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国有企业,随着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人才越来越紧缺,而受体制和机制限制,从社会引进高素质人才基本不太可能,因而“师带徒”活动作为培养青年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是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从内外需求上全面认识“师带徒”活动的积极意义,以完善的机制为 “师带徒”活动提供组织保证,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式,加速青年成长成材的步伐,可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关键词:师带徒 青年人才 培养
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五四青年节致信中国青年群英会时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需要青年们奋勇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青年们奋力开创。胡锦涛同志在国家战略高度定义了青年的重要力量。在我们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已经成为制衡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為国有企业工程施工队伍,要应对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适应企业内部改革发展需要,必须推进专业化工程队伍建设进程。我们通过分析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在学习和借鉴一些企业“师带徒”经验和高等院校导师制度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把开展具有自身特点的“师带徒”活动作为培养青年人才、打造一流工程队伍的有效形式,在加快青年人才开发的步伐上,已取得初步的成效。
一、从内外需求上全面认识“师带徒”活动
1、“师带徒”活动是企业发展的内部需求
近年来,随着国际和国内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气勘探开发步伐逐步加快,一大批老职工因年龄原因相继退出工作岗位,技能型人才“断层”问题在当前背景非常突出。引进和培养优秀青年技能人才,充分发挥老一辈技术业务骨干“传、帮、带”的作用,加速培育知识型、学习型员工,全面提升青年职工的综合业务素质,已经成为当前专业化队伍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
2、“师带徒”活动是员工实现自我的迫切要求
人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励和得到肯定,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国有企业中的员工都有一种为社会做贡献的愿望,“师带徒”正好为新老职工在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完成自我实现搭建了有效平台。青年刚投身工作,正处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蜕变过程中,有强烈的职业发展期望和进取意识,渴望有良好外部环境帮助其成长,通过为单位施展才华、贡献力量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得到认可,他们迫切需要在师傅指导下,找准职业定位,确定人生方向,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有机融合,有效地发挥内在动力和潜能,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得到迅速提升。另一方面,一些老职工因为年龄及身体状况限制,处在即将退离工作岗位的人生转折点,这些老职工多年来与企业风雨同舟,对企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师带徒”活动为其提供了把这种感情付诸具体行动的机会,他们如同将要下山的夕阳,渴望留下灿烂黄昏的美好回忆,主人翁意识让他们竭尽全力将所积累的经验技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年轻一代,使企业后继有人,也算为企业持续发展贡献残余力量。
二、以完善的机制为 “师带徒”活动提供可靠保障
“师带徒”活动涉及职工层面广,参与部门相应较多,只有通过健全的机制,规范运行管理和有效的激励方法才能保障活动的全面深入、持续有效开展。
1、建立坚实的制度基础
为推动“师带徒”活动有效开展,公司结合生产和职工实际情况,拟定了“师带徒”活动实施细则及《师带徒协议书》,将传授内容、师徒的职责和义务及考核标准等进行具体规范。确定的师傅必须具备一定岗位技能水平及职业道德,符合“师带徒”要求的职工,按照组织安排为主和师徒双向选择为辅的原则确定师徒关系,并举行《“师带徒”协议》签订仪式。明确以作业现场实践为平台、以岗位操作技能培养为重点、以师傅讲授与日常自学相结合为形式的活动内容,建立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互补的培养模式。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党政工团齐上阵,党委对活动全局进行组织领导,行政给予资金扶持,工会、团委和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确保活动开展全面推进。
2、严格履行考评体系
在活动期满后,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相关专业资深人员进行考评工作。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作业现场操作两个板块。笔试部分主要测评的重点是相关知识基础,考察活动期间徒弟的知识面的拓展情况;现场施工采取模拟现场、多岗位协作的形式,考验本岗位的技能水平能否达到相应工种资格;另外还考核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对企业文化的熟悉程度。考核中严加监管,杜绝弄虚作假,走形式走过场,考核后按协议内容兑现奖惩承诺,切实做到活动有章可依,执行到位。
3、行使有效的激励方式
以总结推广活动的好经验,促进活动持续和深入开展为目的,我们在严格执行“师带徒”活动的考评工作情况下,不断拓宽“师带徒”激励机制。首先,考核合格的师徒可享受特别津贴,徒弟达到相应工种技能水平等级的可获得相应奖励,从而进一步强化师傅带徒弟的责任感,也提高了徒弟学技术的积极性,使“传授岗位技能、帮助思想成长、带出优良工作作风”的活动成效得到保障。同时,利用公司现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树立典范,让更多的师徒受到启发和教育,还把师徒的考核结果纳入年终优秀评选、晋升职务职称的参考依据,由此形成不断完善的“师带徒”活动激励机制。
三、有针对性的培养是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
符合“师带徒”要求的职工,按照组织安排为主和双向选择为辅的原则确定师徒关系,在此过程中,针对岗位缺口、技术断层、复合培养等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促进不同层面青年职工的成长。
