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男子汉教育”正在发生变化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7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本,孩子进入小学,男生背的是黑色书包,女生背的是红色书包。
  通常,人们认为这是日本学校“性别教育”的开始。福冈市美和台小学一位教师纠正道,这是对男孩开展刚性教育、对女孩进行柔性教育的开端。
  这位老师说,让男孩子从小像男子汉,是日本小学教育的内容之一。过去,这种教育大多在体育课上体现,后来,道德课也注重培养这方面素养,提倡男孩子不仅要身强体壮,还要讲礼仪、有责任感。
  比如,教导男孩对女孩不要讲粗话、要谦让,在语言方面不能使用女性用语。在看绘本时,老师和家长会引导男孩多看里面男性主人公勇敢顽强的故事,同时对妈妈等女性形象进行角色说明,引导他们从小懂得敬重女性。
  在日本关西大学,男性学和教育社会学领域的专家佐贺太认为,受政治结构与经济状况影响,日本社会对男子汉气概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
  他撰文指出,触景生情、感怀伤悲是平安时代男子的特征;“男儿有泪不轻弹”“善战之男”是镰仓至江户时代男子的准则;明治维新后,富国强兵理念下的日本男子呈现“战时暴力”特征;二战战败后,在实现复兴、开展经济竞争的大背景下,“企业战士”成为修身齐家、为国为民的男子汉形象。
  随着经济泡沫破灭、高龄少子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女性经济学概念”的提出,日本如今的教育氛围朝“去男子汉化”或者“平抑男子汉气概”的方向发展。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11所著名男校联合向家长们提出了如何培养优秀男孩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认为,如今日本男性承担过大的生活与工作压力,相对于“在弱肉强食中杀出一条血路”,“和平共荣的软竞争状态”才是父母应该带给孩子的理念。父母与学校不该在统一的标准中抹杀男孩的个性发展。
  為消除学校针对不同性别的区别教育,现在日本一些地方已经采取了将男女校服统一等措施。
  说到日本男性的阳刚之气,有人会想到该国著名的“宅男文化”。
  有观点称,日本在近三十年给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产品的同时,也养出许多毫无爱国心、社会责任感的“废柴”。
  但也有人认为,对“宅男”不能一概而论。日本评论家冈田斗司夫表示,“宅男”流行不意味着日本男子日益软弱,这种现象是网络时代的产物。一些“宅男”看似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少,但他们的兴趣更加集中,做事情越来越专注。这样的人亦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匠人”。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焦虑的家长们  几年前,有两位亲戚的孩子陆续出了状况:一个是男生,从小学一路读到硕士,非常顺利,但毕业后一直宅在家没出去工作,养很多猫,每天与猫为伍。还有一个是女生,名牌大学毕业后勉强找了个工作,但性格怪异,连续谈了10多个男朋友都快速分手,后来患上抑郁症,又很快失业。  那时我儿子上小学二年级,家长群里充斥着各种焦虑。有位家长说,他去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看过“阿波罗计划”的指挥室,整个房间的器材
孩子的乳牙烂了,很多家长不以为然,觉得反正孩子要换牙,烂了就烂了,不用管它。殊不知,这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1. 影响营养的均衡摄入  牙齿是消化系统的第一道关口。牙齿烂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咀嚼。食物没有得到很好的切、撕、磨等就进入肠胃,不仅增加肠胃负担,还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另外,牙齿不好,为避免塞牙,孩子会少吃或不吃肉、蔬菜等不易咀嚼、纤维较长的食物,久而久之,影响营养
