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ohua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单元整体教学是建立在“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上的,是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它根据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特点,以单元话题为基础,将本单元知识结构进行重新整体编排,重新整合语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分解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并能够有效地运用侧重点不同的课堂教学形式。立足于单元整体教学,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教学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二级教学目标,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规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在英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解读教材与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对单元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设计,使各课时的目标呈螺旋式上升。新版PEP教材以“话题—功能—结构—任务”进行编排,因此,当进行单元整体看教材时,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结构和综合语言运用技能,更应该关注到教材涉及的文化,以及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词汇、语法和语篇本身就不是独立存在的,听、说、读、写四种言语活动及能力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PEP教材中出现的各个板块之间存在某种关联,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单元模块之间的相互联系,有意无意把听、说、读、写几种技能的教学割裂开来,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内容的讲授而忽略技能的培养。如何利用话题将各个板块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地设计任务以及“化零为整”地创设情境,这是我们日常教学设计中的难点。笔者将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研讨活动中PEP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What would you like》,呈现“主题—话题”式的单元整体设计模式,从整体到局部,以主题为引领,以话题为实施,进行探究与实践。单元分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一)第一课时
  语言运用:在“Eating at home”的语境中,在板书的帮助下,学生扮演Sarah和Mum的角色介绍自己想要的食物和饮料,能尝试说说sandwich、orange juice、salad的特点。
  语言知识与技能:1. 能正确跟读含有字母组合“ow”的单词,了解这些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2. 在语境中,能听懂、读懂,并认读核心词汇。3. 在语境中,能初步运用核心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I’d like ...”做出正确应答。
  (二)第二课时
  语言运用:在“Eating at home”的语境中,在图片和板书的帮助下,学生能够介绍自己想要的食物和饮料,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语言知识与技能:1. 能正确跟读含有字母组合“ow”的单词,知道字母组合ow在单词中的发音。2. 在语境中,能够初步运用核心词汇。3. 在语境中,能够运用核心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I’d like ...”做出正确应答。
  (三)第三课时
  语言运用:在“Food Festival is coming”的语境中,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食物和饮料,并说说理由。
  语言知识与技能:1. 能读出含有字母组合ow的相关例词和例句。2. 在语境中,能运用核心词汇介绍想要的食物和饮料及其特点,能正确认读核心词汇。3. 在语境中,能基本运用核心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I’d like...”询问并回答某人想要的食物和饮料。4. 在语境中,能初步运用核心句型“What’s your favorite food/drink?”“I love/My favorite food/drink is ...”询问并回答自己喜欢的食物,简单说说理由。
  (四)第四课时
  语言运用:在谈论Yifan爷孙俩给Robin写的note语境中,大部分学生能用3-5句描述自己的饮食喜好,表达基本准确大意。
  语言知识与技能:1. 能读出含有字母组合“ow”的相关例词和例句。2. 在语境中,能熟练运用核心词汇以及运用核心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I’d like ...”询问并回答某人想要的食物和饮料。3. 在语境中,熟练正确运用核心句型“What’s your favorite food/drink?”“I love/My favorite food/drink is ...”做出正确应答。
