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如何上出“阅读味”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ra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小学的英语课程,大家一直以来更关注的是单词教学、对话教学,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尝试和研究,听了大批优质课、展示课,对我们的英语教学起到了极大的示范与引导作用。但谈起阅读课的教学,老师都有些惆怅,有些束手无策;学生们谈起阅读课,更是愁眉苦脸,怨声载道。对于阅读课的教学,大多数老师毫无章法,颇有随遇而安之感。当前,对于阅读课的教学,普遍都存在这样的误区:①采用灌输式的方式,老师翻译一句,学生就记一句,对于文章出现的新词汇、语法进行精细的讲解、推敲、比较;②过分放手,让学生自由独立阅读,对于文章出现的重要词汇简单带过,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这两个极端都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如何让学生自主参与阅读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呢?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呢?我有幸参加了在潮州市举办的广东省小学英语阅读课型研讨会,给了我莫大的启示。下面谈谈我对于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些尝试。
  一、Pre-reading
  创设语境,引入主题。
  阅读课本身给人一种枯燥、乏味之感,让人难以提起兴趣,如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切合实际的语言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这个步骤也是上好阅读课的一个关键,既让学生摆脱那种窘困心理,自然地进入话题,创造一个热情的、轻松的氛围,也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如在教学Book 8 Unit2 Part B“ Let’s read”,我先用课件播放了一段精彩的足球赛,学生们个个看得心花怒放,我趁机跟同学们轻松地聊起来:Do you like playing sports?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s ? Who likes playing football in our class? How many football player are there in a football team? 这几个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便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这种语境,激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推出了要学习的主题。
  二、While- reading
  1.听、读并进,感知大意。
  在上阅读课时,我经常会提供了几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并伴有简单的注释,让学生听录音两遍,再根据听到的内容给图片标上相应的序号。通过“听”,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有个初步的感知,为接下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做了一定的铺垫。
  听录音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两遍,并让学生找出自己难懂的词、短语和句子,用铅笔画出来。这一阅读过程要求在2分钟以内完成。快速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catch the main meaning”,并获取相关信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这种快速阅读的能力。如在教学 Unit3 Part B “Let’sread”时,不少学生在快速阅读之后,画出了以下难懂的词组和单词:swam to it、returned、grateful。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我采用了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一只可爱的小狗和一个漂亮的风筝,并通过动作演示,让学生领悟这三个词的含义。对于阅读课出现的难以理解的单词,我们不能像对话教学一样,刻意地逐个解释;对于出现的语法难点,适当加以讲解即可,做到“点到为止”,而不是“纠缠不休”,否则,与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就相差甚远了。
  学生通过听、读之后,已初步感知文章的大意,也已获取了一些简单的信息,我会设计一些简单的问答题或判断题让学生完成。如在教学Book 7 Unit 4 Part A“Let’sread”时,学生在领会大意之后,我出示了这样几道判断题:
  (1)( ) Alice lives in China.
  (2)( ) Alice likes drawing pictures.
  (3)( )Alice has a twin sister.
  (4)( )Painting is Alice’s hobby.
  (5)( )This mail is from LiuYun to Alice.
  学生们完成这样的练习得心应手,丝毫未感觉阅读课之困难、乏味,也逐渐增强了他们对阅读课的信心。
  2. 仔细阅读,加深理解。
  在了解了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观看录像,力求全面了解课文梗概;然后,要求学生在四人小组中模仿跟读,教师再指导朗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校正学生的发音,并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朗读是学生加深理解文章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既是现代阅读课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保持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
  学生在对文章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后,可以设计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求解答。这一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学生会养成一种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初步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如教学Book 8 Unit 2 B“Let’sread”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仔细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A.How do the students feel when the football game begin?
  B.How many goals does John get?
  C.Is John happy or angry when the ball bounces off his head?
  D.Why is it a funny goal?
  E.Why does Class 3 feel happy when they fail the game?
  (2)设想与happy、sad、angry三种情绪相关的情形,完成空格。
  这个环节是检测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深度,以及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试着理解生活中人的情绪及心理变化的原因。教师切不可草率地给出答案,要保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究的时间。   苏霍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在课堂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提问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马上叫学生回答,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急于启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有深度吗?学生能获得多少“顿悟”呢?这时学生往往不知所措,而教师则急不可耐地给出了答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在提出问题后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深入思考。我们深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逐步掌握閱读的技巧和方法,才是阅读课的最终目标。
  三、Post-reading
  1.回顾复述,加深理解。
  在结束一节课之前,我会留几分钟的时间对这节课进行回顾,便于学生巩固刚刚学过的知识,及时加深记忆。例如有时会根据文章出示一些相关信息,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复述。如教学Book8 Unit 2 Part B“Let’sread”时, 我出示了下面这幅图,并通过动作演示,让学生进行复述。通过复述,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语言复述课本的内容。
  2.拓展语篇,有效延伸。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虽然主要依靠课内阅读,但不能仅仅满足于此。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延伸是补充,实践证明,课外阅读不但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发展。
  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语篇,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的学习,又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在教学完Book 6 Unit3 Part B“Read and write”后,为学生提供以下语篇:
  Mike:When is your birthday,Amy?
