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追求快乐的心理体验是人的本性,小学生更是这样。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把快乐的因素引进课堂,有意识地创造快乐的情境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那么学生会对某种学科发生兴趣,并心向神往,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不但学习效率高,而且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记忆,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在这样的课堂里,孩子们才会乐得其所,学有所获,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将会大幅提高。
【关键词】学习快乐
2000年1月7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关于“减负”,首先应该明确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是“减负”的重要实施者和领导者,教师的观念和能力结构直接影响“减负”的实施效果。 “快乐教学”是当代教育界正在深入探讨的课题。从“苦学”到“乐学、会学”,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学生希望在课堂上进行快乐地学习,教师希望通过各种手段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将这种快乐转化为长久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中获得长久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满足,获得真正的快乐。
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我们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能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快乐,有了这种快乐的心理体验,学生就会获得学习的巨大热情。鉴于以上认识,我进行了“快乐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学尝试。
一、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年级声调教学中,要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可将“四声” 的学习内容编成故事,以故事的形式来学习。例如:森林里只有小熊开了家商店,东西非常好卖,这不,小熊今天又该去城里进货了。开车行驶在平坦的大道上,想着商店红火的生意,小熊高兴地唱起了歌:“āāā”。不一坐,前方出现了一个斜坡,为了爬上这道坡,小熊加大了油门,汽车在坡上吃力地行驶着,小熊嘴里哼的歌也变成了“ááá”。好不容易爬完了这道斜坡,低头一看,眼前的路又让小熊吃了一惊:路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唉,又是一段难走的路!小熊是乐观的,尽管眼前的路不好走,汽车上下颠簸着前进,但它仍然没有忘记唱歌,不过此时的歌已变成了“ǎǎǎ”。走完了这段难走的路后,前方又出现了一大段向下的斜坡,站在坡顶,已能看见城里了。小熊高兴得不得了,大声叫着“ààà,进城啦!”汽车飞快地下了坡,小熊为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又进了很多货物。
同学们在听上述故事的同时也学会了“a”的四个声调的读法及四种声调符号。
二、编字谜,在玩中学习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在教学生字“骗”时,为了引出“骗”是由熟字“扁”和熟字“马”组成,让学生来分析字形,第一个学生很快说出骗的构字部件,准确无误,第二个学生说“我”是这样记的,马拉扁字就是骗。我的眼睛一亮,多好的记字方法呀!比我机械分析式不知强多少倍,它不仅生动而且充满童趣!同学们给予他热烈的掌声!我趁机把相关字:遍、编、偏、匾、煸、碥、蝙、篇、翩、谝、犏写在黑板上,请同学们来辨认。看谁的办法好!在上一个同学的引导下,大家开始了积极的讨论。不一会,大家纷纷举手,踊跃发言。这个说:扁字坐车——还没等他说完,大家就异口同声:“遍”;那個说:扁字戴竹帽,大家就抢着说是“篇”;一时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扁字围丝巾——编”,“扁字着火——煸”,“扁字和人交朋友——偏”,“扁字长羽毛——翩”----学生识字的热情高昂,主动识字的兴趣浓厚,没有一点死记硬背,没有一点枯燥乏味。此时汉字是那么有趣,好玩。他们在字形游戏中边玩边识字。
三、师生合作,快乐朗读
引导学生在读书中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感悟其中的哲理,感悟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
教学《桂林山水》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漓江水的美,我进行师生引读。以第二自然段为例: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师生合: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小组内学生相互进行引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畅谈桂林山水的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做适当的评价和点拨。
四、以丰富的想象激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篇课文的内在含义是读者学生通过阅读活动发掘出来的。未经阅读前,课文只是向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间匿藏着许多值得思考的“空白”,有待我们去发现、填补、去阐析。而这些“空白”的填补则是阅读活动中不可缺的、被激活了的思维元素,使我们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了个性鲜明的理解,逐步深入,进而尝到成功的快感,内化为自觉地行为。有这样一个故事:“上帝给了人一个任务,叫人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蜗牛已经在尽力地爬了,但每次总是只能挪动那么一点点。人拉它,催它,吓唬它,责备它,甚至踢它,蜗牛仍然不紧不慢地往前爬。人在极端疲惫、懊恼之余,开始向上帝抱怨,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人朝着天上喊,天上一片安静。人没有办法了,只得任由蜗牛慢慢向前爬。咦?人忽然闻到沁人心脾的花香,听到悦耳的鸟鸣,看到晶莹的露珠在树叶和草茎上闪烁,人困惑了——路边原来有这样美丽的花园,为什么我以前没有看到?莫非是蜗牛在带着我散步?”
