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设计学习体验的情景,指导学生体验数学美的感受,体验学习受阻时的焦虑,体验成功后的喜悦和自豪感. 本文通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一些典型的案例,探索让“体验”走进数学教学.
【关键词】 数学活动;情感体验;数学思维
数学教学的一切都必须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同学的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采取各种体验的策略,真正让学生达到体验数学的教学目标呢?
一、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 如果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知识,而且也回答了为什么学的问题. 如在教学《解直角三角形》中测量旗杆的高度这一节,由于我们教室前方就是操场,上课铃响后,我马上对学生说:“请大家看操场上的旗杆,你能想办法测量出这旗杆的高度吗?”测量建筑物或树的高度,是一个典型的实践性探究问题,也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生活事例. 测量的方法多样,探究空间很大,而我们的学生因为有生活经验和相关数学知识的储备,探究问题的欲望马上被激发起来.
学生甲:“把旗杆放倒,量一量就可以. ”大家都哄笑了,我笑着问大家:“不可以吗?”“可以. ”很多学生大声回答,“只是有点麻烦. ”学生乙:“我站到旗杆旁边利用太阳光,量出我的高度、我影子的长度、旗杆影子的长度,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以求得. ”大多数数学生都在点头,有人甚至喊出来,“跟我想的一样!” “不错,还有别的方法吗?”我适时点评,顺便抛出了问题.
学生都不响了,望着旗杆,在思考,学生丙举手回答了:“旗杆上有一根用来升旗的细绳,先在最下面的绳上系一块红布,把它拉到顶,再在绳子的最下面记一块红布,可边拉边量出两块红布之间绳的距离,就可得到. ” “非常好!有三种了. ”我含笑点头,很多同学都用崇拜的神情望着他. “那么另外到底有没有别的办法了呢?”“还有吗?”不少学生在窃窃私语. 带着好奇,带着疑问,在笑声中我们愉快地学习了另外两种新的方法. 由于我所创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具都取材于学生身边,学生感到亲切熟悉,教学活动自然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数学教学应当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努力创建既宽松而富有趣味,又便于学生思考、乐于探究的课堂环境,把封闭的书本知识积累过程转化为开放的、活生生的、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的自我发展过程,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和感悟数学,也才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开展数学活动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拓宽学生的数学认识领域,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激发学生对数学潜在的智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向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数学素质水平等方面都作了有利的补充和推进. 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对培养学生个性、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学生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初中数学活动课开展常用形式有:实验、调查、制作、讲座、游戏、探究、竞猜、阅读、办数学小报等. 笔者在《图形的镶嵌》的教学中,曾组织开展过这样的活动:
(一)探索活动问题,收集生活中用平面图形铺满地面的实例,设计一幅用平面图形铺满地面的美丽图案.
(二)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 带着探究性问题,分小组行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探索方法一般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完成的:1. 利用书本上学过的知识,并开动脑筋,来得到问题的答案. 2. 在网上求助. 3. 实地考查.
(三)撰写研究报告. 为便于研究成果的交流,同时更能体现学生个性特点,规定各小组将研究成果利用PowerPoint以幻灯片的形式制作.
(四)展示研究报告,交流研究成果. 学生将研究成果以幻灯片形式创作出来,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理论性的升华,又能为学生带来成功感.
这种数学活动的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解、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当一幅幅漂亮的作品在班级同学面前展示时,各小组成员的成功感、自豪感一定会油然而生,从而让学生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渗透挫折教育,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挫折教育,注意素质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和十分重要的. 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一要暴露数学家们的思维过程. 在知识的发生阶段和认识的整理阶段,让学生参与到概念的形成、数学原理和法则的获取及数学方法的选择过程中来;二要暴露教师的思维过程. 对例题和习题的解答,教师要时时处处暴露真实的思维过程,特别是要重视歧路的剖析. 事实证明经过自己奋斗战胜挫折取得的成功才最能激励人、鼓舞人. 挫折教育不是让学生在苦圈里循环,而是激发学生自强不息、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决心.
