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画不再伤人了等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19870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班里的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我就会在他们额头上贴上一张小贴画以资鼓励。这种方法既简单又快捷。孩子们把得到小贴画看成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家长们也把孩子有没有得到小贴画当成是检验孩子在园表现的标准。可没想到人人都喜欢的小贴画居然“伤人”了。
  事情是这样的:羽羽在活动中表现出爱动脑筋,我便在他额头上贴上了一张阿童木的小贴画,以示奖励。羽羽视若珍宝,回家后说什么都不肯把小贴画撕下来,就连洗脸都不许碰到。家里人拿他没办法,只好由着他。就这样,小贴画在羽羽的额头上贴了三天。等到第四天才发现,羽羽额头上已经有五毛钱硬币大小的地方破了皮。
  虽然羽羽的家长并没有责怪我,但看着羽羽额头上的伤口,我还是很自责。当我拿小贴画当奖品时只是考虑到它使用起来非常简单,孩子们都很喜欢它,而忽视了最根本的一点,那就是小贴画背面的粘合剂是一种化学品,它会损伤孩子娇嫩的皮肤。于是,我和配班老师重新调整奖励策略。我们在活动室的墙壁上给每位幼儿制作了一张名片,名片上贴着孩子们的照片。每当孩子们表现好的时候,我们都会在他的名片上贴上一张漂亮的小贴画。孩子们经常会围在名片前数一数谁得到的小贴画多,家长们也经常会在送孩子或接孩子的时候看看最近孩子表现怎样。
  这件事告诉我们,有时教师的一丝疏忽,就会给孩子造成伤害。我们只有时时、处处为孩子着想,凡事考虑得周全一些,不轻视小事,不忽略细节,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渴出来的道理
  王海燕
  
  近段日子,我发现班上孩子常常有浪费饮用水的现象发生。每次经我提醒后情况会好一些,可过不了多久,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为了能够让孩子改掉这一坏习惯,我想了个办法。我和食堂阿姨商量好,先别给我班送水。
  “老师,我要喝水。”“老师,为什么今天阿姨不给我们送水?”展间活动进行不久后,大家都感到渴了。“佳佳,你去食堂问问阿姨是怎么回事。”我假装不知情。过了一会儿,佳佳回来说:“阿姨说今天食堂里也没水了,所以没给我们送。”“哦,这样呀,那大家只能先忍一忍。”于是,孩子们又四散开去玩了。我知道,这时他们还不是很渴,还能忍。九点钟了,我组织孩子们进活动室准备下面的集体活动。这下可炸开了锅,“怎么还没水,我要喝水。”“我的喉咙都渴得冒烟了,快给我水。”……孩子们纷纷喊了起来,平时爱玩水的那些孩子似乎喊得更起劲。我想,这时孩子们应该是渴得不行了,于是,悄悄地给食堂阿姨打了个电话,请她马上送水过来。“有水了,有水了。”“啊,真的有水了!”孩子们冲了上来,眼睛瞪得圆溜溜的,生怕水又会消失。
  等孩子们喝完水后,我便引导他们讨论:“刚才没水喝的时候,你们有什么感受?”“很难受,很想喝到水。”“很焦急,心想是谁把水喝光了,真可气。”“很痛苦,都快渴死了。”……接着,我又问:“现在喝到水了,你又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好幸福啊,终于喝到水了。”“我发现今天的水好甜。”“我以后不再浪费水了,以前我常常把水倒掉或者去泼人,以后我一定不这样了,不然水被我们浪费光了就真的没水喝了,那我们就会渴死的。”听了这话,我很欣慰,便对大家说:“大家说得真好!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水资源,不能浪费,不然,最后地球上真的没水了。”
  孩子年龄小,很多时候他们不一定能理解成人的说教,所以只有让他们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才能刻骨铭心地记住,从而彻底改变自己的行为。
其他文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以下简称“国十条”)的颁布,吹来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春风。一时间,学前教育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今年两会期间,学前教育问题也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请她谈谈她在今年“两会”
编者按:提升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幼儿园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及管理者专业发展的现实需要。2010年4月,上海市2009年度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正式启动。在总项目组的带领下,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研究团队从实际需求出发。聚焦幼儿园课程规划、实施、评价及管理等方面问题,探索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的内涵及其提升策略与路径。该项目历经三年行动研究,于2013年4月完成阶段
