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退化等4则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rg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退化
  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退化。这一研究成果也从侧面提示,目前的教育模式正在消磨儿童天生具有的科学思维能力。
  举个例子,如果你烤的果仁巧克力饼表面太干而里面夹生,下一炉就应该把温度调低、延长时间,或者换个盘子。但不是同时做出这三种改变,弄清哪个变量重要的最佳办法是每次只改变一个变量,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实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项研究显示,儿童具有科学式思维:他们会做出预测、实施微型试验、最后得出结论,根据新证据调整最初的假设。不过尽管儿童能够以一种让他们弄清因果的方式玩耍,尽管他们有基本的概念意识(如果你在一个蓝玻璃珠比白玻璃珠多三倍的碗里拿出一把白玻璃珠,8个月大的孩子会感到惊讶),但科学家过去并不清楚儿童是否掌握试验科学的一个关键手法:通过分离出变量,并分别检测这些变量来获取信息。
  为弄清儿童是否理解这个概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给60名四五岁大的孩子出了一个难题,他们向孩子展示某些塑料珠子单独放在特殊的盒子上时,会使绿色LED光闪烁并播放音乐。科学家然后拿出两对珠子,一对粘在一起,另一对可以分开,并向孩子演示,两对珠子放在盒子上时都可以启动机器。由此判断,每对珠子可能只有其中一颗起作用。然后,科学家让这些孩子自己玩,并在旁观察孩子们会不会把珠子分开,分别放在机器上,看看是哪颗启动了机器。
  这些科学家在9月号的《认知》杂志上撰文称,孩子们的确做到了。他们强烈地感觉到,只有分别试验每颗珠子才能弄清答案,于是做出没有任何一位科学家想象到的事情:当两颗珠子粘在一起时,他们竖着拿珠子,这样每次就只有一颗珠子接触到盒子。斯坦福大学的诺厄·古德曼说,这显示出他们分离因果变量的惊人决心。“他们实际上设计出一项试验以获得想要的信息。”这些基于科学原理的提示帮助年幼的孩子了解世界。
  但就算年幼的孩子本能地掌握科学方法,这种理解力为什么几年内就消失了呢?一个理由是,儿童和成人都比较善于理清与现实生活有关的谜题,但面对抽象的谜题就手足无措,而教育者在考察科学思维能力时用的则是抽象谜题。此外,随着我们对世界更加了解,我们的知识和信念就战胜了科学推理能力。教育者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发扬儿童对科学的直觉,同时在抽象概念和现实生活的谜题之间建立更好的联系。
  幼儿园教师田婶的苦恼
  春节期间回山东老家柴沟。正月初四晚上,南屋田婶到我家串门。她嫁到董家庄已20年了,一直当幼儿园教师,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村里的幼儿园撤掉后,她就到邻近的李家庄幼儿园上班了。那里连她有两个老师,带着40个孩子。
  “我们这儿的学前班,一个学期学费和书费加起来660块。家里一个孩子供着都困难,有两个孩子的,简直就上不起。”田婶感叹道。
  正月初八晚上,就要离开家乡回上海了,我又去田婶家,听她讲幼儿园的事,得知她月工资只1400多元。说到工资,田婶气不打一处来:“俺这1400块工资里头,还包含了三险一金,都得自己掏,去年4月一把交了5180块,今年大概还更多。这么算下来,一个月连1000块也挣不到。”
  前几年,小学的民办教师都转成了公办教师,收入噌噌往上涨,和田婶一样教龄的老师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块。这样比下来,幼儿园教师比小学教师差远了。
  田婶忿忿地说:“这几年的学前教育,真是越弄越疵毛(越办越差劲)了。上世纪90年代初,我刚来董家庄那阵儿,村里有幼儿园,孩子都白上学,一分钱不用拿。后来,村里的幼儿园基本撤了,村里不肯出钱,镇上也不拨款了,收费越来越高,负担都转到家长头上了。”
  听着这句“越弄越疵毛”,我心里很不是滋味。20年间,柴沟从一个小镇变得像县城,经济总量不知翻了几番,但学前教育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听说有些城市把学前班和高中都划进义务教育了。有人说山东到2015年也这样,你在外边见识多,是不是这样?”
  田婶的问题,我一时答不上来。如果真是这样,幼儿园教师的待遇问题就有望解决了,家长也可以从沉重的经费负担中解脱出来,学前教育回归公益性质。那岂不是一桩大好事?
