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风、教风、学风是一所学校的全部内涵,是一所学校贯穿于管理者、教师、学生整个精神世界乃至全部生活的灵魂。本文阐述了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内涵、关系及定位,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当前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2095-2627(2017)13-0154
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对于高校来说,一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特别是进入2l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已进人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各高校在这个大发展、大竞争的环境中,都在千方百计谋求加速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办学实力和竞争能力,着力构建自己的高水平发展平台。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对促进高校自身更好更快的科学发展,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内涵、关系及定位
在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校风是主导要素,它赋予教风与学风以精神内涵;教风是校风行为化的延伸和展现,也是影响和营造学风的重要手段;
学风则是校风理念行为化的终极体现。因此,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校风建设是根本、教风建设是关键、学风建设是核心。
二、当前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给高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使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一)校风不够旺盛,管理不夠完善。
1.认识不够高。不少高校对校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看不到优良校风在高校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把校风建设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往往仅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文件上,以消极态度应付;对校风建
设的重点难点认识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效果不是很理想;同时,也未能认清校风建设与教学科研之间的关系,重教学科研、轻风气营造,重硬件建设、轻软环境建设。
2.措施不够实。不少高校都成立了校风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较为完整的建设规划和创建措施,但由于一些措施不力,手段与目标之间不够协调,使不少措施没有落实到位,收不到实效。
3.協作欠合力。校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要求学校内各部门、学院之间的协调配合,这样才能形成合力,但现实情况是有些高校在这方面明显存在着“两张皮”现象,不能够达到通力协作。
(二)教风不够严厉,师德不够崇高。
1.责任感意识不够强。目前,高校中有少数教师由于对党内出现的个别腐败现象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缺乏正确的认识,放松或淡化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不够强,献身教育事业的思想不够坚定,自我修养不足,言谈举止不够文明,与学生交往较随意。个别班主任、辅导员不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爱心。部分专业课教师只顾埋头授课,未能结合专业
知识,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忘记自己在授“课”之外还有传“道”的职责。
2.集体观念较为淡漠。部分教师不够重视个人思想修养和理论学习,对时事政治关心不够。还有一些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搞社会兼职、兼课,不能够全身心投入本职教学工作。这些行为影响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教师的光辉形象。
3.治学态度不够严谨。有的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方法呆板,内容陈旧枯燥乏味无新意;课堂组织不得力,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辅导答疑走过场,流于形式等。
(三)学风不够浓郁,考风不够正派。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违纪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地影响和破坏校园的学习风气。
三、当前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一)搞好校风建设重在营造蓬勃向上的思想环境,打造创新求实的文化环境和创设科学规范的管理环境。
1.营造蓬勃向上的思想环境。核心是要在校园内营造信仰真理、崇尚科学、厚德载物的良好氛围。
2.打造创新求实的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它对于传承学校优良传统,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塑造完美人格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意义。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包括学校校报,校园红网,校园广播电台,校园宣传橱窗、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形式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感受学校文化的积淀,给师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
3.创设科学规范的管理环境。要加强学生工作的管理,营造适应新时期下高校教育新形势、新特点的育人环境。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和科学规范的管理。
(二)抓教风建设,要以师德和学识影响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1.注重师德建设。学校要引导教师树立敬业、乐观、勤业、兢业的良好师德,忠诚教育事业,关爱学生,乐于奉献,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2.扎实基本知识。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充分利用各类学习、培训机会,扎实基本知识,强化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广博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知识。
3.强化职业技能。做为一名教师,应具有说服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可以通过走访、调研,借鉴其他高校的讲授方式,巧妙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与三尺讲台相结合
的授课方法,缩短师生之间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三)抓学风建设,要加强学习方法引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重视入学教育,帮助学生明确专业目标,激发学生立志成才。新生刚入校,对所学专业了解甚少,学校应加强入学教育。除进行学籍管理和纪律教育外主要应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2.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习效果。不少学生学习意识不强,主观能动性较差,缺乏合适有效的学习方法。为此,首先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掌握、选择和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应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健全奖学金和助学金机制,给学生以鼓励和帮助。几年来,各高校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的前提下,拟定了各高校奖助学金的实施细则。此外,为促进学风建设,学校还应加大对各专业技能比赛的支持与投入,使学生在各类高水平的竞技比赛中赢得荣誉,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总之,创建优良的高校校风、教风、学风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运行体制,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齐心协力。优良的高校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必将促进广大师生更为协调全面的发展,推进高校更加和谐科学的发展。