澜澜乖巧懂事,在家里是爸爸妈妈的骄傲,在幼儿园里是人人皆知的“好孩子”。但那天的事情着实让我震惊不小。  美术活动时,孩子们正埋头绘画。我一抬头,看到澜澜也在看我,见我看她,她马上低下头,一只手从同桌文文那边收了回来。我来到他们身旁,只见两人都在画画,只是澜澜的表情有些紧张。离园时,我单独问文文,文文支吾着说:“澜澜不让我们说。”我更奇怪了。在我保证不告诉澜澜后,文文终于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先前在澜
我园曾经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落实状况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很多教师在口头上都能说“必须关注幼儿的个性特点”,但是在行为上却并不一致。有的教师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是自己认为幼儿会感兴趣去选择故事;有的教师较多地考虑“我希望让幼儿从故事中发现什么”,而没有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有的教师较多地考虑如何把教学活动设计得新颖、生动,而较少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等等。这就表明,我园教师既没有真正理解“关注幼儿的个性特点”
曾经,我在一所乡村小学的学前班遇到过这样一件事。  在一个美术活动中,老师让每一个幼儿画一只“美丽的手”,方法是先把一只手压在白纸上描出轮廓,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装饰。很快,许多幼儿画出了各式各样并且五颜六色的手,有的还让老师帮助写上自己喜欢的话,老师纷纷表扬他们画得漂亮、富有想象力。但老师发现,小丽画的手与众不同:这是一只黑色的右手,从手指到手掌都被涂上了黑乎乎的颜色,与其他色彩缤纷的手相比,小
原方案环节设计层层推进。条理清晰;目标预设既有情感的分享體验,又有方法的积极引导;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尤其是教具“超人瓶”的设计,独具匠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细研原方案的设计,觉得有以下几处值得商榷。  1.呈现害怕事物的形式应当多样。因为许多幼儿害怕的内容比如黑暗、孤独等很难用绘画形式直接呈现,因此,这一设计无疑束缚了幼儿思维和表达的“手脚”。不妨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自由呈现。  2.正确认
我国上世纪8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变革是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变革以及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大背景下,在国际、国内对儿童发展和权利给予优先关注的潮流中,在对教育价值的重新认定以及对当时幼儿园课程存在着与时代不相适应的问题的反思中发生的。当时,国外的各种儿童发展理论和教育理论。诸如杜威、布朗芬布伦纳、布鲁纳,特别是皮亚杰等人的理论和思想广泛传播;我国近、现代教育家们的思想,特别是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再次受到重
一、研究概述  2008年,上海市教委颁布了《上海市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我园作为其中幼儿发展评价部分的试点园,在研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此外,我园开展了区级课题研究“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探讨了幼儿发展的综合性和过程性评价问题,积累了开展档案袋评价的实践经验。然而前期的研究也让我们发现,幼儿园的课程领导力在幼儿发展评价方面体现不足,对如何协调运行幼儿发展评价的要素并发挥评价应有的作用重
面对碎蛋壳,一般教师都会选择开展粘贴画活动,而原方案设计者独具匠心地引导幼儿用线条来再现碎蛋壳花纹。比较新颖。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感受美、创造美的活动。因此,我们无论是制订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还是实施活动,都应注意因“材”制宜、有的放矢、讲究实效。  一、制定适宜的活动目标  原方案的两个目标涵盖了以下知识、技能:(1)感受“碎蛋壳”花纹的特点。(2)用蜡笔折线表现“碎蛋壳”花纹
陈鹤琴是一位经历过私塾教育洗礼、对传统教育思想深有感受的教育家,也是一位经受过西方教育熏陶、对现代教育思潮深有感悟的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推进中国幼儿教育科学化的事业,在他的引领下,中国的幼儿教育吸纳现代幼儿教育的先进理念,扎根中国的文化土壤和幼儿教育实践,不断向着科学化的道路迈进。陈鹤琴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成果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纵观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我们可以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