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凝聚

来源 :汽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bo2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车之前,翻看厂家提供的技术说明手册——仍然是本田一贯的风格,一本精心设计的几十页的小册子,内容涵盖了车型的方方面面——开篇的关键词便是“为中国80后人群定制”、“针对中国市场的全球首发车型”。这些年看过不少华而不实自我吹捧,读到这里我也禁不住给予了“呵呵”的高度评价,后来证明这一次是我轻浮了。
  见到杰德之前,我从其他媒体的同行朋友得到的简评是“小号奥德赛大号飞度”,简明扼要地说明了这款车的定位和大小,但没有提及细节。和它亲密接触了一整天我渐渐发现,这款车的亮点真不少,外观、空间以及手机互联,都瞄准了80后的需求,招招精准。
  如果杰德的造型不是你的菜,只能说明你已经老了
  成功的吸引力总是从第一眼开始的,作为这款车的目标客户群,80后这群正忙于安家立命、结婚养子的人,很容易被杰德年轻、动感、前卫的造型打动。初见杰德,我还发了一条微博调侃这个X型前脸:“人家都是前脸下面有一张大嘴,你这是张开大嘴缝里露出一条脸。”杰德车长4660mm,轴距2760mm,比同门的思域长了125mm,轴距更是大了90mm。这年头,也没多少人再拘泥于买车一定要三厢车了,杰德的身材看着不肥也不笨,而有了孩子的人更容易明白这种车型在日常生活中比三厢车强出一百倍的实用性,只是你肯定想不到,本田在这个A级车的底盘上创造出了怎样神奇的多功能。
  内饰用简洁的“无”,提供了全面的“有”
  杰德的内饰风格很简洁,我们能够从中找到思域式前置全液晶仪表盘、带有变形为鸥翼的“H”形装饰条的方向盘以及红色的点火按钮等很多本田风格的设计元素,但这款车和以往任何品牌任何量产车型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中控台,除了空调、CD和双闪之外,仅提供了一个显示屏,没有任何实体按钮。和之前东本的凌派类似,这是本田的Display Audio智能屏互联系统,由著名的电装提供,在车联网的解决方案中,属于MirrorLink,其工作模式是通过USB和HDMI两根数据线将智能手机与车载系统相连,原封不动地将手机屏幕的内容投射到车载7英寸显示屏中,并可直接通过车载触摸屏控制,实现更为丰富的多媒体功能,诸如原车不带的导航。实际试用时发现,这款系统目前只支持苹果手机和基于安卓的HTC ONE,其他手机暂时不能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尽管如此,这种模式还是为车内信息和娱乐功能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以往较为固定的车载功能可以借助手机得到几乎无限的扩展,更多更酷的车内玩法有待各位达人探索发掘。
  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往往不是因为他想的别人想不到,而是他将想法变为了现实
  本田一直享有空间大师的美誉,这一点在杰德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座椅布局的角度划分,杰德分为5座和“4 α”两种版本,前者就是常规的“2 3”布局,后者则是这款车的大亮点之一。所谓“4 α”,是指这款车的座位数可变,其实我认为用“2 α”来描述,α取值1到4,更能体现座椅组合之丰富。
  杰德的第二排和第三排均由两个单独的座椅构成,第三排的处理方式比较常规,可以完全收纳到行李厢的地板之下,形成平整的地板和储物空间。难道就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
  精髓在第二排。这两个座椅,可以沿着“V”型的轨道前后滑动:滑到最前端,两个座位左右间距有十几厘米;滑到最后端时,两个座位并紧。不仅如此,第二排座椅还可以连同底座一起整体向前翻折。这样,打开全部座椅、第二排置于最前位置,最多可以满足六人舒适乘坐;将后两排座椅折叠收纳,则能够形成超大的空间用于运载行李,这两者中间的各种变化和组合,则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自由调整α的取值,通过座椅变化的多种组合,满足多种乘坐和运载的需求。日常“2 2”用车时,不管是收起来第二排,还是收起来第三排,都能打造出相当奢华的“后排空间”。需要指出的是,满员状态时的第三排座椅,完全可以满足成年人的身材需求,有实际意义,相比另一日系品牌的“第三排儿童座”可谓完胜。
  这种轿车化的多功能车,运动和操控从来不是重点,油耗和舒适才是王道
  一般来说,定位“居家和多功能”的车都不会把运动性作为重点来开发,更多地会考虑舒适和节油。但是不要忘了杰德是面对80后的,动力怎么也得说得过去。我没有觉得杰德动力不行,前提是得把CVT变速器的挡位放在S,这样它才能在你大油门时迅速反应,不然在D挡时它肯定尽最大努力将转速控制在一两千转以降低燃油消耗。1.8L的i-VTEC发动机和思域的没什么不同,最大功率和扭矩完全一致,低配车型配5AT,高配车型配CVT,只不过在换挡和转速两方面表现略有差异,整体的取向还是舒适和经济。前麦弗逊后双横臂的全独立悬挂在舒适性和操控的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色,转向和制动表现都可圈可点,非常适合居家日用。
