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用实·用活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llipop7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教材设计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活动情境——主题图,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探究的欲望。然而,用“主题图”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虽然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也会使学生和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而一些静态的主题情境又难以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作为一线教师,该如何有效使用主题图呢?本人在使用苏教版一年级实验教材“主题图”的过程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充分挖掘内涵,用好主题图
  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灵动的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让数学变得情趣盎然,更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在“和是8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中,教材创设了一幅游泳活动场景图。学生看完场景图,很快发现:池中有5人,岸上有3人,一共有8人,并从不同角度看图意列出算式:5 3=8, 3 5=8, 8-3=5,8-5=3。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后发现:带游泳圈的有2人,没有游泳圈的有6人;戴帽子的有1人,没戴帽子的有7人;男生有5人,女生有3人。说得多好,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学生不但发现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而且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理解主题图的意义和编排意图是教师有效实施教学的重要前提,让学生发现主题情境中隐含的数学问题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在使用主题图时要让学生多看,看清楚图意;多想,想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多说,说出心中所想。
  二、巧妙变换方式,用实主题图
  “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中,教材创设了一个“摆12根小棒,怎样摆能看得清楚”的情境。在教学中,我将已知信息巧妙地设计成一个悬念:将12根小棒一根一根整齐地摆放在投影上,用两三秒的时间呈现,随即关闭,学生都觉得时间太短了,不知道有多少根。我随即引导:“你能把这些小棒重新整理一下,用同样短暂的时间观察,也能让大家清楚地知道一共有多少根吗?”学生尝试:有的2根2根地摆,有的3根3根地摆……但因为每次投影的时间都很短,学生还很难确定。多次失败的经历,迫使学生一次次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一个学生想到了用10和2两部分表示12根,可是10根还来不及数。“你能想办法把10根小棒整理一下吗?”这一引导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即把10根捆成一捆,一捆即10根(这个知识点在10的认识中出现过),当摆出1捆和2根时,所有学生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脱口而出一共有12根小棒。这样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体验到以1代10的优越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收获了探究的乐趣。
  主题图包含着内容、情节等因素,而这些内容、情节都是静态的、缺乏活力的,单用观察的方法,学生很难建立丰富的表象,难以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对此,我们可以“化静为动”,将主题图中的内容变为实际操作,或者将主题图中的情节采用动态的方式“真实再现”,丰富学生对内容、情节的表象,加深对内容情节的认知,以最大限度地唤起和运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三、结合学生实际,用活主题图
  1.增加主题图的容量,使主题情境更加丰富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内容,认真分析教材,对主题图进行信息增补。主题图的内容充实了,学习素材丰富了,就能更好地为学生探究新知服务。在“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一课中,教材通过提供两只小动物比谁拾的贝壳多这一情境,其中小松鼠拾了46个贝壳,小白兔拾了38个贝壳,引出比较46和38的大小。这只是比较了十位上的数不同的两位数,而比较大小还包含了十位上的数相同而个位上不同的两个数,以及100与两位数。从教学内容看,主题图的信息量偏少,主题图的利用率不高。于是我在图中增加了两个信息:小熊拾了32个贝壳,小猴拾了100个贝壳,这样主题图的内容充实了。学生在搜集信息的基础上,任选两只小动物比较,从而引导学生更全面地探究新知。
  2.跳出主题图的框框,使主题情境更富情趣
  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呈现材料的兴趣,选取他们身边的例子现身说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更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在“比一比”中,教材创设了校园一角的场景,这个情境很美,但学生只能置身图外观察,不能置身图中体验、感受。教学时,我选择了教室里的人和物来教学比长短、高矮、轻重,结果学生在真实的数学活动环境中,发现了很多:老师比学生高、课桌比讲台矮、日常灯管比铅笔长……学生在情景中搜集信息,提出问题,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主题图的运用方式有很多,但都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在使用过程中要力求“用好”“用实”“用活”,让学生学得更有趣、更灵活、更轻松。主题图也正是在师生对它的展开、演绎历程中,内容才逐渐变得完美,内涵逐渐变得丰富。
其他文献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习作教学,就是这一系统工程的基础性工程,其重点应该放在“习”字上。教学中,我们不能光盯着结果,只管“我要的是葫芦”,而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所要做的应是“尽可能地减少束缚,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的自由,多引导,多激
说明文教学如何呈现教学内容,做到既有情又有理,情趣盎然?笔者一直以为应该以“文”定学,也就是从文体本身出发,结合学情,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从而实施有效教学。  一、思考起点:科普文的教学内容确定  我为青年教师培养对象上过一节示范课,绕开情感型文学作品,选择了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科普说明文——《蝙蝠与雷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我有一个习惯,遇上重复教的课文,一定得翻看以往的备课记录,
如何定义一位超模?是上过多少Vogue封面?走过几次维密秀?是否曾在Prada广告里出镜?还是社交媒体上有多少粉丝?我们正在目睹一个新的超模时代崛起。经由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模特正回归时装界的中央。只不过这次,没有任何一种成功的套路或是一种需要满足的审美。如果说模特的面孔映照着时代的价值观,那么在愈发多样化、具有包容性的当下,一切皆有可能。在我们聚集的十个面孔中,中国、埃及、瑞典、荷兰、阿根廷——这
钻石、母贝流苏耳环De Beers 放射线形镶钻腕表Jaauet Droz  交错的建筑性结构,新鲜有趣的线条运用,为珠宝的形态带来无限生命力。钻石、蓝宝石项链 Van Cleef
评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过去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经过多次改革,但仍然没有超越应试教育的控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转变为重要枢纽。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还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为此,我们试图从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发展方向以及评价方式的最新进展等方面,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理论基础,结
冬日的巴黎,平静的河边,偌大的城堡,一场盛大的时装秀即将上演。而相比以往座无虚席的场景,本次只有一位座上宾——Kristen Stewart。一襲简约的黑衣长裤,点缀以饰有山茶花的珍珠长项链,配上利落的短发与;麦厉的面容,恍惚间仿佛看到Gabrielle Chanel本人悄然来到Chanel2021高级手工坊系列的发布现场。  而这个系列确实与她渊源颇深。秀场位于法国卢瓦尔省的舍农索城堡,这座兼备
在香草的環绕中,锦衣华服,花团锦簇。精致的秀美,令目之所及欣欣向荣。
将“留白”的艺术手法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合理的方式,努力为学生营造更多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回忆、品味、体验和感悟,从而激起创造的火花,点燃个性的火把,使语文课堂成为思想的乐园、个性的舞场、创造的天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试着从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空间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地留下“空白”,促使学生更加自觉地学习,并学有所获。  一、 导入“留白”——“未成曲调先有情”  俗话说:
什么是“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从2011年6月份开始,湖北省教育厅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课内比教学”活动即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通过考察教师在常态教学环境中的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等基本教学技能,综合学生成绩和专家评价、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比教师的专业素质。“课外访万家”活动即全省中小学的校领导访教师、教师访学生,以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全部参
随着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品德老师开始重视课前调查。的确,有效的课前调查能让品德教学演绎更多精彩。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交流一下课前调查的资料时,经常发现学生在收集、处理资料的过程中总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说忘了,对品德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置之不理”;有的抱着“随便应付”的态度,所提供的东西只是应付地随意写几个字;还有的直接把收集到的资料长篇大论地读一遍,不加挑选,没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