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氛围 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rs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区坚持“人才强教”战略,注重内涵发展,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
  ■ 宏观规划与微观设计兼顾,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机制
  1.科学务实的管理机制
  构建了层级式管理机制: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区长任组长,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由区教委主任任组长,教师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由各校校长任组长。
  先后出台了《顺义区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顺义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科学分析教育发展形势基础上,提出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宏观部署了促进教育发展的十二项举措;区教委依据市、区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区域实际,出台了《顺义区中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并细化干训、师训工作实施方案,实现了宏观规划清晰,微观工作具体。
  2.以人为本的服务保障机制
  整合行政、教研、科研、信息、师训和干训等多部门力量,逐步建成一支以专职教师为核心、以兼职教师为主体的培训师资队伍。
  建立了区内学校—区外市外名校—国内高校—境外高校四级培训基地。
  开办“月末大讲堂”、“名师大课堂”,或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作报告,或邀请区内外知名教师做课、研课,让广大教师在参与研讨中提升专业技能。开通远程培训网络,建设顺义学习网,破解教师工学矛盾的难题。
  坚持财政预算的教育优先原则,保障教育投入。“十一五”期间,顺义教育总支出较“十五”增长30.83亿元,增长率111.46%。教育经费投入向农村学校倾斜。
  ■ “理论熏陶”与“实践磨砺”结合,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机制
  1.“区县主导,立足双赢”的高校联合培训机制
  自2005年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签署联合培训协议以来,顺义区逐步形成了“区县主导,立足双赢”的高校联合培训机制。强化培训需求调研,保证培训针对性;完善培训方案论证,保证培训的科学性;实施培训效果动态全程质量监控,保证培训的实效性。中小学专任教师培训率、新教师培训率及班主任培训率均达到100%。
  2.“关注梯次,覆盖全员”的骨干教师培训机制
  按照北京市特级教师、区级首席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区级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5个层级,对骨干教师开展全员培训。组建了2期共34个名师工作室,实施“十、百、千”名师带动工程;举办“双导师制”骨干教师高研班,为成绩突出的市级骨干教师选聘1名高校专家作理论导师、1名特级教师作实践导师;以“一带三”方式开展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开办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研修班,开展骨干教师全员培训。实施农村骨干增量工程,实现校校都有骨干教师,而且保证了骨干教师梯次结构的合理性。
  大规模组织教师深入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名校考察。选派中小学英语教师77人、中学理科教师23人分别赴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培训。与美国英语学会合作,聘请外教到顺义组建培训班10个。从2010年起,举办“牛栏山杯”全国课改名家论坛,举办“杨镇一中杯”全国新时期班主任高峰论坛,承办首届全国小学名师表彰会,为优秀教师搭建高端发展的平台。
  3.“研训一体,赛训结合”的教师基本功培训机制
  以“研训一体,赛训结合”为基本思路,开展教师基本功培训。每学期设定一个培训主题,以保证培训常规化;培训、竞赛、展示相结合,以激活参训动力;展示阶段全体学科教师观摩,专家现场点评,以保证培训的实效性。
  ■ 评选表彰与示范引领并重,形成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
  借助评选表彰激发活力。每三年评选一次区级优秀校长、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园丁新星、骨干教师、“绿港杯”十佳班主任,实行任期制,任期为3年,期满后重新认定。对各级骨干教师实施奖励制度,在绩效工资中设骨干教师专项津贴。农村地区教师在区级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园丁新星评选时,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适当加大农村教师师德标兵、先进工作者的评选表彰比例。对长期在农村地区从教,且贡献突出的干部教师给予奖励。
  借助任务驱动,促进名师成长。通过教师基本功竞赛、名师大课堂、同课异构、异地授课,骨干教师支教,承担网络培训课程制作,参与教学丛书编写,参加重大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在促进骨干教师自身发展的同时搭建展示平台,使一批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借助规范评价助推教师发展。要求国家级骨干教师、区学科首席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做到“八有”:一有3年自主发展计划;二有1~3名培养对象;三有至少1项自主承担的教科研课题;四有区级以上的研究课、示范课或专题学术讲座;五有研究室或工作室;六有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成果;七有论著成果;八有网页展示。优秀校长、市级骨干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十佳班主任至少完成“五有”目标;区园丁新星、区级骨干等至少完成“四有”目标。各级各类骨干完成以上目标是下一届参评的必要条件之一。
  ■ 人事改革与课程改革共进,探索教师专业持续发展机制
  1.以联盟为基础的人才资源共享机制