  认真,在浮躁的进程中难能可贵。用这一点来考量本田技研专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其称之为“新概念轿车”杰德,很容易发现这款车确实体现了“为中国80后人群定制”的特点。从时尚前卫的外形到简洁有质感的内饰,从新颖的手机互联系统到灵活实用的空间布局,都很充分周全地考虑了这个年龄层的生活状态以及实际用车需求,而且价格也还可以,1.8 5AT的起步车型14.98万元,但后期优惠力度还要加大,不然手头拮据的年轻人不说考虑其他品牌,估计连自家思域都会分流不少客户。
其他文献
提到雪佛兰品牌,除了大黄蜂科迈罗以外,其他车型都略显中庸,尤其是性能表现不足以令人心潮澎湃。于是雪佛兰在纳斯卡大赛之际发布了高性能轿车SS来填补目前产品线的空白。  雪佛兰SS看起来就像是一款普通的四门三厢轿车,但实际它的内心无比强大。典型美式风格的大排量V8发动机植入到体内,这款发动机也是科迈罗的动力源。它排量6.2升,最大功率309kW,峰值扭矩562Nm,数据上看已经相当接近于科尔维特的水平
当每年1800万的产销量成为常态,中国消费者似乎成为了车企们的上帝,很少有人再去质疑“汽车制造商不重视中国市场”这个命题,“中国版”成为衡量重视与否的指标。但在与观致副董事长石清仁先生畅聊之后,我却再度想起了这句话。当加长、降价和增配这几招“中国式重视”手段用尽之后,还有什么是消费者真正在意却没有被挖掘出来的需求?通过石清仁先生对观致理念的描述,这家新车企区别于传统车企的核心竞争力愈发清晰地呈现在
一▲仗剑入塞,生命注定属于托起大高原的那道闪光。  胸前,飘卷着狂飙的漠风;  背后,挺拔着哨卡的坚实。  一柄警惕的枪刺,在雪峰之上折射太阳的颜色;八一军旗血脉里喷溅出的忠勇与无畏,嵌入加勒万河谷野牦牛奔腾撕裂的岩页。  祁发宝、陈红军、肖思远、陈祥榕、王焯冉……青春的身影,消失在苍凉與雄浑的景致中;那一茬茬流淌的血性,伴着亢奋的心跳和艰难的呼吸,在迫近天空的高度,将不朽的誓言打磨得金光四射。 
去年夏天进口大众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赛道进行了首届“R赛道特训”,而今年,大众将舞台从酷热的赛道转移到了冰天雪地的湖面之上,在这个依旧寒冷的初春,引擎的轰鸣声撕破云龙湖面的寂寥,为期4天的第二届“R赛道特训”在极致狂热和零下20度严寒的强烈碰撞下开幕,每一位挑战者都可在此尽享雪地狂飙、极限驾控的无尽乐趣。    你会漂移吗?  “你会漂移吗?”在讨论驾驶技术时,我总是被行业外的朋友问到这个问题。其实,
北京的黑色牌照车统一被称为涉外车型,并细分为两种,一种是各大使馆的车,另一种为外企用车。而使馆的车牌照以红色的“使”字开头,外企用车统一以“京A”开头。目前在北京共计有5-6万辆这样的车,这期在二手车置换栏目中我们就遇到了这样一辆来进行置换的黑牌车。  编者语  晓明  这个置换案例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原车为黑牌照的外企车辆。这些车比较集中在2005-2007年登记上牌,这期间黑牌照车有一个爆发性的
现在在日本,说起污染物排放小的“低公害车”,大家首先想起的是电动汽车。同样,同时搭载电动机和发动机的混合动力车也被认为是污染物排放较小的。汽车排出的尾气中含有有害物质,排气少的汽车自然对环境影响也小,这一点大家都是认同的。  日本排放物法规制定始于1973年,从那以后,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但东京等大城市的大气污染情况没有得到改善,政府就想推动新能源取代汽油和柴油。80年代末期首次出现了低公害车的说
勤俭持家 FIAT 500e  美国将是500e首次登陆的市场,在获得了克莱斯勒58.5%的股权之后,菲亚特就一直计划着重新返回这个诱人的大市场。500e将成为美国市场上最漂亮可爱的电动汽车,它和普通型号的500一样,主张富有驾驶乐趣的操控性能,而现在它还有了零排放的设计理念。  500e在外形以及内部结构上与普通500有诸多的不同。虽然它也使用了15英寸的轮圈,但为了降低风阻,车身姿态更低,前后
今年对沃尔沃来说,是一个扬眉吐气的年份。自从被李老板买回来,蛰伏3年,终于等到了部分产品大换型。从年初的V40,到年中的60系列三款改型车,再到明年的XC90大换代,重要车型几乎悉数换一遍。传说中的XC90车型虽未现真容,却已经因为安全新装备而颇令人期待。  旗舰车型S80L走自己的路  然而在这热闹的添丁换口之时,沃尔沃心里还有一个隐痛没有解决,那就是S80。加长的S80L自2009年进入中国市
上市时间:2012年6月27日  上市价格:60.8万元人民币  当日本人设计的混动车已经满地跑的时候,德国人还在慢慢地研发改进,这里我们不禁有点怀疑是不是德国人的严谨有些过了头?现在德国人终于也不再矜持了,大众、保时捷纷纷发力,继途锐混动、卡宴混动之后奥迪也决定跟进,将Q5 hybrid引入国内,德系阵营的混动车型将陆续补齐。  Q5 hybrid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一款全新车型,它应该算是Q5
我初次驾驶中国国产车是在2002年,当时驾驶的是吉利“豪情”。再前一年在上海国际车展上,我第一次遇见吉利的李书福董事长,当时他曾充满激情地对我说,总有一天能够生产出像日本车那样的汽车。不过,当时的“豪情”只是能够实现汽车载人和行驶的基本功能,给我感觉像是在恶劣环境下用了10年而且曾经发生过事故的日本二手车。  后来,我成为《汽车之友》的撰稿人,试驾过几十台中国产的汽车。我的印象是,每年中国汽车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