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历史教学,有了多媒体教室,许多历史影视资料就可以运用到课堂上,改变过去枯燥的历史课堂。看过许多论述历史影视教学的论文,深知历史影视教学法的优越性是传统教学法所无法比拟的,形象、直观、生动的影视资料能让学生更感性地认识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影视资料被引进历史课堂之后,尤其是近年来的“影视史学”的发展,基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可是,在很多普通高中,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历史影视教学法的推广有一定的难度。
一、普通高中以多媒体为主的历史影视教学法的推广存在一定困难
我校是一所市直属高中,全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据了解许多普通高中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都不够普及。
上多媒体课的时候,面对各种图片、视频资料,学生被吸引了,课堂比以前活跃,但是学生的注意力被图片、视频吸引了,只记住那些有趣的图片和视频了。这样一来,让学生感兴趣的是多媒体教学的新奇,而不是对历史学习感兴趣。多媒体虽好,但是不可能每节课都用,日常教学还是要回归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
二、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历史影视
学生虽然不喜欢历史课,但是大部分都是喜欢看历史影视剧的,尤其是电视台热播的一些历史影视剧,很多学生都看过。应让学生知道,其实学习历史和看历史影视剧一样有意思。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够让历史影视剧为历史教学服务。历史影视剧能够使历史事实生动而又逼真地反映出来,形象直观,学生容易接受。在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任何一种形式都不能使学生看到活动中的历史人物和进行中的历史事件,但组织学生观看历史题材的影片,却可以使学生看到生动的历史画面。这种方法所取得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任何生动的讲述和利用某些直观教具所难以达到的。
(一)准备工作
观看历史影视剧。首先,我给学生布置了假期作业,要求学生在假期里观看《亮剑》。然后,我也开始了自己的寒假计划:把和近代史相关的一些电影电视片都看一遍,如《亮剑》《复兴之路》《七七事变》《西安事变》《南京大屠杀》《重庆谈判》《开国大典》《文革中的周恩来》等等。看电影电视片之前先把课本看一遍,看的时候留意和课本结合起来,把和课本一致的地方和一些有争议的内容都记下来,然后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开学之后,利用学校的电视系统,配合教学进度,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让学生观看《七七事变》《重庆谈判》等电影。
(二)具体实施
用影视剧情讲解历史课文。以《亮剑》为例,在历史影视剧中,历史书上简单介绍的人物、事件都被打造得很丰满,于是我便利用历史影视剧来充实历史课本上简单的骨架,在教学中不断引用生动的影视剧情来解说课文里枯燥的内容。
例一:中国近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二节《“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一课中提到“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学生不明白什么叫“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我就引用《亮剑》的剧情来解释,引导学生回忆剧中李云龙和政委赵刚的关系,利用剧情说明政委和团长的关系,政委所起的最主要作用就是保证军队服从党的领导。
例二:第二章第一节《抗日战争爆发》中讲到国共第二次合作,合作的方式是党外合作,协同作战。我结合《亮剑》的剧情展开说明什么是党外合作,什么是协同作战,并提到:楚云飞和李云龙的合作就很能代表国共两党的合作,而且楚云飞这一形象也很能代表国民党中的爱国将领,可以证实课文上所说“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积极抗战”。
例三:第三章第一节《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课文中讲到美军帮助国民党运送军队到前线受降。也许是因为前面经常提起《亮剑》,也许是《亮剑》的剧情比较有趣,讲这课的时候学生马上就想起了《亮剑》中李云龙和楚云飞抢着受降的剧情。我接着引导学生回忆抗战胜利后楚云飞对国共两党前途分析的剧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三)注意事项
首先,教师引用剧情的时候要注意讲述得尽量详细、完整,要能让没有看过该电视剧的学生也能通过教师的讲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所引用的情节要注意其真实性。其次,讲述再生动也不如亲眼所见的印象深刻,可以将一些剧照、图片打印出来给学生看。比如上《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仅靠讲述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屠杀的惨况,于是我就打印了一些南京大屠杀的图片,上课的时候展示给学生看,虽然效果没有直接观看影片那么好,但是也比简单的讲述好了很多。
三、教学反思
利用历史影视剧来活跃课堂提高学生兴趣的做法有不少益处,但是弊端也比较明显。主要的益处有:(1)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明显提高。(2)让学生换个角度看待历史影视剧。目前电视上播出的很多历史电视剧有很多细节是不符合史实的,容易误导学生,通过课堂、课后与学生讨论历史影视剧,能够及时指出不符合史实的地方,让学生学会辩证地去看待历史影视剧。(3)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的课余生活。推荐学生在节假日观看历史影视剧,能让学生有效地利用假期。主要的弊端有:(1)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观看历史影视剧,而因为历史影视剧比较长,看了之后能记住的剧情并不多,也就不能够达到理解课本知识的目的。(2)虽然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了,但是考试成绩的提高不是很明显,很多学生反映上课的时候很有意思,但是要背书考试的时候就头痛了。这不仅是学生的问题,也是我们的评价体系的问题:历史课堂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可是我们的历史考试却是一成不变地考时间、地点、原因、意义。所以,要想真正改变历史课堂,还是得先改变历史评价的方法。
