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走去

来源 :当代小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k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忆,一直都是我们每一个人挥之不去的生活特性。记忆往往蕴藏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种种经历中,一切美好深沉或是悲伤隽永的故事也由此留在了我们的心间。就像诗中所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想想昔日的脚步停留在某个人的身边,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或爱,或知心,或喜欢,抑或是感怀和回忆。当我们继续向前走着,那些发生过的故事转瞬成为了记忆,在某个又雨又雪的天气里,我们不禁寒战,憶起当初的那个人,那件事,那座老宅。
  杨映川《想一想你站在树上的样子》,《小说月报》2018年第2期。这篇小说讲述了在一个贫穷的底层家庭中所发生的亲情与成长的故事。翟孝弟和老婆黄满妹清苦的生活,尤其是在女儿翟敏敏长大一些,翟孝弟更是省吃俭用,成了“出名的馒头爸爸”。偶尔的一次机会,翟孝弟发现了一个奋斗终生的“事业”,他鼓励女儿练习体操,盼望着她能有出息。小说题目中的“你”指的是女儿翟敏敏,她正是在爸爸的鼓励下步入了自己懵懂小孩时期所选择的体操生涯,一边是自己喜欢的理想,一边是贫困的生活,翟敏敏在这个双重环境中不断成长,偶尔的机会,记者林采露发现了这个底层家庭,由此,他们父女二人被曝光在公众视野中,他们的生活也在发生悄然的变化。在翟敏敏的记忆中,爸爸是贫穷的,熬到了出名挣钱的机会,爸爸却选择了精神,丢掉了物质。这对于一个底层家庭成长起来的翟敏敏来说,她或许不能真正的理解当时爸爸的所想与所做,翟敏敏由此产生了困惑与压力,逐渐逃避训练,一心扑到了能使自己自由快乐的底层生活中。直到爸爸出车祸,妈妈照顾阿婆回来之后,翟敏敏开始反思这个底层家庭的人和事,开始用大孩子的思维去思考家庭、亲情与成长的关系,这或许是一个底层家庭经过奋斗,继而过上真正的好日子的必经过程,这个过程始终是建立在某一个亲人的痛苦之上,比如翟孝弟的残疾。所幸的是,作者在小说最后将这种反思镶嵌到回忆当中。当翟敏敏想起曾经爬树的那种状态,那时的爸爸是多么的伟大,底层家庭的幸福不仅仅是在他们的记忆中,也在他们身边的每时每刻。
  晓苏《吃苦桃子的人》,《人民文学》2018年第3期。当我读到小说结尾处,车花在和憨宝分别的时候,她要了一个苦桃子,留下一份难以忘怀的记忆,或许是车花爱上了憨宝,也许是车花亏欠憨宝的人情,那样一个整天吃苦桃子的人,陪伴了多少过路人,宁可吃苦,也不想让别人受罪。在憨宝陪同车花守车的这段时间里,车花看到了一个本分老实、重情重义的憨厚之人的形象,世间难道真有这样一个喜欢吃苦桃子的人吗?憨宝说过的三句话充分回答了这个问题,“今天我收你一百五,若是明天别人只给一百,我就不想干了”……类似的三句话,让我为之感动,一个生活在农村最底层的人,在外来美色和金钱的诱惑下,保持了本我,养活了本不该由自己养活的小侄子,用汗水和信念撑起了一个家庭,为了省钱,吃了无数个苦桃子,更重要的是,他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收获,而不去越过那奢华的雷池,脱离了自己的根系。一个处在乡村底层、贫困潦倒的人,在车花的记忆深处,竟然如此伟大。作家晓苏将吃苦桃子的憨宝描写得形象具体,引发了读者对底层悲悯的同情,更多的是通过讲述一个浮躁时代下的贫苦之人守住寂寞,坚守善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人间再过悲悯,也始终拥有善良与正义的种子,当我们擦亮眼睛,回归初心的时候,方能在经历的所有记忆中找到那个真正的自我,不断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李云雷《双曲线》,《广州文艺》2018年第3期。