  “不知道。”我惭愧地对田婶说,“不过,我也盼着那一天早点儿到来。”
  幼儿教育集团化的澳洲经验
  “在澳大利亚,几乎所有幼儿园都从属于某一集团,幼教集团在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澳大利亚前副总理、一二三澳中教育咨询公司董事长马克·韦尔来到中国,和记者谈起了澳大利亚幼儿教育集团化的发展经验。
  马克·韦尔说,为每个孩子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的幼儿教育,一直是澳大利亚政府的追求。澳大利亚的幼教体系和中国有所不同,幼儿园分为私立、社区和公立三种。真正由政府举办的公立幼儿园仅占总数的3%,由家长和社区举办的非营利幼儿教育机构约占33%,更为普遍的是私立幼儿园。澳大利亚政府鼓励私立幼儿园加盟相应的幼教集团,私立幼儿园通常属于某一教育公司,这类教育公司旗下少则拥有一家、多则上百家幼儿园。大多数社区幼儿园则从属于某些大型教育协会。一二三澳中教育咨询公司属于澳大利亚一家著名幼儿教育机构YES教育集团,该集团在澳大利亚拥有多家幼儿园。
  马克·韦尔说:“教育集团化使得各幼儿园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比如集团内部统一的招生、收费、质量监控系统等,从而可以在行政管理方面节约开支,将更多资金用于教育教学。”然而,规模不断扩大的集团化发展特点会使幼儿教育面临质量保证的难题,而质量是教育的生命。对此,澳大利亚经过多年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马克·韦尔介绍说,为了保证幼儿园运转的健康有序,幼教集团通常会提供一套完整的规程来指导园长和教师如何开展工作,例如,如何爱护孩子、如何运营幼儿园以及向集团告知需要购买的设备和日常需要的消耗品等。专业的质量保障体系可让园长和所有教职员工清楚了解幼儿园运营各方面工作的相应规范和评价标准。
  为了保证教师的专业性,保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幼教集团会为所有员工提供统一的薪资方案,依据方案评价每个员工的个人表现,并据此确定其晋升机会和奖金额度。同时,幼教集团高级管理人员通常是从幼儿园里晋升而来的,他们了解成功运营幼儿园和教育孩子需要什么。   为了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幼教集团会为教师提供适合各年龄段孩子参加的活动计划和方案以及为实施相关课程而举办的培训。
  此外,澳大利亚通过外部质量保证体制来督促和提高幼儿园的办园水平。该体制包括一系列评价标准,澳大利亚的幼儿园需定期按照这些标准接受评估。
  虽然澳大利亚幼儿教育以私立幼儿园和社区幼儿园为主,集团化发展遵循市场规律,但政府在幼儿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澳大利亚,教育事务由地方政府负责,联邦政府管控幼儿教育的资助经费,各州政府制定教育法规,其中,质量保证体系直接与政府资助标准挂钩,政府官员会随机选择幼儿园进行检查。同时,澳大利亚政府也在保证幼儿教育的公平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为每个家庭提供幼儿教育经费,无论你选择的是公立还是私立幼儿园。当然,家长也要支付一定费用,费用的多少根据家庭收入来确定。为保证所有家庭的孩子都能享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在儿童人数较少的小镇,政府会建设公办幼儿园,确保在最需要的地方有公立或私立幼儿园,同时保证所有幼儿园都能按照标准运营,并定期检查以确保其符合要求。
  专家称早教更重要的是家长学习
  孩子的早教效果如何衡量?很多家长在跟风给孩子报读早教机构后,开始在思考这个问题。近日,在广州某早教机构开业典礼上,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的全球著名心理学家、脑神经科学家迪金森教授表示,0~3岁的儿童有超过2500个年龄阶段发展指标可以衡量,3~12岁的儿童也有超过2000个核心发展衡量点,目前很多早教机构不能完全提供给家长满意的答案。
  当前的早教市场五花八门,让家长很难选择。不过,在迪金森看来,早教其实大部分时间教的是家长,目的是为了让家长变得更专业,如果只是让孩子去早教机构玩,那完全没必要。由于现在很多家庭都是隔代教育,家长更需要学会观察孩子,提升家教的技巧。
  谈及现在的孩子都玩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迪金森认为没问题,这跟玩车、积木等玩具一样,但要明确为什么而玩。“家长如果是为了孩子不烦他而让他们玩,或者是为了孩子打发时间,那么就不好了。”他说,让孩子玩ipad要带着学习目的去玩,且要控制好时间,否则会对小孩的社交能力和专注力造成影响。
  小孩的潜能能否被开发?迪金森认为可以。他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让几个小孩在一起玩,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设置以及提供各种各样的体验式环境,激发出孩子不同的行为表现,丰富其个人的经历,促进神经突触之间的连接,提高连接密度,从而促进孩子大脑的发展,增加孩子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孩子内在和外在的综合能力,给孩子进行全方位的潜能开启。
  (《羊城晚报》2012年3月3日)
其他文献
编者按:提升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幼儿园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及管理者专业发展的现实需要。2010年4月,上海市2009年度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正式启动。在总项目组的带领下,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研究团队从实际需求出发。聚焦幼儿园课程规划、实施、评价及管理等方面问题,探索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的内涵及其提升策略与路径。该项目历经三年行动研究,于2013年4月完成阶段
