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界限模糊”比“娇惯”更伤害孩子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2744587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困扰:孩子由着性子来
  家庭教育方面的心理咨询,最好是亲子共同来访,但此刻我不得不接待了单独来访的王女士。原因很简单,她女儿认为自己没问题,不愿意来。
  王女士愁苦万状地说:“我女儿学习认真努力,成绩很好。她小时候挺乖的,可自从上初二后就开始不听话了,特别是进入初三后,可能是压力太大了,她的问题越发严重了。最让人头疼的是,她动不动就烦,只要有点不顺心就朝我大发脾气。孩子的姥姥看不下去,说,你妈不容易,你得知道心疼她!谁知孩子不仅不体谅,反而冲着我嚷:‘都是我不对我不好,行了吧?’您说,这是什么态度?眼看要中考了,孩子在家三天两头地发脾气,这怎么能复习好功课,考出好成绩呢?我心急如焚,提议孩子和我一起来进行心理咨询,她却说自己没病,说我有病。最近,孩子的状态更加喜怒无常。如果我说话对她心思了,她一晚上都高高兴兴的;如果我说话不对她心思,她就烦,一晚上都没好脸色。我生怕哪句话惹她生气,整天小心翼翼的……”
  听到这里,我问:“什么叫对心思,什么叫不对心思,能举个例子吗?”
  王女士说:“比如,孩子喜欢历史,我看她又要烦躁的时候,就会跟她聊聊历史人物,想帮她调整一下情绪。有时,我说的这个人物对她的心思,她就会很高兴;有时,我说的这个人物不对她的心思,她就马上翻脸,大发脾气,质问我:‘不知道我不喜欢他吗?怎么我越不喜欢谁你越说谁?’”
  我又问:“最近,你哪天让她烦了?”
  王女士疑惑地重复了一遍我的话:“哪天让她烦了?差不多天天烦。”
  “天天烦?也就是说,您每次说起的历史人物都不对女儿心思?这就奇怪了。偶尔不对心思,可以理解,但如果是天天不对她心思,就不好理解了。当妈妈的怎么可能总找让孩子不高兴的话说呢?”
  “是啊,我怎么可能总说让她不高兴的话呢?”
  我引导王女士说:“孩子烦,会不会跟你说的话没有关系呢?”
  王女士想了一下,说:“也可能是孩子的问题。她只要不高兴,就一点也不加以控制,不管对谁都发脾气。有时对她姥姥也这样,太不像话,太不懂事了!”
  我接过话茬儿说:“刚才您说的对孩子心思的时候,估计也正是孩子高兴的时候,正所谓‘朕今天高兴’,于是不好也好了,不对也对了,该死罪的也活命了。如果是这样,那说明不管孩子高兴不高兴,实质都是一样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是这样吗?”
  王女士频频点头:“对,就是这样的。我这是养了一个女皇啊,一切由着性子来,为所欲为。您说,这可怎么办呢?”
  探究:母亲太惯孩子
  我笑了:“我们得先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这样,对吧?”
  王女士反思道:“是我凡事太惯着孩子了。”
  我问:“惯到什么程度?假如最不惯孩子为0,最惯孩子为10,您给自己打几分?”
  王女士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至少得有9分吧。”
  “至少?看来这个9分还是保守估计,如果不保守估计,就是满分甚至突破顶点了?”
  王女士的脸上没有了笑容:“差不多吧,孩子的舅舅常说我,孩子早晚毁在你手里!”
  “有这么严重?说详细点吧。”
  王女士回忆说:“是,我对孩子太下贱、太娇宠,吃喝穿戴,我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她,凡事由着她,她想咋样就咋样,我打心眼里不想让她受一点委屈。就是现在孩子大了,我还是处处想着她。周日值班,我也要给孩子打电话,问她起床了吗?喝水了吗?吃饭了吗?孩子嫌我啰唆,可我总是忍不住挂念她、关心她。学习上,我对孩子期望很高,希望她將来考个好大学,所以每天晚上孩子在家写作业我都要陪着。现在快中考了,孩子学习时我在旁边陪着,孩子却总是嫌我烦……”
  我颇为惊讶:“孩子都上中学了,学习时您还陪在身边吗?”
  “是啊,这有什么不对吗?”王女士问。
  我反问道:“如果您工作的时候,领导总在您身边看着您,您的感受如何?”
  “当然不好了。”
  “何止是不好,简直是煎熬!”
  王女士犹豫了一下,说:“是吗?孩子对我好像也越来越不买账了。”
  我再次提出问题:“您为什么这么惯孩子?”
