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等教育的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合时宜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是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形成的。一方面,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各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生源质量的下降和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每一个体在先天的潜能、性格、爱好、才能等方面亦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进入大学后,因受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使他们的学习差异较大,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多,两极分化日益加剧,导致部分学生厌学情绪,甚至逃学、逃课最终无法完成学业。采用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对待差异越来越大的学生,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和机会少,学习的主动性差,导致学生之间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的分化越来越显著。要扭转这种教学被动局面,使所有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统模式,做到既不压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又不放弃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次教学”。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是分层次教学符合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的客观规律。这种差异表现在兴趣、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着眼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有利于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有所提高。二是分层次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分层次教学的立足点是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要求适合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与自信,这必然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需要。
三、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模型构架
1.教学对象的分层
为了避免分层教学走上传统教学的老路,分层时除了依据学生的基础能力和认知水平外,还应将认知风格、性格特点、学习动机、情感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作为参考变量。为了保持教学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在不改变教学班的前提下,结合授课教师和班导的日常学习行为评价,事先依据学生的基础能力、认知水平、认知风格、性格特点、学习动机、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内容,把学生分成三层,逐层递进。具体如下表所述。
2.教学环节的分层
按照英语课堂教学的五步法:复习旧课、导课、讲授新课、操练和巩固。在上课前,依据大纲的要求,确定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然后针对各个层次,对目标进行分解,将要求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1)复习中体现分层。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对各层学生复习的侧重点不同:C层主要通过默写、听写来复习词汇;B层主要复习前一课的交际项目、语言点等,并能回答与上一课课文有关的问题;A层通过用英语概括对话、课文来训练用英语进行思维及理解的能力。(2)导课中体现分层。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导入形式或导入内容。比如对C层的学生可以通过中文联想、具体图形或器物,引导其对新课的内容产生兴趣;对B层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英文问题设计,引起其对将要学课文的思考;对A层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用相关主题的英文故事、英文背景知识的简介、英文诗歌来引导其对课文的整体把握。(3)讲授中体现分层。这一环节的好坏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介绍新内容时,以B层学生能接受为准,发挥A层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兼顾C层学生。提问以B层学生为主,抓中间,促两头。介绍对话,则让C层学生进行示范表演。在这个环节中,既有各层学生的自主学习,又有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发挥A层学生的优势,让他们帮助解答A、B层的疑难。(4)操练中体现分层。操练是有助于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如语法、句型等内容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操练的设计过程中,也应注意分层。如对C层学生的操练主要是以模仿为主,让其重复基础知识的要点,内容宜以感性为主;B层学生和A层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结构以后,应进行综合能力的运用,如写作,并鼓励进行创造性的练习。 (5)巩固中体现分层。课堂巩固的方式有归纳小结、做巩固练习、提问等。在这一环节中,要照顾到B、C层学生,对他们的掌握程度作及时反馈。在解答疑难点及总结归纳时,仍要发挥A层学生的优势,让他们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帮助解答,课堂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此外,课堂作业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巩固形式,教师作分层要求:C层以抄写、朗读、记忆为主;B层通过造句、填空、复述课文等形式来巩固所学内容;A层通过写作、阅读理解训练来巩固所学语言。
总之,英语教学环节中的分层,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才可以打破传统教学造成的消极局面,能提高整体课堂效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是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形成的。一方面,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各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生源质量的下降和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每一个体在先天的潜能、性格、爱好、才能等方面亦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进入大学后,因受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使他们的学习差异较大,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多,两极分化日益加剧,导致部分学生厌学情绪,甚至逃学、逃课最终无法完成学业。采用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对待差异越来越大的学生,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和机会少,学习的主动性差,导致学生之间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的分化越来越显著。要扭转这种教学被动局面,使所有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统模式,做到既不压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又不放弃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次教学”。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是分层次教学符合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的客观规律。这种差异表现在兴趣、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着眼于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有利于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有所提高。二是分层次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分层次教学的立足点是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要求适合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与自信,这必然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需要。
三、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模型构架
1.教学对象的分层
为了避免分层教学走上传统教学的老路,分层时除了依据学生的基础能力和认知水平外,还应将认知风格、性格特点、学习动机、情感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作为参考变量。为了保持教学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在不改变教学班的前提下,结合授课教师和班导的日常学习行为评价,事先依据学生的基础能力、认知水平、认知风格、性格特点、学习动机、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内容,把学生分成三层,逐层递进。具体如下表所述。
2.教学环节的分层
按照英语课堂教学的五步法:复习旧课、导课、讲授新课、操练和巩固。在上课前,依据大纲的要求,确定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然后针对各个层次,对目标进行分解,将要求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1)复习中体现分层。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对各层学生复习的侧重点不同:C层主要通过默写、听写来复习词汇;B层主要复习前一课的交际项目、语言点等,并能回答与上一课课文有关的问题;A层通过用英语概括对话、课文来训练用英语进行思维及理解的能力。(2)导课中体现分层。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导入形式或导入内容。比如对C层的学生可以通过中文联想、具体图形或器物,引导其对新课的内容产生兴趣;对B层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英文问题设计,引起其对将要学课文的思考;对A层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用相关主题的英文故事、英文背景知识的简介、英文诗歌来引导其对课文的整体把握。(3)讲授中体现分层。这一环节的好坏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介绍新内容时,以B层学生能接受为准,发挥A层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兼顾C层学生。提问以B层学生为主,抓中间,促两头。介绍对话,则让C层学生进行示范表演。在这个环节中,既有各层学生的自主学习,又有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发挥A层学生的优势,让他们帮助解答A、B层的疑难。(4)操练中体现分层。操练是有助于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如语法、句型等内容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操练的设计过程中,也应注意分层。如对C层学生的操练主要是以模仿为主,让其重复基础知识的要点,内容宜以感性为主;B层学生和A层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结构以后,应进行综合能力的运用,如写作,并鼓励进行创造性的练习。 (5)巩固中体现分层。课堂巩固的方式有归纳小结、做巩固练习、提问等。在这一环节中,要照顾到B、C层学生,对他们的掌握程度作及时反馈。在解答疑难点及总结归纳时,仍要发挥A层学生的优势,让他们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帮助解答,课堂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此外,课堂作业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巩固形式,教师作分层要求:C层以抄写、朗读、记忆为主;B层通过造句、填空、复述课文等形式来巩固所学内容;A层通过写作、阅读理解训练来巩固所学语言。
总之,英语教学环节中的分层,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才可以打破传统教学造成的消极局面,能提高整体课堂效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