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guo_s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其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怎样才能把《课标》这一新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笔者将自己在课堂中的方法浅谈如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陶醉于数学情趣之中。课堂实践表明,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的主动参与程度。学生主动参与的面越广,效果就越好。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笔者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小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学习“多得多,多一些”时,笔者利用故事的形式设了下面的情景:森林里正在举行采松果比赛,松鼠弟弟第一个把篮子放到裁判席上,大象裁判数了一下是40个,松鼠妈妈和松鼠哥哥也来到了。大象裁判数了数,接着宣布,松鼠妈妈比松鼠弟弟采的多得多,得到了冠军。松鼠哥哥采的比弟弟多一些,得到第二名。那你想知道松鼠妈妈和松鼠哥哥它们采了多少松果吗?
   学生们听了栩栩如生的故事,学习积极性可高了,很快,他们对于“多得多”和“多一些”理解透了。笔者又鼓励学生用“多得多”和“多一些”的例子编故事,他们学得兴高采烈,主动积极地参与,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开展有趣活动,诱发参与过程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笔者经常采用这一教学手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笔者精选了8个同学进行跳绳比赛,这时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了,笔者趁机引导:你发现了什么,并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学生们讨论激烈。4个男生和4个女生和起来是8位同学,4+4=8,两个戴帽子和7个没戴帽子的和起来是8个,1+7=8。
   教学“9”的加减时,笔者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着“我找啊找,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两个数能组成9,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
   学生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内在品质。
   三、激发思维活力,培养问题意识
   新教材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这为学生自己编题,自己解题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教学“小熊开店”时,笔者发给每个小组标有价格的简笔画(选4幅)分组,6个小组编题解题活动。有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足球35元,一辆玩具车25元,一个文具盒8元,拿100元买这三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有学生又提出50元钱买一个足球和一辆玩具车够不够;又有学生提出100元钱能买几辆玩具车;每个小组都编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题。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将小组内编的题解答出来,并且让每个学生说出一种自己的计算方法,同时在课堂上,笔者让每个学生设计练习,出题来做。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大胆设想,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尝试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低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强,希望自己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赞扬。教学中可开展“比一比”“争当小小数学家”“算数擂台赛”等学习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笔者经常组织“比一比,赛一赛”“躲红旗”之类的竞赛活动。
   在教学中,笔者大胆挖掘其中可利用的素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尽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教材内容的丰富多彩。如,在学生学会“6,7”的加减法后,笔者把课后练习“想一想我背回了7个土豆”让学生回家准备7个小石子放入一个有洞的袋子中,拿到学校,看看发生了什么情况,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后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小老鼠,会发生什么情况。学生思路打开了,同时提出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在课堂上,笔者精心设计指导学生“怎样学”并潜移默化地渗透学法。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主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笔者抓住“凑十”这个基本规律,课堂上先引导学生通过9加几的学习,使他们掌握“凑十”的原理和方法。课后,笔者让他们用这个方法自主学习8加几,7加几等内容,结果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能牢固地掌握。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广大教师进行着认真地探索,有收获也有困惑。课改实验任重而道远,如何探索一条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成为教师们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其他文献
玉米是北兴农场主要的粮食作物,占旱田作物的85%;2013年玉米畸形棒占5~10%,产量的降低直接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探讨玉米畸形棒形成的原因,为明年的生产提出对策。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句话是订立攻守同盟时的常用语。但若寻其出处,其实,现在所用的实际上是原话的反义。东汉人杨震是个颇得民心的清官。他做过荆州刺史,后调任为东莱太守。
中国北方属于高寒地带,是大豆的主产区,也是高质、优质大豆的发源地,由于大豆是主要的农作物,许多地方开始栽培高产大豆。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有些高产大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了
摘 要:为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结合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形成了“展示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回归生活”的四步走的“121”课堂独特模式。这种模式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教师从繁琐的讲解中解放出来,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121”;模式情境;合作探究;回归生活  “展示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回归生活”的四步走的课堂独特模式,也简称“121”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这堂课产生兴趣时,他们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会在无意中形成一种内在动力,积极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地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学的有效手段。这就需要教师选择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最终能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酿造用高粱生产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西部酿造高粱的生产。2选地与整地 2.1地块选择。选择土层深厚,pH值6.5~8.0,结构良好、质地松软、肥力较高的壤
中学语文教师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作文写了不少,技巧也讲得较全面,看的课外书籍也不少,可学了两三年,作文好像并没有多大长进,甚至有的同学语言越来越苍白,表达能力越来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无公害蔬菜越来越青睐.近年来。种植面积也在逐渐增加。发展无公害蔬菜就是采取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措施,使基地环境、生产过程和
谷子的营养价值很高,众所周知,谷子是体弱多病、产妇和幼儿的良好滋补食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对谷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国外谷子也被评为“营养之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