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措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旨在强调培养中低年级小学生识图能力应关注的要点基础上,探讨今后小学数学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识图能力的妥善性培养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识图能力;关注要点;培养措施
  一、 引言
  小学设置数学学科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锻炼抽象和逻辑思维等技能。尤其是在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及时理清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识特征,着重强化他们的识图能力,为他们日后终身学习数学等提供保障。
  二、 培养中低年级学生识图能力应关注的要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习惯于进行形象思维,很少进行抽象思维,特别是在面对数学问题时,经常会出现脑筋转不过弯的消极现象,无法深入理解题意和做出正确解答。另外,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也欠缺敏锐的观察力,通常只会注意到整体,忽略了诸多细节,抑或是观察过程中不假思索,不能结合问题来提炼图中的一系列有效信息。基于此,就需要教师集中性锻炼他们的识图技能。即在全面尊重和迎合广大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前提下,引导他们正确识图和理解题意,进一步掌握数形结合的解题技巧,促成图形直观观察和信息分析之间的自由转换,帮助他们快速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的目标。
  (一)借助数学图形,调动学生的识图动力
  中低年级小学生时刻呈现出活泼单纯等特征,对周边陌生的事物有较强的探索心理,作为教师要充分关注这类现象,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识别数学图形的欲望。所谓兴趣始终是最佳的指导教师,教师应该基于中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丰富的图形素材等,来指导学生深入挖掘图形的奥秘。好比是在进行认识物体课题内容讲解期间,教师可以预先准备圆柱、长方体等辅助器具,之后配合多媒体来创设有关情境,鼓励学生针对不同形状的器物进行分配,顺势加深他们对图形的感知印象。
  (二)结合生活实际,强化学生的图形意识
  教师应该将教材中抽象的图形元素贯穿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之中,令他们知道图形源自生活,从而集中性地强化个人的图形意识。好比是在进行“认识图形”课题讲解环节中,教师可以预先提示小学生回忆家中的各类器具,确认它们的形状之后再配合多媒体呈现出凯旋门、故宫等常见的建筑物图片,鼓励学生观察有关图形特征,并配合手中的相关实物来进行对比辨别,调动更深层次的图形分辨意识。
  (三)组织图形教学,锻炼学生的观察力
  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集中性地强化他们的识图能力。特别是中低年级小学生,他们在看图时欠缺一定的目的性,习惯于关注那些色彩斑斓且形状独特的图形,且观察过程中不够细致。基于此,教师当适当地给予他们引导,鼓励他们凭借自身独特的想法来描绘看到的图片,从而初步形成图形概念。
  三、 今后小学数学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识图能力的妥善性培养措施
  现实中,还有较多学生存在识图不够细致、对图含义理解模糊、无法快速提取当中有效信息的消极现象,尤其是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因为识图能力不足,经常会出现错误。结合新数学课程标准分析,当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集中性锻炼学生由图中搜集、解析、应用信息的技能,由此可以了解到,识图能力的培养,的确在数学教育和学习领域中占据着比较深刻的影响。
  (一)加入故事,强化学生的读图兴趣
  之所以中低年级小学生会对某类事物充满好奇感,做到集中性地钻研和学习,根源就是他们对其有着较强的关注度和兴趣。同理,如若说他们对各类图形充满兴趣,就会自主钻研。至于怎样强化中低年级小学生的读图兴趣,要兼顾以下细节:
  首先,故事引图。小学生普遍热衷于听一些童话故事或是观看一些色彩绚烂的图片,所以说,教师可以在引入图画之前,先便捷和诉说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保障学生的读图和识图兴趣。如在进行“零的认识”课题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供一些有趣的图片,即有四中小花猫各自拿着3、2、1、0颗小饼干,同時阐述四只小花猫去接主任投递的小饼干,因为它们各自的灵敏度不同,所以最终获得的小饼干数量各异,那么他们现在各自手中的小饼干数目是多少呢?这样就强化了学生读图和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其次,动态播放和静态图片相融合。当静态图片出现频繁的时候,学生的探索兴趣会慢慢降低,不足以完善他们的数学思维,因此,教师还可以考虑融入动态的画面,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具体方式就是将静态的图片和动态的画面融合起来。如在进行10以内的减法课题讲解期间,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让教材中的静态图片动起来,其间先让10个学生站起来,再分别念出3、5、7个小学生的名字,被点到名的学生坐下,随后令其余学生计算还站着同学的数量。在这样宽泛且动态化的情境引导下,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更加集中,能够及时解答教师阐述的问题,相比传统的静态图片教学,有更加富有实效性。
  (二)配合情景图,锻炼学生的数感意识
  透过多元化的训练指导模式,来教会学生理清不同数量彼此间的关系,同时借助各类运算方式获得最终结果,整个体验和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感悟,便是所谓的数感。当拥有这类感官意识之后,学生就能够及时深入性地分析生活中的种种场景和对应的数量关系,经过深入解答之后,形成完善的思维。如在进行数字1到5的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先安排学生分别坐在不同座位,之后鼓励一些小学生上台跳舞,并询问每排学生都看到了什么。在此期间,第一排学生阐述讲台上有人跳舞,第二排则说有三个同学在跳舞,第三排便说有三个同学跳舞,一个拉琴。面对这样差异化的答案,教师要统一予以鼓励表扬,以肯定他们细心观察的态度,同时强调由于大家看到的事物有差异,所以发现的数量间的变化也各有不同。再由此引出数的概念,因为沿用了情景教学法,则能够令学生更加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有关活动之中,从而收获更加多元化和有趣的生活体验,锻炼出更强的数感,锻炼出高层次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三)集中引导,分类处理图文和问题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当合理指导学生,并非一味地进行知识点灌输。