五、教师要把握最佳的教学心态。
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时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对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学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其次,进行教学要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心无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 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数学知识高尚的情趣。只有教师教得投入,学生才能学得专心,良好课堂气氛才能顺利形成。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愉悦的内心体验,是一种惬意与幸福的感觉。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快乐生活的组成部分,因为这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关照。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理应成为师生共同的信念和矢志不渝的追求。童年应该是快乐的。对儿童来说,快乐本身就是一个有价值的教育目标,它直抵人的心灵深处,让他们感觉到愉悦。只有让孩子们视学习为快乐,视学习语文为快乐,视快乐为语文的应有之义,才能由喜欢语文,走向情感的丰富、精神的崇高。
我守望在我的课堂上,我希望看见孩子们清亮的眼神,快乐的脸庞,我期待在我的陪伴下,孩子们能拥有丰富敏锐的语感、缤纷灿烂的笑脸,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学习快乐
2000年1月7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关于“减负”,首先应该明确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是“减负”的重要实施者和领导者,教师的观念和能力结构直接影响“减负”的实施效果。 “快乐教学”是当代教育界正在深入探讨的课题。从“苦学”到“乐学、会学”,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学生希望在课堂上进行快乐地学习,教师希望通过各种手段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将这种快乐转化为长久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中获得长久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满足,获得真正的快乐。
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我们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能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快乐,有了这种快乐的心理体验,学生就会获得学习的巨大热情。鉴于以上认识,我进行了“快乐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学尝试。
一、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年级声调教学中,要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可将“四声” 的学习内容编成故事,以故事的形式来学习。例如:森林里只有小熊开了家商店,东西非常好卖,这不,小熊今天又该去城里进货了。开车行驶在平坦的大道上,想着商店红火的生意,小熊高兴地唱起了歌:“āāā”。不一坐,前方出现了一个斜坡,为了爬上这道坡,小熊加大了油门,汽车在坡上吃力地行驶着,小熊嘴里哼的歌也变成了“ááá”。好不容易爬完了这道斜坡,低头一看,眼前的路又让小熊吃了一惊:路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唉,又是一段难走的路!小熊是乐观的,尽管眼前的路不好走,汽车上下颠簸着前进,但它仍然没有忘记唱歌,不过此时的歌已变成了“ǎǎǎ”。走完了这段难走的路后,前方又出现了一大段向下的斜坡,站在坡顶,已能看见城里了。小熊高兴得不得了,大声叫着“ààà,进城啦!”汽车飞快地下了坡,小熊为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又进了很多货物。
同学们在听上述故事的同时也学会了“a”的四个声调的读法及四种声调符号。
二、编字谜,在玩中学习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在教学生字“骗”时,为了引出“骗”是由熟字“扁”和熟字“马”组成,让学生来分析字形,第一个学生很快说出骗的构字部件,准确无误,第二个学生说“我”是这样记的,马拉扁字就是骗。我的眼睛一亮,多好的记字方法呀!比我机械分析式不知强多少倍,它不仅生动而且充满童趣!同学们给予他热烈的掌声!我趁机把相关字:遍、编、偏、匾、煸、碥、蝙、篇、翩、谝、犏写在黑板上,请同学们来辨认。看谁的办法好!在上一个同学的引导下,大家开始了积极的讨论。不一会,大家纷纷举手,踊跃发言。这个说:扁字坐车——还没等他说完,大家就异口同声:“遍”;那個说:扁字戴竹帽,大家就抢着说是“篇”;一时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扁字围丝巾——编”,“扁字着火——煸”,“扁字和人交朋友——偏”,“扁字长羽毛——翩”----学生识字的热情高昂,主动识字的兴趣浓厚,没有一点死记硬背,没有一点枯燥乏味。此时汉字是那么有趣,好玩。他们在字形游戏中边玩边识字。
三、师生合作,快乐朗读
引导学生在读书中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感悟其中的哲理,感悟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
教学《桂林山水》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漓江水的美,我进行师生引读。以第二自然段为例: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师生合: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小组内学生相互进行引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畅谈桂林山水的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做适当的评价和点拨。
四、以丰富的想象激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篇课文的内在含义是读者学生通过阅读活动发掘出来的。未经阅读前,课文只是向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间匿藏着许多值得思考的“空白”,有待我们去发现、填补、去阐析。而这些“空白”的填补则是阅读活动中不可缺的、被激活了的思维元素,使我们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了个性鲜明的理解,逐步深入,进而尝到成功的快感,内化为自觉地行为。有这样一个故事:“上帝给了人一个任务,叫人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蜗牛已经在尽力地爬了,但每次总是只能挪动那么一点点。人拉它,催它,吓唬它,责备它,甚至踢它,蜗牛仍然不紧不慢地往前爬。人在极端疲惫、懊恼之余,开始向上帝抱怨,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人朝着天上喊,天上一片安静。人没有办法了,只得任由蜗牛慢慢向前爬。咦?人忽然闻到沁人心脾的花香,听到悦耳的鸟鸣,看到晶莹的露珠在树叶和草茎上闪烁,人困惑了——路边原来有这样美丽的花园,为什么我以前没有看到?莫非是蜗牛在带着我散步?”
五、教师要把握最佳的教学心态。
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时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对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学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其次,进行教学要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心无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 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数学知识高尚的情趣。只有教师教得投入,学生才能学得专心,良好课堂气氛才能顺利形成。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愉悦的内心体验,是一种惬意与幸福的感觉。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快乐生活的组成部分,因为这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关照。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理应成为师生共同的信念和矢志不渝的追求。童年应该是快乐的。对儿童来说,快乐本身就是一个有价值的教育目标,它直抵人的心灵深处,让他们感觉到愉悦。只有让孩子们视学习为快乐,视学习语文为快乐,视快乐为语文的应有之义,才能由喜欢语文,走向情感的丰富、精神的崇高。
我守望在我的课堂上,我希望看见孩子们清亮的眼神,快乐的脸庞,我期待在我的陪伴下,孩子们能拥有丰富敏锐的语感、缤纷灿烂的笑脸,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