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要适当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foun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高考前几个月,晓梅主动申请减少工作量,多留在家里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女儿复习应考阶段,她对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只管努力复习,家里其他事都不用你操心,希望你不要让我们失望。”
  晓梅特别关心女儿的学习情况,时刻关注着女儿的情绪,一看女儿脸色不对,就知道女儿模拟考试可能发挥得不好,忍不住就会一顿唠叨:“跟你说了,让你只管学习,不要管别的,上次回老家你非要去,浪费时间了不是?有那个时间你多看会儿书,说不定就看到一道考试题,这次就能多加几分……”女儿一听她说这话就烦,对她说话的语气也不好。而她又会非常伤心地指责女儿不懂得体谅她的辛苦。就这样,她烦,女儿也烦,两人相看两厌又避不开见面,情绪都非常糟糕。
  女儿在自己的房间里复习功课,晓梅出于关心,时不时地跑进去,一会儿询问女儿累不累,一会儿询问女儿渴不渴,或者给她递上一杯水,或者给她端去一盘削好的苹果。而对于她的这些关心,女儿根本不领情,看到她突然闯入,情绪更加烦躁,不停冲她发脾氣。晓梅感觉自己好心没有好报,也很生气。于是,母女俩再次发生争执。
  发展到最后,母女俩的关系越来越僵,没说两句话就会产生矛盾,几乎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女儿看到晓梅就想躲。
  “为她付出这么多,她为什么一点儿不记得我的好,还总是嫌我烦、嫌我唠叨?唉,我怎么摊上了这样一个女儿?”这位每天陪读的母亲,在同事面前无奈地吐槽。
  其实摊上晓梅这样的母亲,也是她女儿的不幸。
  爱而不得法,结果事与愿违,晓梅是很多家里有孩子高考的家长的一个缩影。作为父母,他们希望孩子金榜题名,进入理想的高等学府,在孩子高考的关键时刻,他们自然不可能袖手旁观。他们时刻跟进孩子的学习,一有风吹草动就神经高度紧张;他们以孩子为中心,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无限放大孩子的一切细微动作和表情。他们觉得自己是在关爱孩子,他们的出发点确实是好的,可孩子并不接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他们这种关爱的背后,折射的是对孩子未来的焦虑。孩子感觉到了这种焦虑,压力更大,自然更加紧张。他们对家长发脾气,其实是一种情绪的发泄,是在表达对家长给他们施压的不满。
  明明不是家长参加高考,家长为什么会如此焦虑呢?
  首先是家长内心情绪在孩子身上的投射。家长当年参加过高考,有人凭借高考中的出彩表现,从寒门子弟跃升为社会精英。当孩子面临同样的关口,他们当然希望子女能延续自己当年的辉煌。至于那些高考中的失利者,过往经历是他们不堪回首的记忆。他们会将自己现在过得不如意,归咎于那次失败;当年留下的遗憾,只能留待子女替他们去弥补。
  无论是高考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对子女在高考中的表现给予非常高的期望。任何一件事情,你对它有多在乎,它就会对你产生多大的影响,当你非常在乎一件事,但又无法掌控这件事时,就会滋生焦虑情绪。
  此外,家长之间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经常听到有人谈论自己或别人家的孩子,如今在某某名校就读。那些学霸的家长,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神情,听众们纷纷送上称赞和羡慕之词。被别人夸赞、艳羡,真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感受!家长们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成为其他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过高的期望、攀比心理,让孩子即将参加高考的家长吃饭不香、睡觉不熟,整个人精神有些恍惚。
  最可怕的是,情绪如同一种病毒,会在人群中传染。
  家长内心的焦虑,会让孩子在复习应考的过程中更加无所适从。
  毕淑敏在《像烟灰一样松散》一文中提到她的一位警察朋友,拥有非常好的枪法,即便在解救人质的现场,也能做到一击必中、百步穿杨。
