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1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本身所涉及的都是一些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都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数学就应该遵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且用于生活的理念,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减少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这对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应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这一理念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而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就必须指导学生学好这门功课,对这门功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要学好一个科目,就要对这个科目有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强行记忆、学习,那只是表面的学习,最多也只是表面的理解,达不到学习的目的。我们老师不光要讲好课本内容,还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科目的兴趣,只有有了兴趣,才能让他们极大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应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如我们在给小学五年讲课外知识时可以拿0举例,让他们自由发表对0的认知,等到学生说完了我们再讲解:可以说0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有“没有”和“有”的概念,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低年级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这样不光开拓了他们的知识面,也告诉了学生想问题不能太单一,要从不同的方面去想。
  学生在情境中,能对数学有所悟、所思、所做、所评、所用,使刻板的知识传承呈现出灵动鲜活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激活数学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走进课堂,丰富生活体验
  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学习不单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实践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学生感受事物,感悟生活。
  1.课前导入生活化
  新课的导入是教学全过程的开端,它正如电影“序幕”一样,好的导入可把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起来,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课的开始可采用故事导入或新闻列举法,列举与生活有关的实例,提出学生熟悉但又无法解释的现象,创造新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2.新课教学生活化
  授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用与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有密切联系的实例,减少理论知识的枯燥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实践经验证明,生活例子能够使复杂问题简化,降低解题难度;使难记问题熟记化,提高教学效率;使过渡问题轻松化,活跃课堂气氛。
  
  三、合理运用,促进学以致用
  做事要合理有度,生活化课堂教学也一样,在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时,生活化素材的使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无论在全册教材使用面上,还是在一节课学习的点上都要做到合理、适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联系学生原有的生活实践,使学生兴趣良好发挥,让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是课程改革的方向,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课堂,可以克服数学教材题材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特点的缺陷,沟通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提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超市某种品牌鞋打折的例子告诉学生这类题的解题方法,这样学生学得比较自然真切,能更快接受新知识。相反,有些知识即使用上生活化教学方法,但由于生活材料不宜,不一定收到效果。为此,我觉得“生活化”课堂教学要切合实际,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总之,我们老师要不断把枯燥的课本知识融入生活中,让孩子在学习中感知生活,用生活中的实例去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他们的思维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一、留学生混用“的”“地”“得”的情况1“.的”和“地”的相互误用(1)因此便自然的认为,第三喷注是由新粒子辐射引起的。(2)别说压上百多斤的担子,就是空手走路都钻心的疼
在数学教学中,每一步教学环节的拟订和实施都要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进行教学,不但要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化解学习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生的学习心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多年来,本人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尝试,在这里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动力,它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效,它能激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教师和学生预留自主选择的空间,教师教学过程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中体验和感受生活。  一、备教材,备学生,挖掘儿童生活素材  我所执教的班级人数多,学生年龄偏小,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经过学前正规教育。因此,我在深钻教材之后,
摘 要:美术高中诗词教学具有重要的美育功能,对培养综合素质优、艺术修养好、专业基本功扎实的优秀美术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美育;诗词;教学方法    培养具有较高艺术素质的美术特长生是美术高中的办学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确保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学质量并重,真正培养出综合素质优、艺术修养好、专业基本功扎实的优秀美术人才。高中语文课程明确指出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
摘要:数学教学中,我们只有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才能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关键词:优化;教学方法;主动;参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就应该服务于学,教学方法的设计更应体现主体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优化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向来不言而喻,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各种类型的考试都遍布着作文的影子。从考试作文所占分值之高,不难看出其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关于写作,即作文的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当做到“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并且能“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