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备课?说课?授课”一体化理论与实践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说课、备课和授课概述
  1.1 “备课”概述
  “备课”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在授课之前的准备工作环节,它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法三个重要部分.备课是静态的工作程序,是教师钻研课标和教材以及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的独立思维活动.备课的必要性虽然在理论上是“人人皆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有的教师认为:自己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教学经验又比较丰富,加之中学教学内容简单,因而教学工作很容易应对.如此种种理解,都将会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
  1.2 “说课”概述
  “说课”是指教师面向听众(领导、同行、专家或评委)述说学生情况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法分析、教学媒体分析、教学程序设计分析和板书设计等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新型教研活动.说课是动态的工作程序,要求教师不仅要说清楚“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还要说清楚“为什么要这样教”的道理.说课是教师在一起集体钻研课标、教材和备课以及共同探讨教学评价方案等多边思维活动.说课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在备课之后或在正式授课之前的说课;另一种是在授完观摩课之后的说课.两者的不同点就在于,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之上,结合授课实际情况述说教学成败的原因以及教学的改进意见.一般情况下,说课者说课之后,听众还要对说课者进行评议和讨论,以达到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的目的.由此可见,说课由“解说”和“评说”两部分所组成,其中“解说”是重点.
  1.3 “授课”概述
  “授课”是指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教学程序设计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运用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向学生传授教材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教学活动.依托同一教材和同一教案,不同的教师由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同,因而教学效果亦不同.
  2 说课与备课之间的关系
  “说课”必须以“备课”作为基础,这是教师说好课的前提条件.不能离开教师个人的独立备课来侈谈说课.可以说,说课既源于备课但又高于备课,是备课的深华和提炼.说课与备课之间的不同就在于,说课所呈现的不仅仅是教学设计本身,而更重要的是要说出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说课与备课既相同又存异.
  2.1 相同之处
  (1)内容相同.说课与备课都要分析课标和教材以及学生情况,选择科学的教学法和教学媒体,设计教学程序和板书.
  (2)任务相同.说课与备课都是教学的准备.
  (3)检验方式相同.说课与备课都要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
  2.2 不同之处
  (1)概念不同.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主要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备课属于教学活动范畴;而说课是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之上,面对听众说出学生情况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法分析、教学媒体分析、教学程序设计分析和板书设计等及其理论根据,然后由听众评说,说课不仅仅要说出“知其然”,而且还要说出“知其所以然”,说课属于教研活动范畴.
  (2)目的不同.备课的主要目的是促使教师搞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果;而说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
  (3)活动方式不同.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隐形预演;而说课是教师向听众讲述某一课题的教学设计理念、思路和依据,即要求教师把备课过程当中的思维活动和理论依据彰显出来.
  (4)要求不同.备课明显的特点是在于应用;而说课明显的特点是在于说明.
  (5)效果不同.备课主要是教师个人钻研的结晶,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蓝图,备课虽然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垫基的作用,但在课堂教学之前,仍然属于“纸上谈兵”,与课堂教学实际仍有一定距离,甚至于可能存在某些缺陷或失误;而说课是说课者的一种现身说法,说课就是要把“教学程序设计”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可见,说课是授课前的实际演习,特别是听众的评议,即肯定说课者的优点,同时又指出说课者不足,由偏重于教师个人钻研的备课转向为注重深层次集体钻研的说课,这样就可以把教学中可能存在的某些缺陷或失误消灭在授课之前,较之教师备课之后直接去上课其教学效果必然好得多,这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3 说课与授课之间的关系
  说课与授课也有密切的联系.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说课处于授课的准备阶段,而授课处于说课后的具体实施阶段,这两个阶段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说课作为整个备课当中的一部分,仍然是为授课作准备的.授课内容的呈现一定要在说课所述的理论、原则和教学程序设计等指导下进行.一方面,通过说课可以使授课内容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授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可以提高授课质量;另一方面,授课又是说课内容的验证和拓展.所以二者之间既相互依赖而又相互促进.同时说课与授课之间既相同又相异.
  3.1 相同点
  说课是对课堂教学方案的探究和说明,而上课是对教学方案的具体实施,两者都围绕着同一个课题呈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程序,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反映教师的语言、教态和板书等教学基本功.
  3.2 不同点
  (1)目的不同.说课是教师或同行之间的一种新型教研活动,旨在通过说课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程序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说课的目的就是要向听众介绍一节课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并能使听众听懂;而授课是教师运用有声教学语言和体态语言向学生传授教材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教学活动.
  (2)形式不同.说课采用的形式有小组形式和群众形式两种,说课活动具有一定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而授课则采用班级授课制,授课具有统一性和强制性.
  (3)时间和地点不同.说课在时间上可长可短(一般为15分钟~25分钟),不受场地限制;而授课在时间上是一定的(一般为40分钟或者45分钟两种方式),地点一般在教室或实验室等.   (4)对象不同.说课的对象是领导、同行、专家或评委;而授课对象是学生.
  (5)内容不同.说课不仅包括了“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还包括了“为什么要这样教”的道理;而授课只包括“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由此可见,是否要求教师说明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是说课与授课间的主要区别.