  毕淑敏向他请教射击的要领。这位神枪手道出秘诀:极端的平静。长年累月的训练,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射击技能和经验。要达到百发百中的目标,光靠训练无法做到,只有达到心无杂念的境界才行。他在射击时,身体像烟灰一样松散。他说,只有完全放松,才能将潜能释放出来,进而精准地命中目标。
  其实无论是射击,还是从事其他活动,身体都需要适度紧张。但是紧张、焦虑超过某个限度,效率曲线就会下降,会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
  由此看来,过分焦虑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与其深陷焦虑的泥淖,不如把注意力集中在要做的事情上,不去无端地胡思乱想,反而能收获更好的效率。因为大脑有一个自动处理机制,只有在相对放松的状态中,才能切换到最佳的工作模式。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一书中提到洞穴机制:当男人不想说话时,他们正在思考对策。这个时候,他们不希望有人来打扰他们,只要保持头脑清醒,就可以思考出下一步的对策。他们仿佛躲进自己搭建的洞穴中,让心灵慢慢回归平静,默默思考接下来的处理方案。
  其实不只是男人,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时刻躲入只属于自己的洞穴。备战高考的过程中会遇到挫折、困难或瓶颈,孩子们不希望在思考对策时,有人来打扰,哪怕这个人是和自己关系密切的父母。
  假如此时父母因为过度焦虑,介入他们的学习,孩子们就会产生阻抗、逆反心理。就如文中的晓梅,好心办了坏事,导致母女关系日渐紧张。
  那么,在孩子高考或者人生的其他关键时刻,家长就对孩子不闻不问吗?
  也不能这样!毕竟孩子的人生阅历有限,有时候处理问题难免偏颇。家长们不妨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不要过分频繁地和孩子谈论学习。大多数孩子知道高考的重要性,根本不需要家长再过分强调。许多情况不问也能察觉出端倪,家长们可以在暗地里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每隔一段时间,用一种相对委婉的口吻征询。相比于每天追问,这样的频次和方式更能被孩子接受。
  二是当孩子主动和你交流学习情况时,多送上一些鼓励。鼓励不是设定某个具体的目标,更不是给孩子施加压力。高考存在不确定性,成功与否既有自身实力的因素,也有其他不可控因素。不必过分渲染成功的重要性,让孩子意识到:只要在这场关键考试中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出正常水平,就问心无愧了。无论成败,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最棒的。给孩子卸下过重的心理包袱,有利于他们轻装上阵。
  三是不要频繁打扰孩子。孩子复习应考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即便想在生活上关心他们,也请在他们休息时再送上。最好避免出现晓梅的情况,频繁进出女儿的房间。这种行为,只会传递出家长内心的紧张,加剧孩子心中的焦虑。
  如今,高考已经过去,孩子未来会有很多个人生关键点,家长们在这些关键点,可以用合适的方式送上关心,但是请一定要收藏好、控制好内心的焦虑。毕竟,只有家长控制好情绪,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孩子们才会感觉有个坚固的后方,才能在关键时刻正常发挥,做出正确的选择。
  【编辑:潘金瑞】
其他文献
在日本,孩子进入小学,男生背的是黑色书包,女生背的是红色书包。  通常,人们认为这是日本学校“性别教育”的开始。福冈市美和台小学一位教师纠正道,这是对男孩开展刚性教育、对女孩进行柔性教育的开端。  这位老师说,让男孩子从小像男子汉,是日本小学教育的内容之一。过去,这种教育大多在体育课上体现,后来,道德课也注重培养这方面素养,提倡男孩子不仅要身强体壮,还要讲礼仪、有责任感。  比如,教导男孩对女孩不
适当、合法地延展司法对行政的审查广度和深度,能够为社会大众所接受,也不致颠覆和冲击现有的制度框架。    [案例]    镇政府状告县、市政府  2005年4月,家住郸城县城关镇的原县人大副主任张显荣向郸城县国土资源局提出土地确权申请,认为城关镇政府招待所的土地使用权属于自己而不是镇政府。后历经数月调查、取证,并经召开听证会,县政府下发了一份《郸政土(2005)75号》文件,即《关于张显荣与城关镇