总之,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 数学活动;情感体验;数学思维
数学教学的一切都必须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同学的想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采取各种体验的策略,真正让学生达到体验数学的教学目标呢?
一、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 如果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知识,而且也回答了为什么学的问题. 如在教学《解直角三角形》中测量旗杆的高度这一节,由于我们教室前方就是操场,上课铃响后,我马上对学生说:“请大家看操场上的旗杆,你能想办法测量出这旗杆的高度吗?”测量建筑物或树的高度,是一个典型的实践性探究问题,也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生活事例. 测量的方法多样,探究空间很大,而我们的学生因为有生活经验和相关数学知识的储备,探究问题的欲望马上被激发起来.
学生甲:“把旗杆放倒,量一量就可以. ”大家都哄笑了,我笑着问大家:“不可以吗?”“可以. ”很多学生大声回答,“只是有点麻烦. ”学生乙:“我站到旗杆旁边利用太阳光,量出我的高度、我影子的长度、旗杆影子的长度,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以求得. ”大多数数学生都在点头,有人甚至喊出来,“跟我想的一样!” “不错,还有别的方法吗?”我适时点评,顺便抛出了问题.
学生都不响了,望着旗杆,在思考,学生丙举手回答了:“旗杆上有一根用来升旗的细绳,先在最下面的绳上系一块红布,把它拉到顶,再在绳子的最下面记一块红布,可边拉边量出两块红布之间绳的距离,就可得到. ” “非常好!有三种了. ”我含笑点头,很多同学都用崇拜的神情望着他. “那么另外到底有没有别的办法了呢?”“还有吗?”不少学生在窃窃私语. 带着好奇,带着疑问,在笑声中我们愉快地学习了另外两种新的方法. 由于我所创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具都取材于学生身边,学生感到亲切熟悉,教学活动自然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数学教学应当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努力创建既宽松而富有趣味,又便于学生思考、乐于探究的课堂环境,把封闭的书本知识积累过程转化为开放的、活生生的、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的自我发展过程,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和感悟数学,也才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开展数学活动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拓宽学生的数学认识领域,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激发学生对数学潜在的智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向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数学素质水平等方面都作了有利的补充和推进. 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对培养学生个性、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学生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初中数学活动课开展常用形式有:实验、调查、制作、讲座、游戏、探究、竞猜、阅读、办数学小报等. 笔者在《图形的镶嵌》的教学中,曾组织开展过这样的活动:
(一)探索活动问题,收集生活中用平面图形铺满地面的实例,设计一幅用平面图形铺满地面的美丽图案.
(二)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 带着探究性问题,分小组行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探索方法一般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完成的:1. 利用书本上学过的知识,并开动脑筋,来得到问题的答案. 2. 在网上求助. 3. 实地考查.
(三)撰写研究报告. 为便于研究成果的交流,同时更能体现学生个性特点,规定各小组将研究成果利用PowerPoint以幻灯片的形式制作.
(四)展示研究报告,交流研究成果. 学生将研究成果以幻灯片形式创作出来,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理论性的升华,又能为学生带来成功感.
这种数学活动的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解、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当一幅幅漂亮的作品在班级同学面前展示时,各小组成员的成功感、自豪感一定会油然而生,从而让学生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渗透挫折教育,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挫折教育,注意素质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和十分重要的. 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一要暴露数学家们的思维过程. 在知识的发生阶段和认识的整理阶段,让学生参与到概念的形成、数学原理和法则的获取及数学方法的选择过程中来;二要暴露教师的思维过程. 对例题和习题的解答,教师要时时处处暴露真实的思维过程,特别是要重视歧路的剖析. 事实证明经过自己奋斗战胜挫折取得的成功才最能激励人、鼓舞人. 挫折教育不是让学生在苦圈里循环,而是激发学生自强不息、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决心.
总之,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