  (6)方法不同.说课是以教师的解说为主;而授课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即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读、讲、议、练等多种教学形式来达成教学目标.
  (7)评价标准不同.说课评价标准主要是看教师的整体素质,包括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选用教学方法的能力、确定教学手段的能力以及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设计与实践的能力等.授课评价标准主要是看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上.
  4 案例对比分析“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导入教学环节的备课、说课和授课比较
  4.1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导入教学环节的备课
  师:演示实验1:做较轻的纸片和较重的钱币同时下落的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
  生:钱币先着地,而纸片后着地,即重的物体下落得更快.
  师:对.
  师:演示实验2:做较轻的纸团和较重的棉花同时下落的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
  生:较轻的纸团先着地,而较重的棉花后着地,即轻的物体下落得更快.
  师:对.
  师:演示实验3:做让等质量的纸团和纸片同时下落的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
  生:等质量的纸团先着地,等质量的纸片后着地,即等质量同种物质不同形状的物体下落的快慢也不相同.
  师:对.
  师:物体下落的快慢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猜想.
  生: 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无关,而与物体所受空气的阻力大小有关.
  师:你们的猜想对吗?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下面的实验.
  师:演示实验4:做“牛顿管”的仿真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
  生:在真空里,软木塞、金属片和羽毛都同时着底,即在真空里,质量不同形状也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师:从而引出课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七节“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4.2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导入教学环节的说课
  教师提问: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那些因数有关呢?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1:让较轻的纸片和较重的钱币同时下落,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呢?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答出:钱币先着地,而纸片后着地,即较重的物体下落得更快.
  教师又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2:较轻的纸团和较重的棉花同时下落.并提问学生,你们又观察到了什么呢?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答出:较轻的纸团先着地,而较重的棉花后着地,即较轻的物体下落得更快.
  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3:等质量的纸团和纸片同时下落.并提问学生,你们还观察到了什么呢?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答出:等质量纸团先着地,等质量纸片后着地,即等质量的同种物质不同形状的物体下落快慢也是不相同的.
  教师在通过以上三个演示实验得出三个实验结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猜想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无关,而与物体所受空气的阻力大小有关.如何验证我们的这一猜想呢?首先请学生阅读教材P28-29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这部分内容,然后向学生做“牛顿管”的仿真实验,最后提问学生,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在真空里,软木塞、金属片和羽毛同时着底,即在真空里,质量不同形状也不同的物体其下落的快慢相同.至此,引出课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七节“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教学设计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用正确而巧妙的方式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把学生引导到学习课题上来.因此,导入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中的一种教学行为.
  4.3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导入教学环节的授课
  演示实验1:做较轻的纸片和较重的钱币同时下落的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我.“钱币先着地,而纸片后着地,即重的物体下落得更快”.对.
  演示实验2:做较轻的纸团和较重的棉花同时下落的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我.“较轻的纸团先着地,而较重的棉花后着地,即轻的物体下落得更快”.对.
  演示实验3:做让等质量的纸团和纸片同时下落的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我.“等质量的纸团先着地,等质量的纸片后着地,即等质量同种物质不同形状的物体下落的快慢也不相同”.对.
  物体下落的快慢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猜想.“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无关,而与物体所受空气的阻力大小有关”.你们的猜想对吗?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4:做“牛顿管”的仿真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我.“在真空里,软木塞、金属片和羽毛都同时着底,即在真空里,质量不同形状也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对.
  从而引出课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七节“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备课、说课和授课是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教学技能之一,了解备课、说课和授课概念以及说课与备课和授课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按照备课、说课和授课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实施教学,这有助于提高教师个人的教研能力以及教学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
其他文献
有效创设情境是指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提供一定的素材,使学生面临某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引起他们的认知冲突,进而激起学生惊奇、疑惑的情感,从而产生一种急需解决的探究
近几年来,我国足球运动水平取得一定提升及进步,但是与巴西等国家相比仍存在着显著差异.为了增强足球运动总体水平培养更多足球运动员,我国各个地区中小学纷纷开展校园足球简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rn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
基于信息科技化时代下,教育领域也广泛运用起信息技术这一教学辅助工具.初中美术作为培养学生美学观念的重要学科,若能善用信息技术来展开教学,对于学生知识眼界的开拓,课堂
《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中得以落实,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构建一个新课标指导下的开放而有活力的物理新课堂,使课堂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中学物理引导式教学课堂的形成过程是通过物理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和各种各样的应用问题紧密相关的.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
在“西学东渐”浪潮中,闻一多的“生活史”治学方法主要渊源于马修·阿诺德所信奉“诗是生活的批评”的文学观。闻一多深受其启发与影响而建立“生活的批评”的现代文学观,并
在当前我国的高科技不断地发速发展的情况下,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多媒体教学也成了当代教学中的一种新模式.目前已有很多学校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初中体育的教学中,这样既可以激
1问题的提出1.1题海即苦海笔者从事高三物理复习教学多年,常看到的景象是物理习题试卷像雪花一样飘满教室,学生在题山题海里拼命钻研,题海即苦海,这是应试教育被批评指责最多
随着人才竞争愈加激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倍显突出,而在教育领域,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领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这种思维模式,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