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绽放光彩等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flyn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认为该活动应凸显音乐性,使幼儿更有收获。
  
  一、渐进地倾听音乐
  
  在原方案中,教师连续请幼儿完整倾听音乐,然后让幼儿表达见解,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难度太大。建议让幼儿分段欣赏音乐并进行比较,引导幼儿清楚地分辨音乐形象。
  
  二、耐心地表现音乐
  
  原方案的目标之一是自主表现小鸟飞翔、嬉戏的动作。教师虽然安排了让幼儿表现的环节,但都是浅尝辄止。教师既没有肯定表演得生动形象的幼儿,也没有引导肢体语言贫乏的幼儿。建议教师在幼儿表现时进行一定的提升反馈,分享幼儿创造性的表现。
  
  三、愉快地玩音乐
  
  在亲子游戏环节,教师应让幼儿体验与父母一起学习的快乐。比如采用双圈的形式表演,让每个亲子组合都有到中间表演的机会等。
  
  让幼儿充分体验和表现
  陈楠琦
  
  原方案层次较为清晰,但结合小班幼儿的特点,笔者觉得整个活动的容量较大,建议作以下调整,以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根据幼儿听出的音乐形象逐一摆放小鸟、大象及小鸟和大象嬉戏等三张图片,使幼儿对音乐有一个完整的感受,有利于幼儿自主地体验情节的变化、角色的转换。
  其次,在第三个环节中,幼儿应从个别表演开始。因为个别幼儿对小鸟与大象的不同演绎,能激发全体幼儿的创作灵感。而如果让小班幼儿一开始就全体表演,他们就容易依赖别人,进行跟随性表演,从而失去自主表达、大胆表现的机会。
  第三,在最后环节,教师要求小班幼儿找别人的爸爸妈妈玩游戏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在亲子互动表现音乐情节的基础上,让幼儿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与另一组家庭或另几组家庭互动,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音乐体验,积累表演经验。
  
  重点要明确
  朱麟
  
  在原方案中,教师设计的环节太多,重点不明确。建议将这个活动分成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主要让幼儿熟悉音乐《小鸟和大象》,理解音乐形象。第二课时主要是开展亲子游戏。其中第二课时可分成五个环节。第一环节,分角色表演。引导幼儿在A段处扮演小鸟,在B段处静止。B段处由家长扮演大象并走到小鸟身边,轻轻地把小鸟带回到位子上坐好。第二个环节,引入C段音乐中的Aa/Ab/Ac段,引导幼儿自由想象,体验亲子共同游戏的乐趣。具体做法是:(1)让幼儿倾听音乐,想象小鸟与大象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教师将幼儿的想法及时用符号记录下来,作为之后自由表演的提示。(2)请一对亲子组合进行演示,其他组合跟着音乐模仿。目的是再次熟悉音乐,感受音乐节奏(因为有家长的参与,节奏上的难点比较容易突破)。(3)引导家长和孩子跟着音乐节奏创编和表现小鸟和大象玩游戏的情节。第三个环节,引入C段音乐中Ba/Bb段。引导所有亲子组合合作表演,最后在音乐中围成圆圈,摆好造型。教师可在音乐转换处给予提示。第四个环节,完整表现音乐。第五个环节,感谢“大象”的参与,请“小鸟”和“大象”拥抱,体验亲子间的温馨。如此一来,整个活动过程就比较清晰,重点也较为明确。幼儿不但能自由发挥想象,还能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感受音乐、创编动作,体验到与家长共同活动的乐趣。也因为家长的参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亲子参与的时机
  蒋燕
  