作者简介:马静,1988.1,山东济南,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
关键词: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2095-2627(2017)13-0154
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对于高校来说,一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特别是进入2l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已进人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各高校在这个大发展、大竞争的环境中,都在千方百计谋求加速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办学实力和竞争能力,着力构建自己的高水平发展平台。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对促进高校自身更好更快的科学发展,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内涵、关系及定位
在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校风是主导要素,它赋予教风与学风以精神内涵;教风是校风行为化的延伸和展现,也是影响和营造学风的重要手段;
学风则是校风理念行为化的终极体现。因此,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校风建设是根本、教风建设是关键、学风建设是核心。
二、当前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给高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使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一)校风不够旺盛,管理不夠完善。
1.认识不够高。不少高校对校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看不到优良校风在高校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把校风建设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往往仅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文件上,以消极态度应付;对校风建
设的重点难点认识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效果不是很理想;同时,也未能认清校风建设与教学科研之间的关系,重教学科研、轻风气营造,重硬件建设、轻软环境建设。
2.措施不够实。不少高校都成立了校风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较为完整的建设规划和创建措施,但由于一些措施不力,手段与目标之间不够协调,使不少措施没有落实到位,收不到实效。
3.協作欠合力。校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要求学校内各部门、学院之间的协调配合,这样才能形成合力,但现实情况是有些高校在这方面明显存在着“两张皮”现象,不能够达到通力协作。
(二)教风不够严厉,师德不够崇高。
1.责任感意识不够强。目前,高校中有少数教师由于对党内出现的个别腐败现象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缺乏正确的认识,放松或淡化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不够强,献身教育事业的思想不够坚定,自我修养不足,言谈举止不够文明,与学生交往较随意。个别班主任、辅导员不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爱心。部分专业课教师只顾埋头授课,未能结合专业
知识,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忘记自己在授“课”之外还有传“道”的职责。
2.集体观念较为淡漠。部分教师不够重视个人思想修养和理论学习,对时事政治关心不够。还有一些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搞社会兼职、兼课,不能够全身心投入本职教学工作。这些行为影响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教师的光辉形象。
3.治学态度不够严谨。有的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方法呆板,内容陈旧枯燥乏味无新意;课堂组织不得力,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辅导答疑走过场,流于形式等。
(三)学风不够浓郁,考风不够正派。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违纪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地影响和破坏校园的学习风气。
三、当前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一)搞好校风建设重在营造蓬勃向上的思想环境,打造创新求实的文化环境和创设科学规范的管理环境。
1.营造蓬勃向上的思想环境。核心是要在校园内营造信仰真理、崇尚科学、厚德载物的良好氛围。
2.打造创新求实的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它对于传承学校优良传统,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塑造完美人格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意义。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包括学校校报,校园红网,校园广播电台,校园宣传橱窗、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形式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感受学校文化的积淀,给师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
3.创设科学规范的管理环境。要加强学生工作的管理,营造适应新时期下高校教育新形势、新特点的育人环境。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和科学规范的管理。
(二)抓教风建设,要以师德和学识影响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1.注重师德建设。学校要引导教师树立敬业、乐观、勤业、兢业的良好师德,忠诚教育事业,关爱学生,乐于奉献,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2.扎实基本知识。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充分利用各类学习、培训机会,扎实基本知识,强化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广博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知识。
3.强化职业技能。做为一名教师,应具有说服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可以通过走访、调研,借鉴其他高校的讲授方式,巧妙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与三尺讲台相结合
的授课方法,缩短师生之间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三)抓学风建设,要加强学习方法引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重视入学教育,帮助学生明确专业目标,激发学生立志成才。新生刚入校,对所学专业了解甚少,学校应加强入学教育。除进行学籍管理和纪律教育外主要应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2.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习效果。不少学生学习意识不强,主观能动性较差,缺乏合适有效的学习方法。为此,首先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掌握、选择和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应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健全奖学金和助学金机制,给学生以鼓励和帮助。几年来,各高校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的前提下,拟定了各高校奖助学金的实施细则。此外,为促进学风建设,学校还应加大对各专业技能比赛的支持与投入,使学生在各类高水平的竞技比赛中赢得荣誉,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总之,创建优良的高校校风、教风、学风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运行体制,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齐心协力。优良的高校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必将促进广大师生更为协调全面的发展,推进高校更加和谐科学的发展。
作者简介:马静,1988.1,山东济南,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