事件:名校硕士宅家啃老  前段时间,很多家长都被一则新闻刷了三观。  48岁的大卫,上海人,从小就是学霸,同济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在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拿到工程硕士学位,成为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6年前,他回国,却一直不肯工作,天天窝在家里玩游戏,靠母亲的退休金生活。他母亲丁阿婆已经82岁,有尿毒症,每周需要坐三次公交车去医院透析。  丁阿婆每月退休金3500元,光医疗费就要花2000多元,
问:我的经济条件不好,对女儿却做到了富养,吃的穿的,样样紧着她。但即便如此,她仍然不满意。特别是上初中后,她对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总嫌我给她买的东西拿不出手,这让我暗暗担心。您说,我会不会养了一个“白眼狼”?  答: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穷人的孩子里,有懂事的,也有很多不懂事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区别呢?看到下面这个故事,我恍然大悟。  某高中生沉迷网络,时常半夜翻墙出校上网。一日他
多数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一所好大学,让他在里面待几年,出来就是人才了。成为人才就这么简单吗?曾任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担任过武汉大学校长的刘道玉先生告诉你——  华罗庚只是初中毕业,可后来成为世界级数学大师。而师从他的学生不下百人,其中获得世界公认的杰出数学家,不过五六人  笔者:您从事高等教育工作近60年,与大学生打交道半辈子。据您观察,最后能成为人才的年轻人比别人强在哪里,是高学历、
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自尊非常重要,而孩子自尊心的培养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4种不当言行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与孩子相处时应当避免。  1.怒吼以及打孩子  生活中,一些父母总是试图通过大发脾气让孩子就范。尽管吼叫或打罵让孩子停止了不当行为,但这只是暂时的。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不懂得如何与父母进行良好沟通,遇到难题时,更会显得自卑与无助。  2.揪着孩子过去的错误不
2019年题目   第一组:门窗,万一,后悔,灭火器,糊弄,警觉,所谓,害人害己   第二组:分类,共享,蓝天,救世主,能源,后代,约束,同舟共济   第三组:智慧,脚步,默默,母亲节,憧憬,奉献,视频,如数家珍   要求: 任选一组,写一篇300字以内的作文,题目自拟,内容不限,必须用上所选8个词语,词语先后次序可以打乱。欢迎老师、家长指导孩子写作、投稿。   来稿来信请注明“联词作文”字样。电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4名受访者进行了一项关于父母包办代替的调查。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父母占57.6%,已婚未育的占23.9%,未婚未育的占18.2%。00后占1.6%,90后占23.8%,80后占52.0%,70后占15.2%,60后占6.3%。  调查中,81.5%的受访者直言身边包办孩子个人事务的父母多,其中18.3%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多,认为不太多和不多的受访
他好学上进,渴望成为更优秀的人,但烦恼也由此而来——  困扰——   他一次次被鼓舞、被点燃,可一次次被打击、被刁难  小何是个好学的高二男生,他渴望成为更优秀的人,并为此付出了努力,但烦恼也由此而来。他看了一本学写作的书,痛下决心学写作,可写了两篇小作文后,再也不写了;看到别人拥有六块腹肌,他非常羡慕并买了健身卡,可坚持不到两个月,再也不去了……他觉得自己走进了一个怪圈——一次次被鼓舞、被点燃,
2007年10月18日,株洲本地媒体《株洲晚报》刊登了一则新闻,凡年龄在26周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均可报名参加“株洲市公开选拔优秀女干部”的竞选活动,报名对象不分城乡,也不受职业限制。参赛的内容,主要包括仪表、气质、思维、表达、才艺(舞蹈、声乐、器乐、相声、小品、书法、绘画、制作等)、知识面 (时事政治、文史知识、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