学生透过观察图形获得已知条件,并非就顺利获取了数学知识,教师当多鼓励他们提出质疑,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彼此动态化交流的过程中收获重要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和水平。如在进行“多和少”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倡导学生观察图画中各类体育课项目,引出一类主题内容,即在踢毽子比赛中,有两个团队参与,其中第一队成员A、B、C各自踢的数量为8、5、4,而第二队成员E、F、G分别踢的数量是6、9、3;之后再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包括哪个团队踢的数量多一些,A和B踢毽子的总数比F多几个,这次参与踢毽子比赛的人数一共有多少?学生在经过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之后,很快找出已知条件,并且快速算出结果。经过这样的指导训练,不仅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带动师生、同学彼此间的交流,同时更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大幅度提升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效率。
  (四)提炼和解析图示信息,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
  小学生识图能力,不单单包括透过图来直接获取一系列关键的数学信息,同时还需要他们及时梳理归纳当中不同类型的数学信息关系,确保基于相关问题来筛选适当的信息,并予以综合性应用处理。
  首先,教会学生初步进行深入观察。教师要配合差异化的情境图示来引导学生初步地进行深入观察,确保可以快速且完整地提炼出当中包含的重要信息。包括图中都有什么、有多少人或是事物,这些都要求学生完整地叙述出来。经过多次重复训练过后,令学生掌握初步全面观察情境图的要诀,确保快速明确当中包含的人事物,理清它们各自的数量还有对应的变化细节,而不是一味地进行表层或是浅显的观察。
  其次,指导学生总结图中蕴藏的规律。确保低年级小学生已经可以熟练地进行初步深入性观察过后,教师就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包含特殊规律的图画,并倡导学生独立观察和合作探讨当中蕴藏的特别规律。好比说细致观察串珠的图画,分析其遵循两个蓝色和三个红色来循环排列的规律;当數量固定规律被熟悉过后,再组织学生挖掘数量变化的规律,即鼓励他们细致观察各类图形的形状和颜色,思索颜色变化方面的规律,包括红色星星每次会比前一组多出一个,而绿色星星数量则没有变化,从而了解到三个红色星星后面必然是一个绿色星星的事实,而绿色星星后面则应该是四个红色星星,后续则以此类推;待相同图形的变化规律被熟悉过后,还可以进行更多差异化的实物变化细节展示,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立体观察能力,为他们今后深层次识图奠定基础。
  最后,倡导学生领悟图中各类信息间的关联。不仅仅要锻炼低年级小学生的初步深入观察能力,还应该倡导他们挖掘图中各类信息彼此间不同的关联特性,从而做到合理提取必要的信息,避免其余无关信息的干扰,做到快速集中性和准确性地分析解决问题。好比说出示二年级上册教材六十八页的图片,之后要求学生分析四个小朋友和熊猫彼此间的位置关系,即小明在熊猫的前面,看到的就是第1图。小芳在熊猫的后面,看到的就是第4图。其间要注意督促学生深入性考虑当小亮和小红都在熊猫的两边时,怎么判断看到哪图,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图2和图3熊猫脚的方向不同,进一步借助脚和小朋友的位置关系予以分析判断,即熊猫的脚在小红的左边那么她看到的就是第3图,当熊猫的脚在小亮的右边时则其看到的就是第2图。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实时性把握每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基于他们的认知基础、既有经验等,设计出更加生动有趣的游戏,持续优化图形教学的流程。久而久之,维持图形教学的有效性,集中性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并完善他们的思维。
  参考文献:
  [1]黄华.劳技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探讨[J].成才之路,2017,33(25):74-79.
  [2]张生学.强化识图策略,培养识图能力[J].中华少年,2017,41(36):82-84.
  作者简介:高海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卓尼县完冒九年制学校。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摘 要: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更能为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素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已经成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主,以学生为主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在课堂上积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环境,文章对此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所应用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教育事业发展要求.因此,必须要通过大力创新来实行教育改革,强化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作为新
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之后,通过多重维度去扩展知识体系,并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建立一种联系,从而重新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目前的教学中,大多依然保持着传统
随着教师改革的深入,枯燥乏味的课程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不管你是风华正茂,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老师,还是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骨干老师,愉快课堂都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小学生
会议
为满足大地电磁测深(MT)信号现场处理的要求,本文在分析与优化MT信号处理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以TMS320C30高速浮点数字信号处理器构成主从式信号处理系统,其运算速度比用Fortran及其
反证法在初中数学中被广泛使用,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尤其是一些数学难题),教师通过研究反证法在初中数学中解题的范围和其在几种常用命题中的应用技巧.按照反证法中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