小说写了“我”与同校女生之间像是双曲线一样的相处故事,这里的相处是没有成为男女朋友的那种所谓的相处,甚至是连最基本的同学关系或者朋友关系都没能达到。我读了两遍之后,更加认为那是一种关于青春与梦想的记忆,关于伦理与人心的反思。小说中的“我”在求学期间细细观察了这个记忆中的女孩子,多少次的擦肩而过,他们俩人都没有发生任何接触,甚至是简单的对话都没能实现,她终究只是“我”记忆中的吧。小说注重细节描写,细微动作可见作者用心之深,语言虽然平实,却增添了几分亲切,更像是回忆一件自己曾经最在乎的那个人以及与“她”有关的事儿。比如,一个雨天,“我”到水房打水,那个女孩骑着自行车向“我”迎来,不料滑倒,这样一来,的确吊足了读者的口味,试想“我”肯定去献殷勤了吧,结果,没等我赶到,她人已经骑车走了。这个细节描写为接下来“我”漫长的回忆与期盼奠定了基础,就像读者回忆某个记忆中的人那样,李云雷感叹的人与人的机缘巧合,不就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那个最初的梦想吗。
  春树《桃心蒙古斑》,《上海文学》2018年第3期。小说中的“我”百无聊赖,经历了在国外的无聊生活,不由得回忆起当年的青葱岁月,那个年代的快乐,纯粹与轻松是多么珍贵啊。春树借助诸如微博写诗、养猫以及北京雾霾等现代生活元素引出关于昔日爱情、友情以及亲情的回忆,鲜明地揭示出现代生活的紧张与不安。时常对现在的生活节奏与状态进行吐槽的莫过于“80后”一代了,那个年代的青年男女纯粹而充满希望,叛逆而充满张扬,时代始终是向前发展的,这一代逐渐长大,面对他们的是快节奏的生活与渐行渐远的各种情义,总归是现实的结果,也是“80后”一代心中的伤痛与无奈。春树描写了十五六年前的故事,谈恋爱,谈论诗歌,进而谈天说地,“那些夜晚都闪闪发亮,存在于我们的记忆里”,面对房价飞涨,就业困难,赚钱不易的事实,我们只能在回忆里找到慰藉和答案。那个曾经青春阳光的自己,存在于回忆里,如今的自己,是被生活洗礼之后的自己,抑或是一个真正融入到奋斗了才有价值的人生当中的自己。
  路魆《西鸟》,《西湖》2018年第3期。在小谷的太爷爷曾经居住过的檐高宅深的西关大屋里,发生了奇妙的事情,怪事一直延续到父亲和姑姑这一辈。作者用颇具古老韵味的语言将整个房屋大宅的恐惧感烘托出来,使读者读起来颇有神秘的感觉,这是语言的悬念,将我们引入一个古老回忆当中。父亲接手大宅之后,一些神秘的东西仿佛一直伴随在这个家族的日常生活之中,母亲早逝,可怕“黑鸟”的出现,父亲的失踪以及姑姑的神秘等,家族仿佛隐藏着什么秘密。随着小谷不断发现头房里的东西在黑夜和白天的差别之后,他开始努力寻找事情的真相,直到小谷在寺空塔里,小谷见到了那些曾经在头房见到的东西,原来父亲一直怀着自己心中的虔诚,他把上交祖先留下来的文物当做了一种使命,“黑鸟”的存在是源自家族内心对私留文物的恐惧,一切都源自你内心深处的恻隐之心与虔诚信念。这种看似神秘的回忆将读者带入了对家族传承与理想守护的反思当中,一个时代始终是向前走的,但决定我们能走多远的往往是内心深处对生活本质的理解与感悟,人不能忘本,也不能墨守成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向前走下去。
其他文献
一  冬天来了,因为这座城市在南方,所以看着还是这么绿葱葱的。城市距离长江很近,晚上安静了能听到长江上轮船的汽笛声。  他是一艘远洋海轮的船长,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回来以后开始轮休。这一次航程是从深圳起航的,整整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途中遇到了八级的风浪,海轮险些撞到了礁石。他在最危险的时刻曾经想过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儿子,一个是他的妻子。他回来有几天了,一直在调整身体,这次查出来肺部有炎症,照出来两个
期刊