澜澜乖巧懂事,在家里是爸爸妈妈的骄傲,在幼儿园里是人人皆知的“好孩子”。但那天的事情着实让我震惊不小。  美术活动时,孩子们正埋头绘画。我一抬头,看到澜澜也在看我,见我看她,她马上低下头,一只手从同桌文文那边收了回来。我来到他们身旁,只见两人都在画画,只是澜澜的表情有些紧张。离园时,我单独问文文,文文支吾着说:“澜澜不让我们说。”我更奇怪了。在我保证不告诉澜澜后,文文终于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先前在澜
我园曾经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落实状况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很多教师在口头上都能说“必须关注幼儿的个性特点”,但是在行为上却并不一致。有的教师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是自己认为幼儿会感兴趣去选择故事;有的教师较多地考虑“我希望让幼儿从故事中发现什么”,而没有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有的教师较多地考虑如何把教学活动设计得新颖、生动,而较少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等等。这就表明,我园教师既没有真正理解“关注幼儿的个性特点”
曾经,我在一所乡村小学的学前班遇到过这样一件事。  在一个美术活动中,老师让每一个幼儿画一只“美丽的手”,方法是先把一只手压在白纸上描出轮廓,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装饰。很快,许多幼儿画出了各式各样并且五颜六色的手,有的还让老师帮助写上自己喜欢的话,老师纷纷表扬他们画得漂亮、富有想象力。但老师发现,小丽画的手与众不同:这是一只黑色的右手,从手指到手掌都被涂上了黑乎乎的颜色,与其他色彩缤纷的手相比,小
原方案环节设计层层推进。条理清晰;目标预设既有情感的分享體验,又有方法的积极引导;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尤其是教具“超人瓶”的设计,独具匠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细研原方案的设计,觉得有以下几处值得商榷。  1.呈现害怕事物的形式应当多样。因为许多幼儿害怕的内容比如黑暗、孤独等很难用绘画形式直接呈现,因此,这一设计无疑束缚了幼儿思维和表达的“手脚”。不妨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自由呈现。  2.正确认
我国上世纪8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变革是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变革以及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大背景下,在国际、国内对儿童发展和权利给予优先关注的潮流中,在对教育价值的重新认定以及对当时幼儿园课程存在着与时代不相适应的问题的反思中发生的。当时,国外的各种儿童发展理论和教育理论。诸如杜威、布朗芬布伦纳、布鲁纳,特别是皮亚杰等人的理论和思想广泛传播;我国近、现代教育家们的思想,特别是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再次受到重
一、研究概述  2008年,上海市教委颁布了《上海市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我园作为其中幼儿发展评价部分的试点园,在研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此外,我园开展了区级课题研究“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探讨了幼儿发展的综合性和过程性评价问题,积累了开展档案袋评价的实践经验。然而前期的研究也让我们发现,幼儿园的课程领导力在幼儿发展评价方面体现不足,对如何协调运行幼儿发展评价的要素并发挥评价应有的作用重
面对碎蛋壳,一般教师都会选择开展粘贴画活动,而原方案设计者独具匠心地引导幼儿用线条来再现碎蛋壳花纹。比较新颖。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感受美、创造美的活动。因此,我们无论是制订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还是实施活动,都应注意因“材”制宜、有的放矢、讲究实效。  一、制定适宜的活动目标  原方案的两个目标涵盖了以下知识、技能:(1)感受“碎蛋壳”花纹的特点。(2)用蜡笔折线表现“碎蛋壳”花纹
陈鹤琴是一位经历过私塾教育洗礼、对传统教育思想深有感受的教育家,也是一位经受过西方教育熏陶、对现代教育思潮深有感悟的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推进中国幼儿教育科学化的事业,在他的引领下,中国的幼儿教育吸纳现代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扎根中国的文化土壤和幼儿教育实践,不断向着科学化的道路迈进。陈鹤琴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成果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纵观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我们可以清晰
每当班里的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我就会在他们额头上贴上一张小贴画以资鼓励。这种方法既简单又快捷。孩子们把得到小贴画看成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家长们也把孩子有没有得到小贴画当成是检验孩子在园表现的标准。可没想到人人都喜欢的小贴画居然“伤人”了。  事情是这样的:羽羽在活动中表现出爱动脑筋,我便在他额头上贴上了一张阿童木的小贴画,以示奖励。羽羽视若珍宝,回家后说什么都不肯把小贴画撕下来,就连洗脸都不许碰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