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教学因材施教策略研究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p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因材施教既是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必要的教学原则,在《论语》中就有所体现,在现代教育之中更要注重因材施教,主要是因为学生自身具有的独特性使得每一位学生都与其他的学生存在差异,真多学习习惯、性格以及特长完全不同的学生,教师需要选用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也可以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在高校开设的体育课程是学生需要参与的重要课程,体育教师也必须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科学合适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教学;因材施教;教学策略
  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生必须要进行学习的一门重要必修课,但是在大部分高校之中,体育课都是以自主选修课的模式被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也是学校坚持因材施教的重要表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喜好来对课程进行选择,既可以学习到体育技能,同时也能使自己的身体素质有所增强。学校在利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来制定教学策略,体育课程亦是如此,本文根据对大学体育课程的开设了解,对因材施教这种教学策略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1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1 外部因素分析
  因材施教的本质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教学,促进学生按照适合自己的情况发展。但在具体实施时还受许多外部条件的影响,如果必要的外部条件不具备照顾个体差异的多样性是不可能的。
  1.2 内部因素分析
  个体在生理上的差异具体表现在性别、身体素质及生理机能方面。其中学生身体素质包括力量、耐力、柔韧、协调及灵敏等5个方面,这几项素质差异状况是教师必须了解的,它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素质差异分布状况,是合理设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授课计划、选择合理教法、设定合理进度的依据。运动认知能力包括运动感知能力、动作观察能力、表象形成能力、动作记忆力、意志品质等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在认知能力上的差异情况,注意动作示范的速度和学生的观察角度,语言讲解要准确精炼,培养学生运动表现的能力。针对学生情感特点的差异,教师应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情感的深刻性、动力性、稳定性,给学生以一种克服困难而成功的愉悦情感体验。根据不同的意志品质运用不同的分组练习,注意安排一些可以提高意志品质的教学内容,如速度游戏、循环练习等。
  2 基本原则分析
  2.1 全面发展原则
  “全面”是指对象全面——因材施教要面向所有学生;内容全面--个性化教育涉及内容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等多方面。“发展”是指教师要把学生的成长发展看作是一个生命整体的成长发展。这个整体以能力的多样统一性、身心生长的有序性而达到内心的和谐性,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和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2.2 个别差异原则
  是指既承认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上是相同的或相近的,同时又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教育。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个性发展。教育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反对把不同的学生变成从同一模具中铸压出来的标准件。因材施教就是从人的差异出发,通过教育过程,使每一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完善。
  2.3 主体参与原则
  主体参与性原则是指教师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措施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而选择和设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学生的个性在和谐的教学氛围和积极主动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发展。
  3 教学策略分析
  3.1 对体育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优化
  开设体育课选修课就是一种效果极好的课程体系优化方法,高校将原有的强制授课转变为提供多种选修课以备学生选择,虽然高校建设工作的完善度逐步提升,学生可选择的课程种类也在增加,如太极拳、瑜伽、跆拳道以及健美操等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也逐渐被添加到体育课授课体系之中,学生在选择了自己喜爱的课程之后,也会对其投入更多的热情与精力。借助体育课授课过程还能使学生的兴趣以及特长被培养起来,这种新型授课模式有效地提升了体育课程度的价值,同时也增强了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好感程度。
  3.2 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的方式
  体育教师也对原有的授课方式进行了改变,在过去的体育课中,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课程安排的主动权也掌握在教师手中,留给学生进行发挥的空间极少,学生也难以拥有展现个性的机会。但是在被改进的因材施教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的感受,以学生的感受为基础来对课堂进行调整,确保学生在课堂之中可以获取学会全新的体育技能。教師还应当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提升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性,在完成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可以让一些学生代替教师给其他人进行示范。对于一些难度比较高的体育课程,虽然有一些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就掌握运动技巧,但是一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就难以做到,如体育舞蹈以及武术等体育科目,教师可以将课程录制成视频,留给这一部分学生。
  3.3 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体育课中,教师还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在素质教育政策中,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培养就是一个重要内容,新时期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个性十足的学生,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对待气质不同学生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觅食中坚持个性化教学,不仅仅注重学生的理性差异,同时也注重学生之间存在非理性差异。
  3.4 强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除了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改变之外,教师还需要对自身进行完善,由于高校开设的体育项目的种类被增加了,因此教师也必须要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才能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满足学生提出的各种技能学习需求。为了实现因材施教,教师还需要在学期开始之前,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是建设在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的基础上的,对学生进行了解还是关爱学生的一种表现。为了满足多种不同的学生的技能学习需求,教师还需要在一堂课中应用多种教学方式。
  结束语
  大学体育课程是能够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但是很多教师都没有对自己负责的体育课给予应当给出的重视,因此很多高校对体育课程进行了改变,将一些科学的教学原则融入到体育课的授课过程之中,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方法就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能够提升体育课的授课质量,很多教师都在对学生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建设起了因此啊视角的教学模式,对内外部课堂影响因素有效处理,遵守几个基本授课原则,借助科学的教学策略,使体育课堂成为更受学生欢迎度全新课堂。
  参考文献
  [1]尚菲.大学生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策略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6):18-19.
  [2]李世忠.大学生的气质类型与体育教学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3(11),415-415.
  [3]庞宇.教育公平下体育弱势群体大学生存在现状及体育教学研究[J]. 运动,2011(15):110-111.
其他文献
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诱发和树立“学困生”正确的动机,是初中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有趣的“激”开发“学困生”隐在的潜能,提高
新课改以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已被广大教师重视,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改,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以观念为向导,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进行全面改革,从而为学生打造一个开
有效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教的知识和技能,并能灵活运用。圆锥曲线有很多性质,而且很多性质可由曲线的生成过程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行发现,培养学
摘 要:衡量一个教师具有的教学能力的高低并不仅仅是依靠其培养出的优秀学生的数量,同时还需要在教师价值衡量标准之中加入其转换的学困生的情况。无论在哪一个学科之中,都会有一些学习能力不强,并且还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小学数学之中的学困生的数量尤其多,数学教师并不应当放弃这些学困生,而是应当将其视为重要培养对象,通过数学课堂来进行逻辑思维方面的锻炼,从学困生的队伍之中走出来,本文对能够使学困生具有更好的逻辑
数学作为人类历史发展以及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必然学科,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孩子知识的学习及知识的运用具有很重大的意义。而且具有较高
摘 要:德育工作一直是各学校关注的重点,因为德育教育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更对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各院校更是加强了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将一些德育教育理念融入到学生的课堂学习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近年来,很多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技工学校也逐渐开始提升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以此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品文章就新形势下技工学校德育工作实践分析方面的内
2014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
期刊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化学思维,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化学实验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
摘 要:医学院校在对其教育对象进行培养的时候,不仅需要实现院校设立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还需要对我国的教育业给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建议,使医学生成为综合能力极强的优质人才。在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工作是关键的培养内容之一,教师需要根据医学生的本身的需求对其讲授计算机方面的课程,虽然医学专业在过去就已经开设了计算机操作技能相关的课程,但是根据课程实际开展情况来看,学生接受的效果并不好,
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是探究的主体,但由于长时间陈旧的教学理念的束缚和压抑,学生一开始是没有这种主动探索的冲动的。这就需要教师一改陈旧的教学模式,积极构建探索氛围,让学生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