  (五)第五课时
  语言运用:在“Dinner at theFarm”语境中,在教师和板书的帮助下,学生扮演Zoom和Zip,表演故事。
  語言知识与技能:1. 在语境中,能熟练运用核心词汇;介绍自己喜欢的食物和饮料及其特点。2. 在语境中,能熟练运用核心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I’d like...”询问并回答某人想要的食物和饮料。3. 在语境中,熟练正确运用核心句型“What’s your favorite food/drink?”“I love/My favorite food/drink is ...”并进行正确应答。
  (六)第六课时
  语言运用:在“My healthy diet habit”语境中,大部分学生能用5-8句话描写自己的饮食习惯,表达基本准确大意。
  语言知识与技能:1. 能阅读有关的绘本,根据语境写出符合发音规则的单词,并能初步正确书写句子在单线上。2. 运用本单元核心句型和单词介绍自己的饮食习惯。
  二、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通过分课时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看出备课组将整体单元整合为六个课时,围绕“What would you like?”这一话题,以不同用餐的环境为主情景图,基于合理饮食、健康饮食为情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对语音课的处理时,备课组不是将语音课作为独立的教学片段,而是将语音课巧妙地融入到对话课、听说课、读写课和故事课中进行整体教学,这种整体性的语音教学,不仅能够让孩子们连续地感知语音,操练语音,更能让学生们在整个单元中都能够巩固字母组合“ow”的发音,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为己用。在教学第五课时时,连丹老师的设计如下:
  (一)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模仿语音语调进行生动到位的朗读和表演。
  2. 学生能体会到朋友之间的互相关心和帮助,能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二)教学难点
  1. 学生能模仿Zip、zoom的发音进行表演。
  2. 学生能在图片和老师的提示下发散思维,对Zoom的饮食特点和问题进行小结并给出建议。
  (三)读前活动
  包含:1. Warming up 2. Zip is happy with zoom 3. Zip is worried about zoom 的内容。教学目的是:1. 课前提前感知本节课salad制作过程;2. 通过图片呈现出Zip和Zoom的快乐时光,烘托友情;3. 让学生说说zoom的饮食问题,思考并给出建议。
  (四)读中活动
  包含:1. watch the story 2. food for salad 3. make a salad 4. share the salad的内容。教学目的是:1. 在看完视频后让学生给图片排序并匹配故事各段大意,让学生对故事有一种整体感知;2. 对1、2两幅图的图片进行适当拓展,让学生自行去思考和运用语言;3. 制作沙拉是一个有趣的过程,让学生在演一演的体会中明白合作的乐趣;4. 观察并思考喝什么饮料比较合适,在学生体会健康饮食。
  (五)读后活动
  包含:1. watch and act the story 2. write and read the thank-you note 3. talk about the eating schedule的内容。教学目的是:1. 完整观看并表演视频,对故事进行小结;2.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来帮助Zoom制定合理的饮食表格;3. 升华主题,合理饮食,健康饮食,与前置性活动相呼应。并为下一课时做好铺垫。
  (六)作业
  1. Listen and read the story for 5 times. 2. Act the story. 3. Talk about your diet habit.
  (对本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并进行运用。)
  以连丹老师执教的《Dinner at the farm》为例,从整体教学出发,教学思路清晰、情节环环相扣、每个细节处理都让人印象深刻。读前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排序和匹配故事大意,不仅让每个学生对故事有整体的感知,并且巧妙地把故事分解为Food for salad、Make a salad、Share the salad三块内容。读中再利用故事中的插图进行重难点教学和知识拓展,如在进行句型“I will , it’s/they’re .”中,连老师出示了农场图片,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说出农场中的蔬菜,從中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在make salad的过程中,连老师利用语言支架,通过洗一洗、切一切、倒沙拉酱的动作操练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做沙拉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乐趣,体现了体验式教学的乐趣。读后让同学们帮助Zoom制定健康的饮食表,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课后作业中也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整体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立足整体思维角度,小学英语教学应围绕单元话题展开各项教学活动。从整体明确教学目标,整体设计教学方法,整体安排教学时间,到整体设计单元主体作业,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都要以整体观念为支撑,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合理运用语言点,让知识在生活中能得到较好实践。