  Amy:My birthday is in February.
  Mike:What’sthe date?
  Amy:It’sFebruary 20th .
  Mike:Today is January 20th.It’sJohn’s birthday.Let’sgive him a gift.
  Amy:How about a basketball?He likes sports.
  Mike:It’stoo expensive.Let’smake a birthday card.
  Amy:Good idea.Every likes to get a birthday card.
  Tick or cross:
  1. John’sbirthday is in February.( )
  2. Amy and Mike make a birthday card for John. ( )
  3. Today is February 20th. ( )
  4. The football is too expensive. ( )
  5. John likes sports. ( )
  这样,语篇中的句型内容与课堂上所教授的句型内容紧紧相扣,既能达到巩固旧知、提高阅读效果的目的,又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在阅读课上,我常常能看到孩子们一个个眼里闪烁着成功与喜悦,他们对阅读不再是退却、不再是畏惧。我深信,只要我们勇于探索、深入研究,敢于创新、不断尝试,一定能探索出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法,实施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其他文献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进入21世纪,形势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这几年,我注意到班里的后进生中有一个特殊的孩子——多动症(具有暴力倾向)的小维。他不同于一般的后进生,更敏感,更易受到伤害。如何教育多动症(具有暴力倾向)孩子,成为当今一个不容忽视的全新的课题。在这方面,我不断地探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建立特殊孩子档案,给予特别的关注  班主任在接到班级时要主动深入
摘要:由于受传统教育理论和观念的束缚,美术课一直不受学校与学生的重视。为了改变美术教育这一困境,我以新课改为背景,立足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出发点,进行了“创建美术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美术;动手课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与观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实施新课程改革。所谓“素质教育”,就是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教学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高中各科目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高中数学作为高中教学科目的重要构成,其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高低不仅会对高中数学整体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还会影响高中生在高考时的数学成绩。对此,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为切入点,通过对数学教学基本问题的分析,从而就将数学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的具体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数学史;融入  数学史具体是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和企业更是需要全能型的人才来发展促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为其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本文就是对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策略  在古代时期,针对学生的教育,大圣人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这与
【摘要】分层教学法是指在班级集体教学中,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依照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让各类学生在学习时“人人有爱好,个个有所得,人人都发展,全面有进步”,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  【关键字】分层教学;地理;小组;讨论;学生;因材施教  一、为什么进行分层教学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电脑与现代化技术已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娱乐、工作等各个领域。同时,这股信息革命的风暴也席卷了我国的教育界,给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一次大洗礼。迄今为止,多媒体教学已广受学校欢迎,成为大多教师上课所必不可缺的教学手段,CAI课件的制作与迅速兴起,将课堂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就在多媒体课件不断普及的同时,人们对它的使用也逐渐产生争议。本人就结合自身语文教学的
【摘要】小学英语会话课的灵魂和先行应在于“听”,听是人们言语交际的首要能力和基础能力。“会话”是这堂课的终极目标,是信息“输出”的过程。“会话”是孩子用所学语言进行思想交流的過程,是实现英语课程“工具性”的一种途径。本文以对话文本为载体的会话课为例,通过多次磨课并对磨课过程进行深度解析,探讨更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会话课型。  【关键词】会话课;对话文本;磨课  一、背景介绍  本课设计内容是PEP
【摘要】高三即将面临高考,高三的语文复习似乎只是围绕着这指挥棒在高速运转,复习课带上强烈的功利色彩之余又显得急功近利,而素质教育又提出审美教学的任务,审美教学是非功利性的,如何调和两者的矛盾?笔者提出自己的三点拙见:其一,要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高三复习需要渗透审美,审美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其二,要让高考的功利性在审美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其三,要凸显复习内容的思想感情美。目的是提高学生素养,
【摘要】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进步,科教兴国战略的部署。面对新时期、新阶段的任务要求,学校德育教育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来看新时期农村学校的德育教育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严峻的问题,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新时期对德育教育的要求,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和新思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是新时期的迫切要求。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且相应的找出了问题出现的原
设疑是课堂教学中激趣、导思的重要手段。思起于疑,无疑则无思。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让学生能主动思考、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是所有老师重视的课题。笔者觉得能巧妙地向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抓住关键点,有的放矢,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所以,设疑的巧妙性能帮助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并且有效提高老师、学生的互动。老师如何在课堂中恰当设疑,有效互动呢?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