  在原方案中,活动主要是在家长介入下完成的,孩子们独立感受、体验的机会较少。事实上,孩子们完全可以独立感受、分辨音乐。家长这样全程参与,很可能造成幼儿过于依赖家长。我觉得亲子游戏的方式很好,但是介入的时机和深度要把握好,否则弊大于利。建议在幼儿充分感受、体验、表达的基础上开展亲子活动,这样有助于幼儿拓展经验,加深体验。
其他文献
原方案环节设计层层推进。条理清晰;目标预设既有情感的分享體验,又有方法的积极引导;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尤其是教具“超人瓶”的设计,独具匠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细研原方案的设计,觉得有以下几处值得商榷。  1.呈现害怕事物的形式应当多样。因为许多幼儿害怕的内容比如黑暗、孤独等很难用绘画形式直接呈现,因此,这一设计无疑束缚了幼儿思维和表达的“手脚”。不妨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自由呈现。  2.正确认
我国上世纪8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变革是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变革以及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大背景下,在国际、国内对儿童发展和权利给予优先关注的潮流中,在对教育价值的重新认定以及对当时幼儿园课程存在着与时代不相适应的问题的反思中发生的。当时,国外的各种儿童发展理论和教育理论。诸如杜威、布朗芬布伦纳、布鲁纳,特别是皮亚杰等人的理论和思想广泛传播;我国近、现代教育家们的思想,特别是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再次受到重
一、研究概述  2008年,上海市教委颁布了《上海市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我园作为其中幼儿发展评价部分的试点园,在研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此外,我园开展了区级课题研究“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探讨了幼儿发展的综合性和过程性评价问题,积累了开展档案袋评价的实践经验。然而前期的研究也让我们发现,幼儿园的课程领导力在幼儿发展评价方面体现不足,对如何协调运行幼儿发展评价的要素并发挥评价应有的作用重
面对碎蛋壳,一般教师都会选择开展粘贴画活动,而原方案设计者独具匠心地引导幼儿用线条来再现碎蛋壳花纹。比较新颖。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感受美、创造美的活动。因此,我们无论是制订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还是实施活动,都应注意因“材”制宜、有的放矢、讲究实效。  一、制定适宜的活动目标  原方案的两个目标涵盖了以下知识、技能:(1)感受“碎蛋壳”花纹的特点。(2)用蜡笔折线表现“碎蛋壳”花纹
陈鹤琴是一位经历过私塾教育洗礼、对传统教育思想深有感受的教育家,也是一位经受过西方教育熏陶、对现代教育思潮深有感悟的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推进中国幼儿教育科学化的事业,在他的引领下,中国的幼儿教育吸纳现代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扎根中国的文化土壤和幼儿教育实践,不断向着科学化的道路迈进。陈鹤琴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成果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纵观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我们可以清晰
每当班里的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我就会在他们额头上贴上一张小贴画以资鼓励。这种方法既简单又快捷。孩子们把得到小贴画看成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家长们也把孩子有没有得到小贴画当成是检验孩子在园表现的标准。可没想到人人都喜欢的小贴画居然“伤人”了。  事情是这样的:羽羽在活动中表现出爱动脑筋,我便在他额头上贴上了一张阿童木的小贴画,以示奖励。羽羽视若珍宝,回家后说什么都不肯把小贴画撕下来,就连洗脸都不许碰到。家
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退化  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退化。这一研究成果也从侧面提示,目前的教育模式正在消磨儿童天生具有的科学思维能力。  举个例子,如果你烤的果仁巧克力饼表面太干而里面夹生,下一炉就应该把温度调低、延长时间,或者换个盘子。但不是同时做出这三种改变,弄清哪个变量重要的最佳办法是每次只改变一个变量,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实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项研究显示,儿
编者按:陈鹤琴(1892-1982),中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他毕生从事儿童心理与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由此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今年是陈鹤琴先生诞辰120周年,为弘扬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进一步促进广大幼教工作者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办的提高,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组织开展了“深读《陈鹤琴全集》”活动,并顺此组织了“纪念陈鹤琴先生诞辰12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必须要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健康的膳食。3~6岁正是生长发育的快速期,幼儿园应把“膳食管理”作为重点工作,创新策略,细抓落实。下面来谈谈我园的经验。  一、博采众长,制订科学食谱  制订科学合理的一周食谱,保证幼儿成长所需的各类营养素的平衡,是膳食管理的第一步。我园负责这一工作的保健老师不仅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
2010年2月。我们访问了美国加州洛杉矶第六学区斯坦福幼儿园(stanford Preschool Center)。该园创办于2004年7月1日,是一所公立幼儿园。该园所处社区的社会经济基础较差,将近90%的幼儿来自西班牙裔移民家庭。其倡导的教育理念是为儿童提供一个鼓励创造、自信、爱学习、善于发现的教育环境,并相信在多元文化团体中学习的孩子会成长为富有责任感、懂得尊重并欣赏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