其他文献
【摘 要】实践证明,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是改变农村小学生长期处在的“半封闭”写作状态,提高其写作能力的好途径。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突出语文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和创造性,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本土资源;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笔者所处的学校是一所
摘 要:本文从几何直观入手,探讨了如何依据直观图形明确“核心元素”来解决一类平面几何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平面几何;核心元素;三角  平面几何在数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将形象的几何直观与严密的逻辑推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训练思维、开发智力的绝佳素材,所以在数学智力竞赛中,在数学奥林匹克中,平面几何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但这也同时确立了平面几何题的“难题”形象,“数学难学,平面几何更难学”
周末路过一所民办学校,看见布告栏贴满了假期出国的夏令营的海报。我驻足在海报前认真看了看,都是假期到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的活动。回到办公室,我怀着一种说不清楚的心情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出国夏令营”,果然搜索结果无一例外地指向了一个核心词:语言。看见整屏整屏的出国夏令营都在强调“英语强化”,我无奈了。  到底为什么中小学生假期要出国,出国的目的难道仅仅是“语言”吗?  突然想到有一次我带着孩子
自驾或者坐任何交通工具外出旅游时,最担心的就是半路听到宝宝喊着要嗯嗯,运气好的时候可能会路过一些公共厕所,否则就只能在外随地解决。美国Potette Plus这款宝宝旅行坐便器完全解决了这种尴尬,这是一款既能在家做训练厕板使用,又能便携的小马桶。外出用餐时或旅游时,公共卫生间细菌多,小孩坐上去皮肤直接接触,很不卫生;而且外面的马桶都是成人规格,马桶圈大,一不小心屁股容易掉下去。有了旅行坐便器,外出
悲剧的发生  一切都是突发,毫无预兆。  2016年5月13日下午16时许,河北衡水火车站。也许是旅途的困倦征服了一切,彝族女童吉斯么吃作的父母,睡着了。醒来时,女儿已不知去向。他们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警方根据办案经验,认为女孩被拐,第一时间立案侦查。  侦查开始。然而,几乎全无线索。  这对于拐卖儿童案件而言,并不鲜见。人贩子基本上都是“兔子不吃窝边草”,跨省跨市流窜作案。他们同警方打的是游击战
文章《基于教材接軌高中异曲同工》[1]探讨了2018年滨州中考压轴题,该题设计巧妙,思路新颖,笔者在仔细阅读期刊时想到,除文[1]提供的解法外,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思考该问题,还可以将问题进行拓展,以充分有效的发挥中考真题的教学功效.
摘要:儿童诗具有儿童的特质和诗歌的内涵,儿童诗是给儿童创作的诗歌,是一种向儿童表达、由儿童表达内心丰富而美好情感的文学载体。儿童诗具体形象、简洁有序,富有童趣、童真的情感,同时具有哲学思考的意味,构思巧妙,具有韵律感。儿童诗读写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从儿童本位和诗歌本位出发指导儿童诗读写。具体指导方略如下:多种阅读方式结合,提升读的趣味;从仿写到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寻找更多读者,让创作更优秀
我的父亲和母亲是大学同学,1938年他们考入西南联大,在五百里滇池侧畔相识、之后携手,养儿育女,相伴一生;为人之师,桃李天下。父亲赵伯礼,1915年生,江苏武进人;母亲刘世琮,1917年生,成都新繁人,是成都新都府历史上第一个女大学生。今年,母亲百岁诞辰,蓦然回首,恍如昨日。父亲和母亲这大半个人生的历历往昔,因为母亲百年诞辰这个大日子,又都一齐来到我的眼前……  文脉所系,苦难中愈加辉煌  国立西
[摘要]基于“SEC”一致性分析模型,分析了2017-2019年桂林市中考数学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结果表明:2017-2019年桂林市中考数学试卷与课程标准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显著的一致性,在內容主题与认知水平维度上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针对研究结果做了丰富中考卷內容知识、重视课程标准要求、优质资源共享互换等的思考,以期能够为相关部门及命题者提供相关数据和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和借鉴
【摘 要】物理实验作为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由于物理实验动手操作的特点,物理实验有效考核方式受到大家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文章提出了高中物理实验笔试考核的研究,希望通过这一研究为今后更好地对高中物理实验考核进行改革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笔试;考核  针对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笔试对高中物理实验的考核究竟是否有效?是否体现了学生实验能力的水平?能否通过笔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