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教学策略分析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22ss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的课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课堂教学从追求升学效益转向了对教学效率的追求,但是,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还存着一些误区对教学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本文就该话题进行分析,望能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帮助。
  1当前教学的误区分析
  纵观当前的初中物理课堂,我们的教学误区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1。1传统教学方式的余威犹在
  在实际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有些教师依然运用传统填鸭式的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物理知识,机械地模仿和记忆。不能真正理解和消化所学习的物理知识。更不能培养出学生对物理知识物理学科的真正兴趣,久而久之,甚至会出现厌烦物理的逆反现象。这对于物理教学显然是不利的。
  1。2学生主体性的缺位
  物理教学中要真正做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理论研究表明,如果我们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中能很好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合作者和交流者。那么整个物理教学的效果会有明显提高。我们的新课标也是这样要求的。就要求广大物理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思路。
  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缺失主要表现在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物理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过于强调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没能很好地运用物理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之演变成教师的演示实验,浪费了很好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机会。
  1。3师生关系不融洽,评价过于功利化
  教学没有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错误不够宽容和耐心,以批评为主。这就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也给学生造成学习的额外心理压力,学习情绪降低,一旦考不好,还会出现不自信,厌学等不良现象。
  2对应的教学策略分析
  2。1基于“脑科学”,构建轻松的课堂
  轻松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科学合理的时间切分是综合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大脑的特点后的结果,在各个时间段落(模块)时间的切分要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成,要实现教学目标,要符合大脑的生理特点。课堂实践所反映出来的时间与备课预设时间基本一致,说明备课及课堂操作把握得好,时间的切分合理。在课堂上,应隐含强烈的时效观念,课堂上的时间体验既不赶又不冗余,学生始终处于紧张的状态,体现时间与效率的一致性。 从课堂教学而言,课堂结构制约课堂的节奏。有效的课堂教学节奏应是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的,体现清晰的课堂结构。节奏“干净利落”就是要教师与学生体会到清晰的知识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没有含混不清。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学节奏跃动,学生的情绪高低错落有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大脑的工作状态影响着听课的效率,高效的课堂要抓住学生,让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高速运转,自始至终保持一种“学习”的状态。学生的大脑情景状态是有外在表现的,老师要捕捉得到学生的思维状态,并在课堂上调整“教”与“学”的方式,从而调整学生的思维状态。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学生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学生每天要上八节课,体力和脑力的消耗极大。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在教学活动方式的设计和实施上下工夫,采用科学的、多样的活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压强知识时,我们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两幅图引入压强的概念:(1)同时用左手手掌和右手指尖相互挤压气球,观察哪边压力的效果更明显;(2)同时用左右两手的食指分别挤压铅笔的两头,观察笔尾和笔尖哪边的压力效果更明显。
  通过图示形式,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压力的作用效果,有些学生很自然地拿起了铅笔自主尝试,果然和图片的效果相同,印象就更为深刻了。这两幅图的目的在于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这里,学生或多或少有一个疑问,我们教师不应该回避,而应该给学生正确的引导。疑问:“这两幅图中压力相等是什么原因?”对于这个疑问,如果不和学生探讨,很多学生会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其实不然,这是“二力平衡”的问题,而这个原因恰是教材中忽略不讲的,借此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鉴别相互作用力和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之间的差别。
  2。2隐性分层,合作学习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想教学的质量得到提升,加强学生汲取物理知识能力,物理教师应该做好学习目标的制定,也就是要结合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将教学难度控制好,同时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可以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并提出相应的的学习目标:第一类学生需要满足课程目标的要求,将物理概念、原理和法则等知识要素掌握于胸;第二类学生需要高于目标,学会揭示物理知识内部联系和规律,并且有机合成学习中离散、表象和形式的物理知识,将其组成系统严密的结构体系;第三类学生就需要基本实现高层目标,即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根据高考要求实施教学。这样就能让物理基础差的学生逐渐增强基础知识,使能力、成绩等方面处于中上等及其以上的学生的物理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在分层的基础上,建立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这样一来,学困生找到了自己的“小导师”,学优生找到了自己的帮扶对象,同时在讲解和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而且学习可以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外,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
其他文献
安德森在他主编的《教学和教育百科全书》中,对探究教学的几个方面作了高度的概括:探究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不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直接告诉学生,取而代之,教师创造一种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有利于开展这种探索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知策略.这种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由学生自己亲自制定获取知识的计划,能使学科内容有更强的内在联系、更容易理解,教学任务有利于激发内在动机,学生认知策略自然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改变高耗低效的教学弊端,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那么对于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而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1站在“知识论”的基础上处理教材  物理课堂要让学生习得知识,而知识的习得是有其内在的规律性的,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之前必须站在“知识论”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确保教学内容、资源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早
期刊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使科学探究既成为学生学习的目标,又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又该如何引导、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呢?这要从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分别加以注意,同时又要注意七个要素的整体性。而不论进行教学中的哪个环
期刊
尼采说:“自从我厌倦了寻找,我便学会了找到.”rn浩渺的时空从远古延伸而来,带着繁盛的文明圈上了我们的视听,禁锢着我们的骸骨.曾看过这样一则评论:美国之所以一直向前走着,
物理问题作为教学目标的实在载体,其设计质量如何与课堂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因此如何从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出发,针对其存在问题,从明确目标,突出中心内容等方面提出具体解决对策,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促进学生物理素养提升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目标,是对学生自主思考与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从问题中发现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理念不断创新,课改方向不断转变的今天,结
期刊
我们怀着十分欣喜的心情,向广大读者推荐陆岩、周立新两位老师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篇文章。长期以来,职中语文教学教学多以传授应用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只注重知识的接受,抹煞了学生的个性,削去了他们的棱角,把他们修剪的大同小异.这种教育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进行改革.  1 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构建创新教育环境  1.1 注重培养创新意识,保护学生的灵感  学生对创新总是有一种神秘感,觉得这都是科学家的事,和自己沾不上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鼓励他们关注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让学
期刊
1860年的残阳,如血般涂抹在北京斑驳的城墙上;咸丰十年冰冷的月光,悲伤地倾泻在圆明园的断垣残壁上。而2009年,当圆明园承受了百年的孤独之后,他们仍举起手中的鞭子,毫不留情
培根说:“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噩运也并非没有希望。”光明与阴影,如人生的两个侧面,像一尊雕塑、一幅油画,人生在光明与阴影的变化中才得以完整,得以成其大美。那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  1激发求知欲望  物理教学中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1设计物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