昨天晚上的那个人,到现在还在她的脑海里转悠,怎么驱赶都不肯出走。不过因为天黑,那个人具体长得什么样子,她已经记不准确了。那个人撞了她一下之后,赶紧说对不起。跟自己说对不起的人,她又不能过于责怪。她记得自己说过没关系的。接着那个人就走开了。走得也并不快,很从容的样子。所以她也没往别处想。直到回到家里,直到洗过了澡,她才发现包里的手机和钱包不见了。回过头来想,她终于明白那个人为什么要撞她了。  后面的
期刊
203班教室外,又传来旺旺的哭嚎声。此时,我正在操场上那棵翠绿的香樟树下,复习《古代文学》的讲稿。上午九点的阳光,透过密匝匝的叶片,牛奶般源源不断流淌在我的身躯和讲稿上。  我赶紧从草坪上蹦起,朝2号教学楼跑去。我看到张老师已把旺旺提到了走廊上,正对着旺旺咆哮着。我噤若寒蝉贴上前去。张老师瞥了我一眼,说,又摸人家屁股了,真是狗改……  张老师突然停下,不说了。我看到张老师气得胸部一起一落,一落一起
期刊
飞机到达时已经很晚了。她看了看手机,十二点过九分。她坐的航班原来预计是晚上七点钟到的,因芝加哥遭到暴雨袭击,飞机推迟起飞整整五个小时。她虽然常常出差,但从来没有这么晚回来过。出飞机时,候机室里已空无一人。走道上,两个清洁工推着吸尘清扫车在清扫地毯,吸尘器嗡嗡响着,像一群聒噪的野蜂。这个时候,地铁早已停止运行,她只有坐出租车回家了。她拖着行李箱走出机场大楼,一阵热风迎面扑来,她感到燥热,脱下身上穿的
期刊
加缪提出荒诞之所以出现,源于“人类呼唤和世界无理性沉默之间的对峙”,当非理性与非弄清楚不可的愿望之间发生冲突时,便产生了荒诞。就像西西弗斯一般,在他将石块推向山顶后,再目睹它的滑落,回到原点,如此周而复始。个人便在与世界一来二去的对话与过招当中,认识到自我的渺小与抗争的虚无。包倬的《路边的西西弗斯》(《天涯》2018年第3期)讲述了高速公路旁边的补胎工“我”所经历的一系列奇遇。“我”最终被警察视作
期刊
1  我着实被吓了一下,身子一晃,下意识欲掉头逃掉,可男人的自尊让我勉强把身体稳定下来。我深吸一口气,挺了挺胸膛,以证明我健康的体魄和不惧鬼神的无畏。  她样子实在可怕,形如枯槁就是如此——干瘦的身体像一根稻草,摇摇颤颤,风轻轻一吹,能飘起来。脸瘦硬苍白,皱纹像用胶泥一条条粘上去的,深刻而夸张,似一张令人恐惧的假面。眼睛出奇的大,骨碌骨碌转着眼珠,里面似乎装着一个滑轮。她打开门,就那样站在我面前骨
期刊
一  李重从下面的一个县公安局的副局长,为了母亲的心脏病,调回到省城一个中心区的派出所,当了所长。应该说,李重本来是要当局长的,而且已经上了会,就差公示了。在这个当口母亲心脏出现了梗塞,急需要照顾。父亲是个吃粮不管闲事的人,只能让唯一的儿子李重调回来。李重回来的时候,县公安局的人都出来送他,几乎每人都含着眼泪,足见他在这里的人情分量。主管政法的县委副书记亲自送到他车站,跟他握手说,你是一条动脉,你
期刊
春花秋月,忙忙碌碌的生活,有些东西一成不变,有些瞬息万变。除了期刊,还关注了各种文学艺术类公共号,推送形式很丰富,声音、文字、图片,都做得赏心悦耳,小说,可以通过阅读、聆听和观看等多种方式了解。对于文学的接受,不仅是个人建构,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记忆,当我们的阅读烙印不断叠加,时代映像就会慢慢浮现。作家能否做到写下的每一个字都举足轻重,除了写作者自己,或许没有人认真去计较。那些错综复杂的人性纠葛,那
期刊
1  这地方闹鬼。  不闹才怪!那路口也是邪门,都出过多少事、死了多少人了!  八成是李瘸子的魂儿回来索命了。  自从出了那事以来,坡下村至803国道交叉路口闹鬼的传言不胫而走,马小鹏如坐针毡。每次搭老丁的邮车经过那里,马小鹏都如同被鬼神附体,免不了一个激灵,再将腰板挺得溜直,正襟危坐,耳朵竖得老高听着周围的动静,好像李瘸子的魂魄真会伴着夕阳、伴着晚风从车窗外冲进来。这么一想,马小鹏就赶紧将车窗摇
期刊
人生百态,红尘炼心。文学对于世事下人内心精神的书写多种多样,在此借四篇小说,来展现四位作者笔下之人面对生活或坚定、或觉醒、或摇摆、或守中的四种心性,以不同文本中人的因果情节来对比和思考四位作者各自所传达出的文学以外的人生态度。以下小说中,主人公对于生活的把握各有不同,看待外物与情感的境界也因人而异,若将生活本真比作沧海之一粟、沙盘之一丘,书中人或持之(中)以恒,或渐得觉悟,或久久思乱神迷、颠倒障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