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可以参考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组织和选择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自身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学生实际学
初中物理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熏陶”,可见,在初中阶段开设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初中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物理现象的自我理解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与思维创造,其中,又以实践操作能力更为突出而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靠的就是“动手做”本文就初中物理课堂上“动手做”教学形式的实施展
高中物理中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都属于能量观点.用能的观点的来审视一个物理过程,分析这一过程中各力做功的情况及其相应的能量转化情况,是高中物理学习要建立的重要观点之一,是一条重要的解题思路. 1 带电粒子或带电体在电磁场中运动中能量问题  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洛伦兹力永不做功.在电磁场中(或电场中),从能观点出发分析带电粒子的运动过程中各力做功的情况及其相应的能量转化情况,再由动
学习是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平坦,出错在所难免,合理利用错误资源是我们教师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本文从初中物理教学的视角就如何科学利用错误资源,如何借助于实验、师生对话促进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最终促进知识显性化生成,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平常心“视”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我们教师对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实验教学,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大部分教师思想观念陈旧,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验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本文通过对当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措施.  物理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途径,也是目前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从我国现阶段的物理教学情况来看,我国的高中物理教学总体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
教育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凡有教育就有教育现象电化教育的出现和发展,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给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有效的途径  那么,怎样选择现代化教育媒体来积极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呢?下面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  几年来,笔者在物理课堂实施电化教学的过程中,尤其在学习方法上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内容上,注意让学生了解掌握现代科学技
瞬时速度是高中物理中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材中对它的表述涉及到了极限思想,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价值.这一教学的关键就是做好瞬时速度演示实验,在具体的实验中展示出瞬时速度就是平均速度v=ΔxΔt中Δt趋向于零时v的值.在中学物理课堂中上,采用较多的是气垫导轨与光电门进行演示“瞬时速度”,通过逐步减小Δx展示时间间隔Δt趋向于零的过程.然而该实验主要仍有以下两方面的不足:  (1)实验误差大.当挡光片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求浮力的大小问题一直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难点和易错点一般来说,此类型题的综合性强,要求学生不但具有扎实的力学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求浮力大小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公式较多,再加上知识的承上启下,纵横贯穿要熟练掌握此类型题的解题方法,必须在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加上对此类题型进行分类归纳,总结解题技巧才能使学生对浮力大小问题的掌握做到
众所周知,初中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状况直接决定学生物理水平的提升.习题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想提高初中生物理综合能力不可回避地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