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教学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问题及预防措施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boygog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摘 要 运动损伤问题是影响田径教学训练成效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本文就对田径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问题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文章首先阐述了田径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问题出现的基本情况,然后又进一步分析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希望对田径教学训练中降低运动损伤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 运动损伤 教学训练 田径 成因 预防
  运动损伤是田径教学训练中的常见问题,也是影响田径教学训练成效的关键问题之一。而且运动损伤不但严重影响了田径教学训练质量和水平的提升,还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直接的、消极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田径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关注田径教学训练中的运动损伤问题,并提前做好一系列的、有针对性防治措施,以尽可能的降低运动损伤的出现几率。
  一、田径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问题的基本情况
  田径运动项目种类繁多,而且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人体各个部分的负荷以及技术动作动作均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在田径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完全遵循人体运动的生理规律和教学训练的一般的规律,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运动损伤,例如:擦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以及关节脱位等等。从而严重影响田径教学训练成效的提升和学生田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的激发。
  概括说来,在田径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径赛运动项目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较多,其损伤出现的几率要高于田赛项目。而且径赛运动项目中,短跑项目出现运动的损伤几率要远高于中长跑。田赛运动项目中,跳跃类的运动项目出现运动损伤的几率则要高于投掷类运动项目。而从田径运动项目的整体来看,运动损伤最常出现在运动员的下肢部位,如:踝部、大腿、膝部、足部等,最常出现的损伤类型则为:韧带损伤、肌肉拉伤以及关节扭伤等急性损伤。
  二、田径教学训练中常见运动损伤问题的成因
  在田径教学训练的过程中,造成运动损伤问题的原因十分多样,但是一般说来可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以及运动损伤防治教育的不足。自我保护意识和运动损伤防治意识不足,只关注动作的完成或者训练中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是导致运动损伤出现的常见因素之一;其次,准备活动不够充分。准备活动不充分,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训练,常常会造成运动损伤问题;第三,教学训练组织的不科学。训练过程中,偏大的训练强度或训练负荷超过了学生的集体承受能力,让学生的身心处于疲劳的状体,从而引发运动损伤;第四,技术错误。学生的技术的技术动作掌握不熟练,存在错误的动作技术,会在训练的过程中极易因违反了身体结构特点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而造成伤害。另外,除以上所述的几种情况之外,在田径教学训练中能够引发运动损伤的情况还很多,如:身体素质水平差、运动场地、器材、服装不符合要求等,均有可能引发运动损伤,体育教师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的、有针对性的研究,在此就不一一详述。
  三、田径教学训练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体育教师应将安全教育作为备课和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田径教学训练的组织开展过程中,注意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预防运动损伤出现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以降低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
  (二)重视教学训练中的准备活动
  要降低田径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体育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学训练中的准备活动。首先,充分的准备活动,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其达到活动适宜的水平,加强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水平,克服各种机能惰性。其次,充分的准备活动,还能够通过各关节肌肉的活动来加速血液循环,从而让肌肉得到充分的休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弹性,为正是开展教学训练做好准备。最后,准备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有助于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教学训练。
  要想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则应关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准备活动的活动量要科学。活动量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训练开展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科学的、有差异性的安排;二是,准备活动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既要包括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又要包括专项准备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准备活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三)科学安排训练内容和训练负荷
  科学安排训练内容和训练负荷,是防止运动损伤出现的重要前提之一。要科学的安排训练内容和训练负荷,体育任课教师应对人体的身体结构、技能特点以及运动生物力学原理有着深入的了解,并能据此来做正确的示范、讲解和安排,以保证学生训练内容的科学性。而且在训练内容和训练负荷的安排上应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难到易、科学衔接的规律,并能针对学生的运动水平、运动能力、优势特长、健康状况等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灵活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预防成效。
  (四)重视学生的技术动作训练
  技术动作失误或错误是引发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体育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技术动作训练以尽可能的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要加强学生的技术动作训练,首先应注意加强学生基本技术和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一个正确的动作概念;其次,体育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重点强调动作要领、动作难点以及动作重点,并适时的通过录像、幻灯片以及挂图等方式,进行科学的示范和分解练习,以促进学生正确的技术动作的掌握。从而在有效的提升教学训练效率的同时,降低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
  参考文献:
  [1] 蒋宁.大学生运动损伤问题研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02).
  [2] 夏义山.大学生田径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J].体育师友.2007(04).
  [3] 陈全,牛鲁.如何做好运动损伤的预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摘 要 体育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培养学生在体育项目中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起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力,切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体育游戏的选择原则,从体育课准备阶段、基本教学阶段、结束阶段等三个方面探讨了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游戏 体育 教学  体育课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课程之一,体育课分为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两个方面。初中体育教学中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摘 要 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突出作用不可忽视。本文主要从学校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个体身、心、智的成长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学校体育教学对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积极推动,及体育教学工作者在实现素质教育中应具备的基本思想道德素质和专
城镇化进程对区域文化建设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公共艺术在其中应发挥更加多元有益的作用,这是对文化传承、区域差异性、延续历史记忆等方面的要求,也是公共艺术的社会责任和属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摘 要 对于初中体育新课程改革这个重要课题,属于比较复杂的一项工程,作为体育教师,长期奋斗在一线,有义务让自己站的高看的远一点,比如立足全球放眼下国际,积极投身于新的教学模式研究中。  关键词 情感品质 情感影响 尊重 情感融入  据说,智商高情商低的人往往怀才不遇,近几年来情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摘 要 在新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游戏化教学”是实现体育的教育性、健身性、趣味性等教学功能的有效途径。它将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游戏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和体育知识。  关键词 新课改 游戏化教学 体育游戏  一、“游戏化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摘 要 随着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伴随着中学教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口号,体育教育正逐步凸显出在学生学习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在体育新课标的改制下,必须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质,将教法与学法结合并用。培养教师的教学观念,开拓创新的体育教学方法,从而有效适应
目的:探讨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导向建设儿科学专硕并轨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儿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实施,并建立新的培养
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固体矿产和能源供给不足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寻找更多接替资源,采矿活动深度不断加大,勘查对象正在经历由浅部至深部的转变.与此同时,生态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