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认为该活动应凸显音乐性,使幼儿更有收获。
一、渐进地倾听音乐
在原方案中,教师连续请幼儿完整倾听音乐,然后让幼儿表达见解,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难度太大。建议让幼儿分段欣赏音乐并进行比较,引导幼儿清楚地分辨音乐形象。
二、耐心地表现音乐
原方案的目标之一是自主表现小鸟飞翔、嬉戏的动作。教师虽然安排了让幼儿表现的环节,但都是浅尝辄止。教师既没有肯定表演得生动形象的幼儿,也没有引导肢体语言贫乏的幼儿。建议教师在幼儿表现时进行一定的提升反馈,分享幼儿创造性的表现。
三、愉快地玩音乐
在亲子游戏环节,教师应让幼儿体验与父母一起学习的快乐。比如采用双圈的形式表演,让每个亲子组合都有到中间表演的机会等。
让幼儿充分体验和表现
陈楠琦
原方案层次较为清晰,但结合小班幼儿的特点,笔者觉得整个活动的容量较大,建议作以下调整,以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根据幼儿听出的音乐形象逐一摆放小鸟、大象及小鸟和大象嬉戏等三张图片,使幼儿对音乐有一个完整的感受,有利于幼儿自主地体验情节的变化、角色的转换。
其次,在第三个环节中,幼儿应从个别表演开始。因为个别幼儿对小鸟与大象的不同演绎,能激发全体幼儿的创作灵感。而如果让小班幼儿一开始就全体表演,他们就容易依赖别人,进行跟随性表演,从而失去自主表达、大胆表现的机会。
第三,在最后环节,教师要求小班幼儿找别人的爸爸妈妈玩游戏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在亲子互动表现音乐情节的基础上,让幼儿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与另一组家庭或另几组家庭互动,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音乐体验,积累表演经验。
重点要明确
朱麟
在原方案中,教师设计的环节太多,重点不明确。建议将这个活动分成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主要让幼儿熟悉音乐《小鸟和大象》,理解音乐形象。第二课时主要是开展亲子游戏。其中第二课时可分成五个环节。第一环节,分角色表演。引导幼儿在A段处扮演小鸟,在B段处静止。B段处由家长扮演大象并走到小鸟身边,轻轻地把小鸟带回到位子上坐好。第二个环节,引入C段音乐中的Aa/Ab/Ac段,引导幼儿自由想象,体验亲子共同游戏的乐趣。具体做法是:(1)让幼儿倾听音乐,想象小鸟与大象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教师将幼儿的想法及时用符号记录下来,作为之后自由表演的提示。(2)请一对亲子组合进行演示,其他组合跟着音乐模仿。目的是再次熟悉音乐,感受音乐节奏(因为有家长的参与,节奏上的难点比较容易突破)。(3)引导家长和孩子跟着音乐节奏创编和表现小鸟和大象玩游戏的情节。第三个环节,引入C段音乐中Ba/Bb段。引导所有亲子组合合作表演,最后在音乐中围成圆圈,摆好造型。教师可在音乐转换处给予提示。第四个环节,完整表现音乐。第五个环节,感谢“大象”的参与,请“小鸟”和“大象”拥抱,体验亲子间的温馨。如此一来,整个活动过程就比较清晰,重点也较为明确。幼儿不但能自由发挥想象,还能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感受音乐、创编动作,体验到与家长共同活动的乐趣。也因为家长的参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亲子参与的时机
蒋燕
在原方案中,活动主要是在家长介入下完成的,孩子们独立感受、体验的机会较少。事实上,孩子们完全可以独立感受、分辨音乐。家长这样全程参与,很可能造成幼儿过于依赖家长。我觉得亲子游戏的方式很好,但是介入的时机和深度要把握好,否则弊大于利。建议在幼儿充分感受、体验、表达的基础上开展亲子活动,这样有助于幼儿拓展经验,加深体验。
一、渐进地倾听音乐
在原方案中,教师连续请幼儿完整倾听音乐,然后让幼儿表达见解,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难度太大。建议让幼儿分段欣赏音乐并进行比较,引导幼儿清楚地分辨音乐形象。
二、耐心地表现音乐
原方案的目标之一是自主表现小鸟飞翔、嬉戏的动作。教师虽然安排了让幼儿表现的环节,但都是浅尝辄止。教师既没有肯定表演得生动形象的幼儿,也没有引导肢体语言贫乏的幼儿。建议教师在幼儿表现时进行一定的提升反馈,分享幼儿创造性的表现。
三、愉快地玩音乐
在亲子游戏环节,教师应让幼儿体验与父母一起学习的快乐。比如采用双圈的形式表演,让每个亲子组合都有到中间表演的机会等。
让幼儿充分体验和表现
陈楠琦
原方案层次较为清晰,但结合小班幼儿的特点,笔者觉得整个活动的容量较大,建议作以下调整,以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根据幼儿听出的音乐形象逐一摆放小鸟、大象及小鸟和大象嬉戏等三张图片,使幼儿对音乐有一个完整的感受,有利于幼儿自主地体验情节的变化、角色的转换。
其次,在第三个环节中,幼儿应从个别表演开始。因为个别幼儿对小鸟与大象的不同演绎,能激发全体幼儿的创作灵感。而如果让小班幼儿一开始就全体表演,他们就容易依赖别人,进行跟随性表演,从而失去自主表达、大胆表现的机会。
第三,在最后环节,教师要求小班幼儿找别人的爸爸妈妈玩游戏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在亲子互动表现音乐情节的基础上,让幼儿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与另一组家庭或另几组家庭互动,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音乐体验,积累表演经验。
重点要明确
朱麟
在原方案中,教师设计的环节太多,重点不明确。建议将这个活动分成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主要让幼儿熟悉音乐《小鸟和大象》,理解音乐形象。第二课时主要是开展亲子游戏。其中第二课时可分成五个环节。第一环节,分角色表演。引导幼儿在A段处扮演小鸟,在B段处静止。B段处由家长扮演大象并走到小鸟身边,轻轻地把小鸟带回到位子上坐好。第二个环节,引入C段音乐中的Aa/Ab/Ac段,引导幼儿自由想象,体验亲子共同游戏的乐趣。具体做法是:(1)让幼儿倾听音乐,想象小鸟与大象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教师将幼儿的想法及时用符号记录下来,作为之后自由表演的提示。(2)请一对亲子组合进行演示,其他组合跟着音乐模仿。目的是再次熟悉音乐,感受音乐节奏(因为有家长的参与,节奏上的难点比较容易突破)。(3)引导家长和孩子跟着音乐节奏创编和表现小鸟和大象玩游戏的情节。第三个环节,引入C段音乐中Ba/Bb段。引导所有亲子组合合作表演,最后在音乐中围成圆圈,摆好造型。教师可在音乐转换处给予提示。第四个环节,完整表现音乐。第五个环节,感谢“大象”的参与,请“小鸟”和“大象”拥抱,体验亲子间的温馨。如此一来,整个活动过程就比较清晰,重点也较为明确。幼儿不但能自由发挥想象,还能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感受音乐、创编动作,体验到与家长共同活动的乐趣。也因为家长的参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亲子参与的时机
蒋燕
在原方案中,活动主要是在家长介入下完成的,孩子们独立感受、体验的机会较少。事实上,孩子们完全可以独立感受、分辨音乐。家长这样全程参与,很可能造成幼儿过于依赖家长。我觉得亲子游戏的方式很好,但是介入的时机和深度要把握好,否则弊大于利。建议在幼儿充分感受、体验、表达的基础上开展亲子活动,这样有助于幼儿拓展经验,加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