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担当意识,家国情怀”培养的重要性及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ping6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担当意识,家国情怀”的培育不仅有利于青少年自身健康的成长,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进步,更关乎民族和国家未来的发展。但总体上来看,当前我国中学生“担当意识,家国情怀”培育的现状堪忧,对中学生“担当意识,家国情怀”培育的策略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家庭教育的缺失、应试教育的重压、社会体系责任意识的淡薄,使得部分中学生还没有树立起“担当意识,家国情怀”,2016年频频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对中学生进行“担当意识,家国情怀”的培育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中学生“担当意识。家国情怀”培育的重要性
  1.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
  中国家庭极其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的培育,中学生身体已经趋向成人化,思想比较成熟,最能从家庭中感受到关怀和爱,是最容易激发他们“担当意识,家国情怀”的人生阶段。一个极具担当意识的中学生,我们完全可以预知他未来的人生最基本的发展走向:尊老爱幼,家庭幸福。当然,这样一个具有担当意识的人,也必然会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
  2.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
  几十年的应试教育,过分地追求分数,导致整个教育体系中关于“担当意识”的教育缺失,造成一提“家国情怀”,青年人尤其是“90后”“00后”不知为何物的现象已为社会所诟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列为素质教育的三大重点之首,可见担当起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已经成为时代的诉求。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更要激发担当意识。担当教育进入基础教育课堂迫在眉睫。“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生中开展“担当意识,家国情怀”的教育意义重大。
  二、中学生“担当意识。家国情怀”培养的策略
  1.健全青少年法律制度,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
  时代在发展,当下中学生的身体和思想较之三十年前的中學生,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法律制度没有跟进,导致在处理一些未达到处罚年龄的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时处于两难境地,导致教育工作者在宣扬法律时不敢“理直气壮”。2016年,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如若这个问题不能首先从法律上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种现象会愈演愈烈,会继续危害中国的教育体系。根据时代的变化修改法律,对在校园欺凌事件中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及其家长采取法律措施,让他们承担违法责任和教育失职责任,才能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2.重视家庭教育,培育良好家风
  中国社会以家庭为中心的文化衍生出了自己的一整套思维和生活方式——“家国情怀”,包括“舍己为家”和“保家卫国”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传统,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把个人追求与社会目标统一起来的儒家信念。要做好子女的责任教育、担当教育,培育中学生的“家国情怀”,首先要提升父母自身的素质,因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一方面,父母要为子女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父母要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有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本身就具备强烈的担当意识、家国情怀,在家庭教育上做到上行下效。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新一代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凸显了重视家庭、家教和家风的作用。
  3.大力优化校园环境,加强“家国情怀”教育
  (1)建立相应的教育机制。比如建立国旗下关于“担当意识,家国情怀”的学生演讲机制;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担当意识,家国情怀”的教育机制。
  (2)突出教育主题。比如在一年一度的“五四”活动与文化艺术节中突出“担当意识,家国情怀”的主题;在学校文化长廊中突出“担当意识,家国情怀”的主调;通过学校广播站宣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担当意识,家国情怀”;学校文学社开展“家国情怀,担当意识”的征文写作;通过家长学校宣传“家国情怀,担当意识”的教育理念,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在传统文化课堂教学中突出“家国情怀,担当意识”的教学导向。让中学生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担当意识”,培养学生虚心、正直、健康向上、爱家爱国的品格,确保为国家输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总而言之,加强中学生的“担当意识,家国情怀”是当下中学生教育中一项迫切的工作,它关系到青年的人生发展,关乎家庭的和谐,维系着社会的稳定。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探讨合作学习与小学生英语口语之间的关系,本人主要采取了行动研究法,以五年级两个班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进行合作学习,另一个班为对比班进行传统教学,实验周期为一学年。通过对两个班进行英语口语的前测与后测,经过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合作学习能显著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水平。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生;英语口语;行动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中国的孩子学习英语非常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对他
摘要:课程改革像一股春风,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使得实际的课堂追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所谓追问,就是教师预设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有针对性地再次提问。在数学教学中,追问是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要让追问有实效,必须巧妙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质疑,少用一些“是不是、对不对”的语言,把握好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节奏。及时有效地进行追问,往往会使小学数学课堂绽放异彩,收
俗话说得好,一样米养百样人,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之中,各种各样性格、爱好、习惯的人比比皆是,这话对于学生来说,同样是如此。身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是品学兼优、积极向上、尊师重教的,但现实中,却往往难以如愿,尤其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就读等因素,学生的素质反而有了很大的起伏,于是,便有了形形色色的学困生。  所谓的学困生,一般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
一、运动损伤相关概念定义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它的发生与运动训练安排、运动项目与技术、运动训练水平等因素有关。运动损伤所造成的影响是严重的,它使运动员不能参加正常的训练和比赛,防碍运动成绩提高,缩短运动寿命,严重者还可引起残疾。如若不采取措施进行预防,这将对篮球运动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不能忽视它。  二、篮球训练中的损伤概况  1. 进行篮球训练中动作受伤的頻率 
【摘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时,在内容方面要求全,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在评价原则上,要遵循公平性,自主性,可操作性,发展性。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评价内容;评价原则  一、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
【摘要】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考查。全国卷的考试是“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可见教师在高三复习中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进行有效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教学设计;有效课堂;导学案;最近发展区  教师通过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可以極大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去搜索并分析相关信息和资料、让学生体验建构知识
【摘要】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优化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等等,是发挥学生学习语文主体性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兴趣;语文;习惯;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优化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等等,是发挥学生学习语
【摘要】课堂高效性取决于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独创性。因此提高高效课堂,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更自主地学习,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地获得知识。我认为能高效提高课堂的方法是问题探究教学法,即创设最佳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一种急于追问原由的心理,因而注意力倍加集中,求知欲更加旺盛。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人能在一生之中所取得成功,亦必只有一个源头,而这个源头唯有自信。”学生拥有自信,才能爆发出无穷的勇气,迎难而上,走向成功。因此,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心中充满阳光,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一、情感相融,呵护自尊  1.体贴宽容  孔子曰:“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小学生自控能力差,犯错是难免的。因此,教师在“严”的同时,要学会宽
新课改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课堂教学正是学校执行此项任务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越来越多老师关注的问题。创造始于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之一。而问题教学模式正是通过问题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质疑求异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一、问题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问题式教学模式通常由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