  王女士沉静片刻,说:“我结婚比较晚,30多岁才有了女儿。女儿刚一岁时,我和孩子爸爸离婚了。也就是说,女儿完全没有享受过父爱,她跟着我和姥姥一起长大,她是我的唯一,是我的精神支柱……”
  我的推测得到了证实:“哦,是这样。所以,妈妈就觉得……”
  “我就觉得欠孩子的。为了不委屈孩子,我没有再婚,而是竭尽全力地把全部的爱给她,结果却让她变成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的人。”
  解析:亲子关系过度一体化
  女孩为所欲为、乱发脾气的原因很多。比如年龄特征,女孩正处于第二反抗期,容易和成人出现冲突;比如学业压力,女孩面临中考,容易出现焦虑情绪;比如人际关系,女孩可能没有很好地适应新的师生关系,导致情绪不好。这是许多学生都会面临的情况,可为什么就王女士的女儿心理困扰这么严重呢?因为对王女士的女儿来说,以上原因都是诱因,并非根源。她心理问题的根源是,她和母亲的关系陷入了非常态。
  一个普通家庭中,爸爸、妈妈、孩子,三者处于平衡关系中,不论是夫妻关系,还是父子关系、母子关系,都能够相对平衡,这样才是正常的。如果三角关系被打破平衡,那么父子关系或母子关系就容易陷于非常态。所谓亲子三角关系被打破平衡,不是说一定是父母哪一方缺位,而是说,即便在一个完整的家庭里,如果一方过于强势或者一方教育缺位,也会导致亲子三角关系的失衡,进而导致父子或母子关系陷于非常态。当然,在单亲家庭中,亲子关系更容易陷入非常态。王女士的家就是这样,她高龄得女,后离异,和女儿相依为命,结果让母女关系陷入严重的非常态。其主要表现为:母女不能保持正常的心理距离,亲子关系过度一体化。   本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亲子间的“心理脐带”就难断彻底,容易让亲子两代人成为心理上的“连体人”,让彼此失去应有的独立性。而王女士的家庭现状让这种亲子关系一体化心理更加严重和突出。其母女间的权利与责任界限几乎消失。
  所谓自我界限清晰,是指在人际关系中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利范围,既能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而自我界限模糊,是指不能清楚地把握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利范围,总是期望与他人融为一体,在心理上依赖他人,也想让他人依赖自己。王女士母女正是这样,由于自我界限模糊,不仅导致了心理的相互依赖,且导致了相互侵权。当然,主要是母亲侵犯了孩子的权利范围,让孩子从小失去了独立人格,完全成了母亲的精神附庸或者精神安慰。这比通常的“娇惯”对孩子的心灵伤害更大。
  再说,父母在为孩子付出后,潜意识里是有回报期待的,王女士也不例外。一旦回报期待没有得到满足,许多负面情绪就会不知不觉涌现出来。从前面我们不难看出,王女士的回报期待对女儿来说,已经成了一种无形而沉重的心理压力。
  没有人会质疑母爱的伟大,但是不恰当的母爱,对孩子而言无疑是一种伤害。王女士就是这样,而女孩的舅舅担心女孩早晚会毁在妈妈手里,并非杞人忧天。
  对策:让母女关系回归常态
  王女士悟性很好,沟通至此,她终于点头承认:“我早就感觉自己有问题,但是始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今天我算明白了,是我太爱孩子了。没想到,爱太多了反而害了孩子!我必须得改变自己,您说我该怎么办呢?”
  我笑了:“回顾一下咱们刚才的讨论,您说说自己的想法。”
  王女士想了想,说:“不再事无巨细地照顾孩子,她的事让她自己承担,而我该干啥干啥。”
  我點点头说:“说得好,就这五个字——该干啥干啥。如果您真能做到该干啥干啥,就保持了自己的独立人格,也和女儿保持了适当的心理距离,划清了你和女儿的自我界限。一句话,让母女关系回归了常态。母女关系回归常态后,孩子有了独立的心灵空间,就会多点自由,多点自主,就会慢慢学会自我调控。当然,母女关系回归常态,重要的是母亲要先独立起来,不在精神上依赖孩子。只有母亲精神独立,孩子才会精神独立,才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客观地说,单亲家庭想让母女关系回归常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相信,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您会努力的。”
  随后,我和王女士讨论了具体的操作问题,比如,孩子中考前学习时,妈妈不要再陪在旁边,而是去做自己的事情,让孩子独自学习;再比如,孩子面临中考,妈妈做好后勤工作就行,不要再给孩子施压……王女士表示,她会积极改变自己,今后爱孩子要用理性去爱。
  而我要说的是,当我们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时,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要只抱怨孩子,而要反观亲子关系,反观自己,给予孩子他们真正需要的爱。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火车是最常见也最经济的春运交通工具。前些年我们家住北京,而北京直达位于福建西部我们家乡的火车只有一趟,行程足足需要25个小时。因为时间特别长,我们会尽量买一个软卧车厢,一家四口就在这个车厢里度过一天一夜。在这25个小时里,除了吃饭、睡觉之外,我们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读书。  平时孩子们要上学,我们要上班,只能在每晚睡前一点时间进行亲子阅读。而春运途中我们终于有了大把时间可以“挥霍”在阅读上。  每次