  我区“城乡联动”教育改革主要方式是“以高中校带动义务教育学校、以城区学校带动农村地区学校、以规范达标学校带动相对薄弱校”,全区成立以牛栏山一中、顺义一中和杨镇一中3所高中示范校为龙头,以城区优质中小学为骨干的3个城乡教育联盟,在联盟内分别成立高中、初中、小学3个学校组团,全区形成基础教育9大学校组团,每个组团大致有8~12所学校。9大学校组团的建立,成为开展集中研修、联合教研、合作交流、分类指导的纽带,克服了以往各校单打独斗、教师单科单岗的个体化发展的弊端,可以通过考察学习、举办论坛等形式,开拓思路、提高水平、总结经验、分享成果,积极关注兄弟校、追求盟团协作下的整体化发展,实现课改成果的充分交流和共享共生。
  2.以整体推进为特征的优质校建设机制
  以整体推进为特征的优质校建设机制是一种学校整体改进的“浸入式”培训机制:以教育均衡发展为导向,由教委给予政策支持,高校和区培训机构组建联合专家组实施专业引领,通过学校变革文化环境促进干部教师自主发展的专家整体介入。目前优质校建设参与校已有17所,各校发展特色初步显现。■
其他文献
一、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学校发展计划    现在,我校已经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自上而下制定计划的模式。每个学年末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全体教师员工参与学校发展计划的制定,同时,还发动学生为学校建设寻找问题。最初学生是与教师一起开座谈会,但很快教师们就注意到,这样很难让学生讲出真实的情况。于是,我们在学校的网站上开通了BBS讨论区,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在我们收集的学生反馈中,就有许多反映问题的留言,例如:“总
都说四十不惑,可是在我四十岁的时候,“惑”突然来了。  去年暑假期间,一个在南方工作的大学同学打来电话,说她和几个同事来北方自助旅游,同事们提议要去看看白洋淀的芦苇荡和荷花,她希望我一起去。好几年不见了,一边玩一边叙旧,多开心呀!  我被这个理由打动了。平时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家,放假之后还要给学生补课,真正休息的时间很少,所以尽管白洋淀不算远,我却一直都没去过。这次能和老同学一起去,我当然高兴。于
十六年前,我怀着一腔热情参加教改实践,担任了全县唯一的语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班教学,但是那次实验仅勉强支撑到第四年,就不得不宣布“流产”了。  失败并没有让我灰心。我开始集中精力大量阅读,在储备知识的同时探寻教育的真谛。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等教育家的专著,观看了斯霞、李吉林等名师的教学实录,订阅了各类业务书刊。与此同时,我争取一切机会外出参加培训和研讨会。有时名额有限,我便自费前往
QQ群里,一位家长给我讲了一件事情:他的孩子最近神情恍惚,在吃饭的时候经常走神,并且还偷偷拿家里的钱。又一次拿钱时,恰好被他发现,便“逼问”拿钱的原因,孩子吞吞吐吐地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孩子的同学小A在班里很霸道,经常向一些比较老实的孩子索要钱物。最近一段时间,小A盯上了他的孩子,隔三差五地索要零食,有时还直接“借钱”,如果不能满足他,就会遭到打骂。这位家长得知事情的原委后,马上向孩子的班主任
“要成为十几岁的孩子的得力的同盟者,倾听是需要学会的一个关键技巧……如果你能够不带责备或修正地倾听,他会更清晰地理解什么使得自己的情緒爆发,也更清晰地理解你。”  ——选自帕蒂惠芙乐《倾听孩子》    直到今天我仍能很清晰地记得我工作不久后的一件事。一天上午课间,我发现班里两名最调皮的学生不见了。我立刻意识到他们逃课了。我打听到他们正在某网吧打游戏,便立刻冲了过去,从乌烟瘴气的网吧角落里把他们揪回
编者按:本刊第二期《让文本解读走向深入》一文,给读者介绍了追问式时文评点教学案例,从整体上概述了一种文本解读模式。该模式是否能真正使解读走向深入,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教师本人对文本的解读是否深入,二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引导是否科学。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走进文本深处,获得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下文作者以具体教学为例,阐述了自己对这两个关键因素的思考。    一、《夏感》教学
美国学者伯林纳等人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五个阶段:新手阶段、高级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北京教育学院钟祖荣教授等人认为,教师的成长大致要经过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时的教师可以分别称为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笔者作为一名学校教学管理干部、一名相对年轻的特级教师,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中体会到,无论采取怎样的划分方式,一名教师要加速自身的专业成
【摘要】道德思辨一直是中小学德育课堂的重要环节。《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许多章节和板块新设置了“辨析栏”,多元化设计了辨析题。教学中充分激活“辨析栏”的思辨的价值,引导学生在对比想象中深化道德认知,在回望反思中学会明辨是非,在换位思考中涵养道德情感,在两难辨析中领悟道德意义,在思维拓展中明辨道德行为,并自觉进行良好的道德实践,实现儿童道德的自主建构,促进道德教育的知行合一。  【关键词】道德思辨;
2011年2月,我来到北京市海淀区第一零一中学,进行生物学科的研修学习。被称为人文之海、艺术之淀的海淀教育水平之发达,可谓全国有名。我要去学什么,我要用双眼去观察、用身体去感受、用心去感悟海淀发达的教育水平,一零一中学教师的过人之处。  我的导师是市级生物学科骨干教师,校教研室主任——平亚茹老师。随着几个月时间的接触,我对平老师的教学风格,人格魅力有了一定的感知,今天与大家共同分享。  语言激活,
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技教师队伍始终是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十分关注的问题,经过多年发展,西城区已经形成了一支热爱科技教育、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科技教师队伍。为发挥优秀科技教师的示范作用,2007年西城区教委在北京市率先设立科技学科带头人制度,首批确立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刚永运、北京市第八中学高颖等4位科技教师为学科带头人,2011年,又有6人成为科技学科带头人。多年来,西城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