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思考

来源 :教学考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76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徒制是一种古老的职业教育模式,经历了大工业时期的被边缘化以后,重新成为职业教育的战略选择。推进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发展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破解高技能人才短缺困境,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徒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3-0155
  “学徒制”一词诞生于13世纪前后,指的是在近代学校教育出现之前,手工作坊或店铺中师徒共同劳动,徒弟在师傅指导下习得知识或技能的传艺活动。“现代学徒制”是指以学校或学院与用人单位深度合作为基本前提,以产学研融合为基本制度,通过老师教授与师傅指导的双重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岗位技能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能充分發挥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促进学生全方位、综合性素质的提高。
  一、“现代学徒制”应用的意义
  1.有助于为经济的持续发展贮备人力资源
  经济的腾飞,产业的改造升级,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参与。传统“学徒制”中重实践轻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化解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人才“瓶颈”危机,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2.有助于深化校企合作、密切产教融合,激发高职院校的魅力与活力
  伴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的开展,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化,产业与教育的结合,促进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对接、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对接、职业标准与教学内容的对接,最终实现知行合一、工学结合。
  3.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
  就业难,大学生就业更难已经成为社会不争的事实。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的开展,既注重传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还注重职业精神的培养,必将能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实现高职大学生与企业员工的“零距离”对接,从内因上根本缓解大学生的就业难题。
  二、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思考
  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在传承人类社会技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强大的人才培养功能和效率受到各国瞩目。在此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受到我国职业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一些地方和企业也积极开展试点工作。2014年2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经过多年的试点探索,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雏形已经基本显现,结合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轨迹与实践探索,在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要对以下几个关键之处加以全面考虑:
  1.完善顶层设计
  完善顶层设计,为现代学徒制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建立利益均衡的合作保障机制,打造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和发展平台。要调动企业的参与和合作力度,做到政府有效统筹,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双向互动、通力合作,为培养学生(学徒、准员工)而各施其职。
  2.建立保障体系
  完善与现代学徒制各个环节相对应的保障体系。校企协同开发双主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学徒进行定岗,参照岗位职业标准,有针对性地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做到理论测评与实践考核相统一,做到所学实用且受用。
  3.重构课程体系
  重构课程体系,重建学习载体。以专业人才培养为出发点,针对专业人才培养各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重点突出专业核心技术的应用与职业素养。
  4.改革教学组织
  改革教学组织,创新管理模式。依据学生发展的共性特点和个性需求选择教学组織形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行校企协同参与的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制定符合院校和专业特点的、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培养方案。
  5.明确双重身份
  明确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身份,保障学生权益。通过改革招考政策,改变企业招工制度,深化订单培养模式,解决学生的双重身份难题。现代学徒制的学生主体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接受培训的学徒,更是合作企业的准员工,其多重身份的归属需通过学校和企业进行明确,规定学生(学徒、准员工)的合法权益和应有义务。
  6.建设双师队伍
  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校企双方制度框架的系统设计,保障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注重对老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文化与实践前沿发展;规范兼职教师的选聘,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雅美.现代学徒制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6.
  [2]雷成良.职业教育现代化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6.
  [3]鲁丽彬.职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应用的意义和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
  [4]程宇.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政策发展轨迹与实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5.
  基金项目:
  1.本文是2016年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2025湖南智造”高职项目《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16YBG024)阶段性成果。
  2.本文属2016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和区域行业需求的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的开发与研究》(项目批准号:ZJGB2016016)阶段性研究成果。
  3.本文属株洲市2017年度社科课题《适应中国高铁“走出去背景”的动车组专业国际化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ZZSK1710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罗伟(1979- ),男,湖南株洲人,副教授,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自动化、高等职业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主要向法国和德国学习,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开展了一场深度的改革,为日本的法制近代化奠定了基础。明治维新是日本开始建立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开端,自此至1907年日本刑法典颁布,日本逐渐形成了完善的近代资产阶级法律体系,实现了法制近代化。日本法制近代化的实现,为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目前,我国正处于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期,在这
摘 要:王岐山同志提出的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对“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进一步发展,是对管党治党规律的进一步认识。本文尝试分析了“四种形态”的科学内涵,阐述了高等学校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面临的形势和主要工作内容,从落实高校党委责任、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和深化“三转”等角度提出了高校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几点建议。  关键字:高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
摘 要: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与职业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企业和国家都处于竞争的局面,但是无论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是国家之间的竞争,就其根本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在本文中,笔者对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希望对促进教育改革和经济水平提升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关键词:社会进步;职业教育;经济;关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辨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
摘 要:校风、教风、学风是一所学校的全部内涵,是一所学校贯穿于管理者、教师、学生整个精神世界乃至全部生活的灵魂。本文阐述了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内涵、关系及定位,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当前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2095-2627(2017)13-0154  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对于高校来
摘 要:创新性国家的建设需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方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相继出台配套政策,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积极响应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口号。笔者集中整理收集了重庆、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浙江各地截至2017年5月发布的近50项政策,通过比较分析,梳理政策导向,总结已有经验,为进一步开展
目的:  探索Rab1A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调控Rab1A基因的表达,研究调控Rab1A表达后对结肠癌细胞株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为Rab1A成为结直肠恶性肿瘤个体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