(责任编辑庞丹丹)
一、普通高中以多媒体为主的历史影视教学法的推广存在一定困难
我校是一所市直属高中,全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据了解许多普通高中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都不够普及。
上多媒体课的时候,面对各种图片、视频资料,学生被吸引了,课堂比以前活跃,但是学生的注意力被图片、视频吸引了,只记住那些有趣的图片和视频了。这样一来,让学生感兴趣的是多媒体教学的新奇,而不是对历史学习感兴趣。多媒体虽好,但是不可能每节课都用,日常教学还是要回归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
二、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历史影视
学生虽然不喜欢历史课,但是大部分都是喜欢看历史影视剧的,尤其是电视台热播的一些历史影视剧,很多学生都看过。应让学生知道,其实学习历史和看历史影视剧一样有意思。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够让历史影视剧为历史教学服务。历史影视剧能够使历史事实生动而又逼真地反映出来,形象直观,学生容易接受。在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任何一种形式都不能使学生看到活动中的历史人物和进行中的历史事件,但组织学生观看历史题材的影片,却可以使学生看到生动的历史画面。这种方法所取得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任何生动的讲述和利用某些直观教具所难以达到的。
(一)准备工作
观看历史影视剧。首先,我给学生布置了假期作业,要求学生在假期里观看《亮剑》。然后,我也开始了自己的寒假计划:把和近代史相关的一些电影电视片都看一遍,如《亮剑》《复兴之路》《七七事变》《西安事变》《南京大屠杀》《重庆谈判》《开国大典》《文革中的周恩来》等等。看电影电视片之前先把课本看一遍,看的时候留意和课本结合起来,把和课本一致的地方和一些有争议的内容都记下来,然后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开学之后,利用学校的电视系统,配合教学进度,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让学生观看《七七事变》《重庆谈判》等电影。
(二)具体实施
用影视剧情讲解历史课文。以《亮剑》为例,在历史影视剧中,历史书上简单介绍的人物、事件都被打造得很丰满,于是我便利用历史影视剧来充实历史课本上简单的骨架,在教学中不断引用生动的影视剧情来解说课文里枯燥的内容。
例一:中国近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二节《“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一课中提到“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学生不明白什么叫“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我就引用《亮剑》的剧情来解释,引导学生回忆剧中李云龙和政委赵刚的关系,利用剧情说明政委和团长的关系,政委所起的最主要作用就是保证军队服从党的领导。
例二:第二章第一节《抗日战争爆发》中讲到国共第二次合作,合作的方式是党外合作,协同作战。我结合《亮剑》的剧情展开说明什么是党外合作,什么是协同作战,并提到:楚云飞和李云龙的合作就很能代表国共两党的合作,而且楚云飞这一形象也很能代表国民党中的爱国将领,可以证实课文上所说“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积极抗战”。
例三:第三章第一节《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课文中讲到美军帮助国民党运送军队到前线受降。也许是因为前面经常提起《亮剑》,也许是《亮剑》的剧情比较有趣,讲这课的时候学生马上就想起了《亮剑》中李云龙和楚云飞抢着受降的剧情。我接着引导学生回忆抗战胜利后楚云飞对国共两党前途分析的剧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三)注意事项
首先,教师引用剧情的时候要注意讲述得尽量详细、完整,要能让没有看过该电视剧的学生也能通过教师的讲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所引用的情节要注意其真实性。其次,讲述再生动也不如亲眼所见的印象深刻,可以将一些剧照、图片打印出来给学生看。比如上《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仅靠讲述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屠杀的惨况,于是我就打印了一些南京大屠杀的图片,上课的时候展示给学生看,虽然效果没有直接观看影片那么好,但是也比简单的讲述好了很多。
三、教学反思
利用历史影视剧来活跃课堂提高学生兴趣的做法有不少益处,但是弊端也比较明显。主要的益处有:(1)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明显提高。(2)让学生换个角度看待历史影视剧。目前电视上播出的很多历史电视剧有很多细节是不符合史实的,容易误导学生,通过课堂、课后与学生讨论历史影视剧,能够及时指出不符合史实的地方,让学生学会辩证地去看待历史影视剧。(3)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的课余生活。推荐学生在节假日观看历史影视剧,能让学生有效地利用假期。主要的弊端有:(1)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观看历史影视剧,而因为历史影视剧比较长,看了之后能记住的剧情并不多,也就不能够达到理解课本知识的目的。(2)虽然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了,但是考试成绩的提高不是很明显,很多学生反映上课的时候很有意思,但是要背书考试的时候就头痛了。这不仅是学生的问题,也是我们的评价体系的问题:历史课堂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可是我们的历史考试却是一成不变地考时间、地点、原因、意义。所以,要想真正改变历史课堂,还是得先改变历史评价的方法。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