5岁时还不会走路,不会独立吃饭,甚至连爸爸妈妈都不会喊。医生也无奈地说:“死心吧,脑瘫没法治好。”但父母从未放弃,父亲更是自学摸索出一套按摩疗法,并历尽艰辛教儿子练拳击。功夫不负有心人——  “天无绝人之路,只要坚持,我相信孩子一定会好转的。”  1986年5月24日,家住天津的汪宝柱、刘惠琴夫妇的儿子汪强出生了。孩子是早产儿,因免疫力低下,并发了脑出血、黄疸、肺炎等病症。在抢救35天后,孩子虽被
焦虑的家长们  几年前,有两位亲戚的孩子陆续出了状况:一个是男生,从小学一路读到硕士,非常顺利,但毕业后一直宅在家没出去工作,养很多猫,每天与猫为伍。还有一个是女生,名牌大学毕业后勉强找了个工作,但性格怪异,连续谈了10多个男朋友都快速分手,后来患上抑郁症,又很快失业。  那时我儿子上小学二年级,家长群里充斥着各种焦虑。有位家长说,他去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看过“阿波罗计划”的指挥室,整个房间的器材
孩子的乳牙烂了,很多家长不以为然,觉得反正孩子要换牙,烂了就烂了,不用管它。殊不知,这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1. 影响营养的均衡摄入  牙齿是消化系统的第一道关口。牙齿烂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咀嚼。食物没有得到很好的切、撕、磨等就进入肠胃,不仅增加肠胃负担,还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另外,牙齿不好,为避免塞牙,孩子会少吃或不吃肉、蔬菜等不易咀嚼、纤维较长的食物,久而久之,影响营养
人物名片  胡慎之: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婚姻关系及亲子关系心理专家、心理治疗师、国际危机干预指导师,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湖南卫视《变形记》等多家媒体特约专家,著有《变形记——十天变成一个好孩子》《童心密码》等著作。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妈妈  笔者:民间谚语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说,您认为有科学道理吗?  胡慎之(以下简称胡):有一定道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0~3岁是人格的基本建设
被父母捧在手心的“好奇宝宝”  1994年6月16日,邱涵出生在浙江丽水一个普通家庭,自小性格活泼,对什么都好奇。“爸爸,小蚂蚁的家在哪里?”“妈妈,狗狗喜不喜欢吃糖?”每当女儿提出这些问题,爸爸妈妈都会鼓励她亲自去寻找答案。  爸妈培养了邱涵爱动脑筋的习惯,进入学校后,她的学习几乎不需要爸妈操心,她放学后自觉完成作业,考试也总能拿出令人满意的成绩。2012年,邱涵考入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选择这个
“男儿有泪不轻弹,你是小男子汉,有什么事说出来,不要哭!”我下班刚进家门,就听到老公在大声教育儿子轩轩。轩轩默默地站在一旁,低着头小声抽泣着。“这是怎么了?”我放下包望向老公。老公告诉我,轩轩放学回来一副不开心的样子,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发呆。他把轩轩叫到客厅想问个究竟,轩轩却一言不发,再问,他就哭。  “他想哭,你就让他哭出来嘛!哭是一种很好的情绪宣泄,我们大人都需要及时排解情绪,何况孩子呢!”我一
我拍过桌子后就后悔了  灵灵来的那天,正下雨。她自己带了塑料袋,进门时仔细地将湿淋淋的雨伞放在里面。灵灵长得不算美,但打扮精致,眼角、眉梢和服装,一看就是精心打理和搭配过的。她落座后,对我颔首微笑。匆忙间,我赶紧回个笑脸给她。之所以说“匆忙”,是因为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整体迷失于细节,我被她外表上的各种细节所吸引,而忘记了她整个人。  “我很想改变一下我的性格。”灵灵开门见山地说,她的声音清脆,语
一个名叫卢尔慧的北京女人,喜爱音乐,渴望拥有一个能成为歌唱家的儿子。然而,造化弄人,当34岁的她在经历难产的痛苦后,却发现生下一个脑瘫儿。如今30多年过去,她的儿子冯聪奇迹般地大学毕业,还拉得一手好提琴,弹得一手好钢琴,而且特别擅长数学和英语。他说,他能有今日,完全得益于母亲卢尔慧的特殊教育——  她打破了医生对儿子“不是傻就是瘫”的断言  卢尔慧和丈夫冯英杰都是北京人,两人都喜爱音乐,也都有一副
上高中后,女儿经常畅想自己将来会从事什么职业。她喜欢“光鲜亮丽的工作”,经常给我看时尚博主们的微信公众号或微博,崇尚他们“足不出户、收入不菲”的生活方式。在女儿看来,那些网红不用朝九晚五地挤地铁上下班,一身穿戴都是奢侈品,皮肤保养堪比专家,出门在外住五星级酒店,做直播时动辄推荐某明星同款服饰或包包,简直让人羡慕死。但我知道,一分辛苦一分收获,世界上哪有什么“光鲜亮丽”的工作?可是,要说服女儿,却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