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能力培养之我见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p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能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但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在朗读方面的训练仍有欠缺,如何培养语文朗读能力,笔者将从正确认读,养成习惯;熟练朗读,掌握节奏;感情朗读,体验情境三个方面作出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0-062-1一、正确认读,养成习惯
  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准备一本字典。在上新课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预习,看准字形,查找字音,先“读”为快。宋代的朱熹对都市曾提出过严格的要求:“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牵强暗记,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因此,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严格要求自己反复诵读,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养成预习的习惯。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顺应了部分学生好动、多动的生理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查字典比赛活动,朗读比赛的活动。在开展的活动中,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能力。
  二、熟练朗读,掌握节奏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语言连贯,节奏分明,语速适中,语言清晰。通过反复的诵读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在课堂上,先将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然后拿出一个语段,让不同的学生来读,比较其好坏。熟练朗读一定要跳出第一步——正确朗读的桎梏,由单个的文字换位到整篇的文章。已故电影制片厂演员邱岳峰同志曾写过一篇有关朗诵的文章。他说:“不要去念字儿,而要去说事儿。”中央电视台的赵忠祥老师在给《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封信里也说:“朗读时,要避免浮在表面上念字儿,还必须运用丰富的内心现象,也就是作品中所描绘的各种人物形象就在你面前,作品中所描绘景色也展现在你面前,作品中所描绘的情节发展也如同你亲身经历。”在诗词教学中,常常感觉开头难读,所以往往是为了读而读,不能尽快进入意境,读起来生硬造作。朗读量的加大,定会引起质的变化。这里的质,是指对隐藏在文字背后精义的理解以及以后对其他文字的理解。如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本文是一首词,在学生预习之后,再帮他们标出重音和节奏: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然后学生们分组试读,大声朗读,在反复诵读中逐渐掌握节奏,演绎抑扬顿挫的和谐美的音韵。通过重读的字词,学生自然能领悟梅花超凡脱俗、不畏严寒、傲雪开放的特点。一篇文章开始时,并不一定能理解其深刻的含义,但只要通过反复地、大声地朗读,使它浮现于学生的脑际,成诵于学生的嘴边,就自然会与他们的生活经验、个人的联想与想象联系起来,使他们思维活跃,慢慢悟其真义。
  三、感情朗读,体验情境
  一篇文章,在熟读以后,要求学生掩卷深思,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并相互探究由此而获得的真切感受。我们知道,任何一篇文章,它的语言文字背后总包含着丰富的意象。而这种意象又联系着文章的神气——含蓄的感情,唯有读者用心去读,才能深切感受到。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要能把这些文字转化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读“山”便会有山之巍峨雄壮,读“海”便会有海之博大深邃。如《丰碑》一文虽然悲壮感人,但距离学生实际较远,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只是程序化的故事英雄。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由朗读,才能够缩短时空距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激起学生体验、对话的欲望。文中的军需处长高大而鲜明的形象是通过121个文字呈现在乡绅面前的,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更没有激情的赞叹,只是通过将军的情感变化,侧面介绍了“他就是军需处长”。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真情实感地朗读,使人物的姿态、衣着渐渐地鲜活起来,使语言与形象水乳交融,相得益彰。通过反复朗读,在对将军的情感变化知晓后,学生对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有了自己的印象:他“镇定”,面对死亡毫无惧色;他“安详”,对工作竭尽全力;他“不朽”,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老战士被冻僵了,定格了,沉淀了。学生通过动情的朗读,激情的背诵,表现出来的人物也就显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用心、用情去读,这种情境会让学生永难忘记,文中人物也会让学生长久记忆。
  朗读、吟咏,符合汉语言特点和规律,是培养能力之道。朗读、吟咏取得的效果,有的讲解分析是永远得不到的。读来的东西感受最深,掌握最牢。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每一篇文质兼美且能让学生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文章,我觉得都应指导学生反复地读,充分地读,在读中不断加强自身内心的体验,从而达到“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目的。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不少学生对习作是“谈作色变”。如何让学生在“苦中作乐”呢?我曾有幸教过小学一至六年级,觉得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学龄特点给予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澳葡当局趁着中国政府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在战后采取一系列侵略行为,特别是澳督亚马留上任后,更肆无忌惮地破坏中国主权。之后,中葡围绕澳门问题多次交涉,至1887年《中葡和好通商
十一月应金门大学邀请,与学生分享编辑与文案写作。林黛珲教授于机场接我,一上车,我马上问起九月肆虐金门的台风。林教授说,他们家的玻璃采光罩半夜就被吹倒,他们扫了一晚的
田园蕴藏的作文讯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能给人以无穷的惊喜。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田园就是一个规模巨大的作文资源库。  然而奇怪的是,当我们领着学生走进田园的时候,他们都会因为过分熟悉而难以有新的发现。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以为,当我们的作文观察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的时候,学生就会像机械地学习符号一样,感到单调和厌倦,缺乏基本的想象动力。实践证明,作文观察,从事实到事实,就会使学生成为目光短浅的平庸观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学习必修的“板块”之一,已进入语文课堂,相关考题也渐次“灿烂”于近两年的中考试卷。  2007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的一套围绕“猪”文化的综合性学习试题,命制精巧,彰显出素养考查的综合性、情境营造的生活化,令人眼前一亮。  【中考真题】  今年是农历“猪年”,小组设计了以“猪”为专题的小报,请你参与活动,完成1~4题。   ⑴第一板块:猪在中国文字中
摘要: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引领学生走出对作文的怕与难,乐于写作,丰富表达,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的课题。本文尝试着以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有机整合来打开学生的写作之路。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儿童作文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0-036-2背景:一次基于地域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  我校根据人人用伞的实际情况,以综合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断肠崖边伫立着一个手执拂尘,身穿道袍的绝色女子,她双眼微闭,兀自默默吟唱。不远处,一个少年轻抚着一个白衣女子,神情悠远,微风轻拂,白
在解放战争时期,第四野战军是我军五大主力之一,百万之众,兵强马壮,为打败国民党军立下不可磨灭的卓著功勋.四野发展壮大之迅速,战斗力之强大,举世公认.其中,除了中共中央、
优化建筑工释施工现场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完善并改进施工现场的管理体系,从而使现场施工项貝的管理得到明显的加强,从而对控制施工现场更加方便快捷。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