人物名片  胡慎之: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婚姻关系及亲子关系心理专家、心理治疗师、国际危机干预指导师,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湖南卫视《变形记》等多家媒体特约专家,著有《变形记——十天变成一个好孩子》《童心密码》等著作。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妈妈  笔者:民间谚语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说,您认为有科学道理吗?  胡慎之(以下简称胡):有一定道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0~3岁是人格的基本建设
被父母捧在手心的“好奇宝宝”  1994年6月16日,邱涵出生在浙江丽水一个普通家庭,自小性格活泼,对什么都好奇。“爸爸,小蚂蚁的家在哪里?”“妈妈,狗狗喜不喜欢吃糖?”每当女儿提出这些问题,爸爸妈妈都会鼓励她亲自去寻找答案。  爸妈培养了邱涵爱动脑筋的习惯,进入学校后,她的学习几乎不需要爸妈操心,她放学后自觉完成作业,考试也总能拿出令人满意的成绩。2012年,邱涵考入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选择这个
“男儿有泪不轻弹,你是小男子汉,有什么事说出来,不要哭!”我下班刚进家门,就听到老公在大声教育儿子轩轩。轩轩默默地站在一旁,低着头小声抽泣着。“这是怎么了?”我放下包望向老公。老公告诉我,轩轩放学回来一副不开心的样子,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发呆。他把轩轩叫到客厅想问个究竟,轩轩却一言不发,再问,他就哭。  “他想哭,你就让他哭出来嘛!哭是一种很好的情绪宣泄,我们大人都需要及时排解情绪,何况孩子呢!”我一
我拍过桌子后就后悔了  灵灵来的那天,正下雨。她自己带了塑料袋,进门时仔细地将湿淋淋的雨伞放在里面。灵灵长得不算美,但打扮精致,眼角、眉梢和服装,一看就是精心打理和搭配过的。她落座后,对我颔首微笑。匆忙间,我赶紧回个笑脸给她。之所以说“匆忙”,是因为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整体迷失于细节,我被她外表上的各种细节所吸引,而忘记了她整个人。  “我很想改变一下我的性格。”灵灵开门见山地说,她的声音清脆,语
一个名叫卢尔慧的北京女人,喜爱音乐,渴望拥有一个能成为歌唱家的儿子。然而,造化弄人,当34岁的她在经历难产的痛苦后,却发现生下一个脑瘫儿。如今30多年过去,她的儿子冯聪奇迹般地大学毕业,还拉得一手好提琴,弹得一手好钢琴,而且特别擅长数学和英语。他说,他能有今日,完全得益于母亲卢尔慧的特殊教育——  她打破了医生对儿子“不是傻就是瘫”的断言  卢尔慧和丈夫冯英杰都是北京人,两人都喜爱音乐,也都有一副
上高中后,女儿经常畅想自己将来会从事什么职业。她喜欢“光鲜亮丽的工作”,经常给我看时尚博主们的微信公众号或微博,崇尚他们“足不出户、收入不菲”的生活方式。在女儿看来,那些网红不用朝九晚五地挤地铁上下班,一身穿戴都是奢侈品,皮肤保养堪比专家,出门在外住五星级酒店,做直播时动辄推荐某明星同款服饰或包包,简直让人羡慕死。但我知道,一分辛苦一分收获,世界上哪有什么“光鲜亮丽”的工作?可是,要说服女儿,却很
困扰:孩子由着性子来  家庭教育方面的心理咨询,最好是亲子共同来访,但此刻我不得不接待了单独来访的王女士。原因很简单,她女儿认为自己没问题,不愿意来。  王女士愁苦万状地说:“我女儿学习认真努力,成绩很好。她小时候挺乖的,可自从上初二后就开始不听话了,特别是进入初三后,可能是压力太大了,她的问题越发严重了。最让人头疼的是,她动不动就烦,只要有点不顺心就朝我大发脾气。孩子的姥姥看不下去,说,你妈不容
女儿坚持“错不在我”拒绝道歉  我女儿小美和同学小玲是闺蜜,从上小学开始俩人就天天黏在一起。但到了高二,她们的关系日渐紧张。女儿跟我吐槽:“以前吵架,两小时内小玲肯定会哄我。可现在,她跟她同桌关系越来越好。”最初,女儿觉得小玲不理她只是暂时的,肯定会在不久之后主动投降。没想到,小玲总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晒她和同桌的照片,小美失落地问我:“她真的不再跟我做闺蜜了?”尽管如此,她仍寄希望于小玲像过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