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城区有着悠久的教育历史,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教育水平以及科技教育水平更是名列前茅。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作为科普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真谛是走内涵式发展的创新之路,以适应突飞猛进的科技潮流,努力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启迪科学方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升办馆理念
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重视和肯定下,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面向学校、社区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成为市、区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基地。我馆以“掌握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确立科学思想”为科技教育目标,不断深化自身建设,积极改善软硬件条件,提升办馆实力,使科技教育活动呈现体系多样化、系列化、规范化,积极推进特色项目和创新项目的创建和发展,不断打造科技教育项目和科普活动项目精品。
创新是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发展过程中的主旋律。面对新形势,要有新思路;面对新挑战,要出新举措。我馆重新规划内涵发展的新目标:“三个中心、四个作用、五个意识、六个相结合”。即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在全区形成科技活动中心、科技培训中心、科技研究发展中心;在西城区科技教育工作中发挥龙头作用、平台作用、桥梁作用、后盾作用;树立强烈的龙头意识、敏锐的信息意识、明确的辅导意识、执著的开拓意识、严谨的科研意识;形成“普及与提高结合、阶段与持久结合、校外与校内结合、传统与创新结合、科研与应用结合、热点与特点结合”六个相结合。
优化管理体制
1.引导青年教师的潜能发展
教师的潜力是教育永葆青春的基础,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的发展潜力既取决于今天的师资水平,更取决于教师素质的未来储备状况。
对青年教师实施“2-4-6”人才培养计划。我馆通过动态管理,滚动发展,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使青年教师2年打基础,4年出成绩,6年当骨干。今年又成立了周又红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其目的是发挥名师的引领、带头、培养青年教师的作用,让名师工作室成为优秀科技教师的成长乐园。
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当前教师职业倦怠普遍存在,我们把关爱教师的身心健康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开展健康活动,坚持每年为全体教职工检查身体,并建立了教职工健康状况档案,工会委员针对每个教职工的身体状况进行跟踪指导,鼓励他们参加体育锻炼,并设立谈心工作室,经常性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使广大教师的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工作中充满了干劲和激情。
2.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一般来说,他们情操比较高尚,行为比较文明,感情比较丰富。正因如此,教师把精神需求看得尤为重要。因此,合理利用奖惩条例的精神效应与经济效应,乃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随着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我们不断改进对教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帮助业绩突出的教师寻找进修的渠道,给教师们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从“强师能,铸师魂”入手,实现教师能力的新突破,对业务有明显提高的教师给予宣传、表彰,以此为契机营造教师学习的氛围,提升教师们的整体业务素质,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管理体系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人性化,从根本上促进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的和谐发展。
3.创设舒适的人文环境
教师个个都是可以雕琢的宝石,关键看领导怎样去打磨;教师个个都是一座富足的金矿,重要的是看领导如何去开掘。作为一馆之长,在做出重大决策时不仅要有前瞻性,还要关注决策的民主性,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
对于教师的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是一方面,弹性管理也应广泛运用。软硬两手,刚柔相济,互相补充,才能极大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激情和潜能。领导者应该竭智尽忠地使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成为学生叩问、探索科学知识的殿堂,成为全体教职工释放心灵的驿站。领导者应该给教师们一个民主的工作环境,营造一个平等、正气的宽松环境,正确引导同事间互相包容、和谐相处。为了增强全体教职工的凝聚力,领导经常性地和教师共同商榷科技馆的发展愿景,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关心每个教职工的工作状况,实实在在地为教职工排忧解难。我馆定期开展教职工座谈会,充分听取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及时给予关怀和帮助。我馆还请来心理辅导专家,指导教师们如何减压、精神愉悦地工作。
创新运行模式
1.将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全区科技教育的整体发展
我馆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在生物方面、化学环保、机器人、电子、单片机和模型等方面促进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结合。我馆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了以“课余放飞科技小翅膀”为主题的“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活动、推广生态环保公益宣传及实践活动;为促进学校的研究性学习,编写了大量适合青少年开展科技活动的教材;为了科普活动进校园,我们设计了具有安全性、趣味性、直观性、参与性电子乐园进校园的科普互动教具;为进一步增强广大青少年的能源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开展节能减排环保剧展评活动和校园节能减排行动等项目,将科技教育和科技活动送进学校,促进全区科技教育的整体发展。
2.传播科技创新文化
我馆通过举办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和激发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传播科技创新文化,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为科技创新奠定最广泛、最坚实的社会人文基础。
我们以“校校有活动、人人都参加”为理念,遵循“以参与求体验”的原则,常年开展普及性活动及竞赛。去年成功组织了30多项科技教育活动和科普竞赛,活动覆盖了我区所有的中小学校,涉及的学科广,参加的人数多,达到了双百:即全区100%的学校、100%的学生都参与了科技普及活动。活动内容贴近青少年,活动形式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用普及教育活动来增强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在活动中坚持创新组织模式、创新活动形式、创新活动内容,创造性地开展特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科学,在生活中用科学,从而达到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的目的。
在不断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西城科技馆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科技创新大赛、金鹏科技论坛、科技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明天小小科学家、青少年机器人等是最高规模、最高层次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我馆在竞赛中成绩斐然,使得西城区科技教育实力明显提升。2008年以来,西城区在全国性的大赛中共获得28项一等奖、25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在北京市大赛中共获得162项一等奖、111项二等奖、69项三等奖,为西城区的科技教育争得了荣誉。■
