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科技期刊文献资源的教学情境转化

来源 :生物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wei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不少内容取材于科技期刊文献.它们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优质资源,并可以被转化为真实情境用于教学.本文探讨了转化的路径与各个环节的实施要点,从而实现资源的提炼、情境的创设与情境的修订.
其他文献
“课前活动”栏目是2021年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的一个特色栏目,位于节引言和正文之间.该栏目设置形式多样,顺应学生认知规律,重视真实情境创设,注重资料检索和调查,是辅助教师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素材.
以初中“生物的呼吸”教学为例,通过课前游戏情境、三次深呼吸体验、建构呼吸系统知识结构图、采用模拟实验、观察电动人体呼吸模型等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呼吸的真正原理.最后进行情境拓展,从而内化科学原理,迁移科学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沙门氏菌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可在生物或非生物表面形成生物被膜,从而增强其在不利环境下的生存率.本文中,笔者首先综述了沙门氏菌生物被膜的主要结构成分:蛋白类结构成分如卷曲菌毛、鞭毛,多糖类结构成分如纤维素、脂多糖,详细介绍了其形成途径及在生物被膜中的主要作用.事实上,生物被膜的形成在复杂的调控网络下受到不同环境信号的强烈影响,因而笔者对这一遗传网络中的主要调节因子CsgD、环二鸟苷酸(c-di-GMP)、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为了进一步说明沙门氏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其适应不同环境的机
本文以“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复习课的教学为例,通过梳理定律的本质与应用等环节,提高学生的生物学认识水平;进一步结合生物科学史教育,拓展现代科学研究前沿,探讨社会产业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介于课程规划与课时教学设计之间的中观层面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单元教学设计要研究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目标、核心概念、关键问题、评价方式等要素.本文结合“细胞的分子组成”单元,通过内容确定、目标确立、任务—情境—活动和评价设计等,阐述了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路径.
根据部分年轻教师课堂讲评时表现出的不足之处,本文列举了三道例题,梳理了习题讲评的回扣基础、直观事例、提炼升华等三种“点睛”方法,期望对年轻教师成长有所帮助.
在“有丝分裂”一节教学中,通过明确核心概念,丰富实践经历,关注深度思考,构建演示和体验模型、绘制和分析曲线过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培养学生的结构与功能观,提升科学思维水平.
以“寻找纸蝴蝶”活动为例,阐述了对教学材料的恰当加工改造处理,使课堂教学更加有趣高效、学生主体地位得以更好体现.同时指出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选择、加工,对教学材料的优化处理需要教师潜心研究.
生物学课堂教学结尾是教师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生物学基础知识教学结束时所进行的提炼、概括、深化和评价,也是对接下来教学建立一定联系、进行必要铺垫的最后一个关键节点.本文阐述了课堂教学结尾艺术的五种形式.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
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节中,通过课前的自主研学使学生感知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组成以及反射的类型.课堂上通过生活实例,以问题引领并借助实验视频,从现象观察出发,再经过严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反射和反射弧,进而区分反射的类型及意义.本节课通过问题化、活动化、探究化的教学设计,在课前、课上和课后使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打造生物学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