□编辑 郭卿
提升办馆理念
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重视和肯定下,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面向学校、社区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成为市、区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基地。我馆以“掌握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确立科学思想”为科技教育目标,不断深化自身建设,积极改善软硬件条件,提升办馆实力,使科技教育活动呈现体系多样化、系列化、规范化,积极推进特色项目和创新项目的创建和发展,不断打造科技教育项目和科普活动项目精品。
创新是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发展过程中的主旋律。面对新形势,要有新思路;面对新挑战,要出新举措。我馆重新规划内涵发展的新目标:“三个中心、四个作用、五个意识、六个相结合”。即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在全区形成科技活动中心、科技培训中心、科技研究发展中心;在西城区科技教育工作中发挥龙头作用、平台作用、桥梁作用、后盾作用;树立强烈的龙头意识、敏锐的信息意识、明确的辅导意识、执著的开拓意识、严谨的科研意识;形成“普及与提高结合、阶段与持久结合、校外与校内结合、传统与创新结合、科研与应用结合、热点与特点结合”六个相结合。
优化管理体制
1.引导青年教师的潜能发展
教师的潜力是教育永葆青春的基础,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的发展潜力既取决于今天的师资水平,更取决于教师素质的未来储备状况。
对青年教师实施“2-4-6”人才培养计划。我馆通过动态管理,滚动发展,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使青年教师2年打基础,4年出成绩,6年当骨干。今年又成立了周又红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其目的是发挥名师的引领、带头、培养青年教师的作用,让名师工作室成为优秀科技教师的成长乐园。
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当前教师职业倦怠普遍存在,我们把关爱教师的身心健康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开展健康活动,坚持每年为全体教职工检查身体,并建立了教职工健康状况档案,工会委员针对每个教职工的身体状况进行跟踪指导,鼓励他们参加体育锻炼,并设立谈心工作室,经常性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使广大教师的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工作中充满了干劲和激情。
2.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一般来说,他们情操比较高尚,行为比较文明,感情比较丰富。正因如此,教师把精神需求看得尤为重要。因此,合理利用奖惩条例的精神效应与经济效应,乃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随着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我们不断改进对教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帮助业绩突出的教师寻找进修的渠道,给教师们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从“强师能,铸师魂”入手,实现教师能力的新突破,对业务有明显提高的教师给予宣传、表彰,以此为契机营造教师学习的氛围,提升教师们的整体业务素质,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管理体系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人性化,从根本上促进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的和谐发展。
3.创设舒适的人文环境
教师个个都是可以雕琢的宝石,关键看领导怎样去打磨;教师个个都是一座富足的金矿,重要的是看领导如何去开掘。作为一馆之长,在做出重大决策时不仅要有前瞻性,还要关注决策的民主性,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
对于教师的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是一方面,弹性管理也应广泛运用。软硬两手,刚柔相济,互相补充,才能极大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激情和潜能。领导者应该竭智尽忠地使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成为学生叩问、探索科学知识的殿堂,成为全体教职工释放心灵的驿站。领导者应该给教师们一个民主的工作环境,营造一个平等、正气的宽松环境,正确引导同事间互相包容、和谐相处。为了增强全体教职工的凝聚力,领导经常性地和教师共同商榷科技馆的发展愿景,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关心每个教职工的工作状况,实实在在地为教职工排忧解难。我馆定期开展教职工座谈会,充分听取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及时给予关怀和帮助。我馆还请来心理辅导专家,指导教师们如何减压、精神愉悦地工作。
创新运行模式
1.将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全区科技教育的整体发展
我馆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在生物方面、化学环保、机器人、电子、单片机和模型等方面促进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结合。我馆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了以“课余放飞科技小翅膀”为主题的“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活动、推广生态环保公益宣传及实践活动;为促进学校的研究性学习,编写了大量适合青少年开展科技活动的教材;为了科普活动进校园,我们设计了具有安全性、趣味性、直观性、参与性电子乐园进校园的科普互动教具;为进一步增强广大青少年的能源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开展节能减排环保剧展评活动和校园节能减排行动等项目,将科技教育和科技活动送进学校,促进全区科技教育的整体发展。
2.传播科技创新文化
我馆通过举办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和激发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传播科技创新文化,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为科技创新奠定最广泛、最坚实的社会人文基础。
我们以“校校有活动、人人都参加”为理念,遵循“以参与求体验”的原则,常年开展普及性活动及竞赛。去年成功组织了30多项科技教育活动和科普竞赛,活动覆盖了我区所有的中小学校,涉及的学科广,参加的人数多,达到了双百:即全区100%的学校、100%的学生都参与了科技普及活动。活动内容贴近青少年,活动形式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用普及教育活动来增强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在活动中坚持创新组织模式、创新活动形式、创新活动内容,创造性地开展特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科学,在生活中用科学,从而达到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的目的。
在不断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西城科技馆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科技创新大赛、金鹏科技论坛、科技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明天小小科学家、青少年机器人等是最高规模、最高层次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我馆在竞赛中成绩斐然,使得西城区科技教育实力明显提升。2008年以来,西城区在全国性的大赛中共获得28项一等奖、25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在北京市大赛中共获得162项一等奖、111项二等奖、69项三等奖,为西城区的科技教育争得了荣誉。■
□编辑 郭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