一是以老带新,防止重要操作岗位出现缺口
将近年来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青年职工或转岗职工作为培养对象,请老职工担任师傅,老同志业务娴熟,人生阅历丰富,善于引导徒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徒弟工作热情,从而尽量缩短员工的磨合期,实现新老交替。从公司“师带徒”活动开展以来,签订协议的徒弟在师傅的教导下都有较快的进步,师傅们作为技术骨干,重视工作细节,并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际困难现场演练的方式进行辅导,教授的一些窍门和技巧多为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加快新入职大中专学生岗位成才培养
对技术人员的培养采取角色换位的形式,确立师徒对子后,一开始由师傅完成主要工作,徒弟当助手辅助。通过师傅全程示范教授,跟随几次工程作业完毕,徒弟就熟悉了基本工作流程和要求。在后面的工程作业中,让徒弟做主要工作,师傅当助手辅助把关,这样进行一段时间后,徒弟从事工作的熟练度迅速提高,经验积累丰富,从而达到快速成材的目的,很快就成长为技术骨干力量。
三是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
受引进的大学生专业限制,他们虽然整体素质较高、基础知识好、可塑性强,但由于对工程作业了解不够深入,容易形成工作上的短板。根据各岗位的不同人员,要有意识地促成岗位上的新同志与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和责任心的老同志结成师徒对子,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提高徒弟的岗位技能的同时,加强相关专业学习教育,这样既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又弥补了其它知识方面的欠缺,为基层单位、职能部门的后备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另外作为“师带徒”活动的补充延伸,我们还积极进行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和技能大赛等活动,使“师带徒”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吸引和方便更多的职工参与其中。
纵览公司开展的“师带徒”活动,青年职工投身工作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学习热情高涨,他们不断地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进行更新,为自身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公司的发展做好了人才储备。但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宏伟工程,我们还将持续探索“师带徒”模式在新形势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和促进青年成长成材。
关键词:师带徒 青年人才 培养
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五四青年节致信中国青年群英会时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需要青年们奋勇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青年们奋力开创。胡锦涛同志在国家战略高度定义了青年的重要力量。在我们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已经成为制衡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為国有企业工程施工队伍,要应对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适应企业内部改革发展需要,必须推进专业化工程队伍建设进程。我们通过分析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在学习和借鉴一些企业“师带徒”经验和高等院校导师制度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把开展具有自身特点的“师带徒”活动作为培养青年人才、打造一流工程队伍的有效形式,在加快青年人才开发的步伐上,已取得初步的成效。
一、从内外需求上全面认识“师带徒”活动
1、“师带徒”活动是企业发展的内部需求
近年来,随着国际和国内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气勘探开发步伐逐步加快,一大批老职工因年龄原因相继退出工作岗位,技能型人才“断层”问题在当前背景非常突出。引进和培养优秀青年技能人才,充分发挥老一辈技术业务骨干“传、帮、带”的作用,加速培育知识型、学习型员工,全面提升青年职工的综合业务素质,已经成为当前专业化队伍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
2、“师带徒”活动是员工实现自我的迫切要求
人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励和得到肯定,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国有企业中的员工都有一种为社会做贡献的愿望,“师带徒”正好为新老职工在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完成自我实现搭建了有效平台。青年刚投身工作,正处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蜕变过程中,有强烈的职业发展期望和进取意识,渴望有良好外部环境帮助其成长,通过为单位施展才华、贡献力量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得到认可,他们迫切需要在师傅指导下,找准职业定位,确定人生方向,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有机融合,有效地发挥内在动力和潜能,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得到迅速提升。另一方面,一些老职工因为年龄及身体状况限制,处在即将退离工作岗位的人生转折点,这些老职工多年来与企业风雨同舟,对企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师带徒”活动为其提供了把这种感情付诸具体行动的机会,他们如同将要下山的夕阳,渴望留下灿烂黄昏的美好回忆,主人翁意识让他们竭尽全力将所积累的经验技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年轻一代,使企业后继有人,也算为企业持续发展贡献残余力量。
二、以完善的机制为 “师带徒”活动提供可靠保障
“师带徒”活动涉及职工层面广,参与部门相应较多,只有通过健全的机制,规范运行管理和有效的激励方法才能保障活动的全面深入、持续有效开展。
1、建立坚实的制度基础
为推动“师带徒”活动有效开展,公司结合生产和职工实际情况,拟定了“师带徒”活动实施细则及《师带徒协议书》,将传授内容、师徒的职责和义务及考核标准等进行具体规范。确定的师傅必须具备一定岗位技能水平及职业道德,符合“师带徒”要求的职工,按照组织安排为主和师徒双向选择为辅的原则确定师徒关系,并举行《“师带徒”协议》签订仪式。明确以作业现场实践为平台、以岗位操作技能培养为重点、以师傅讲授与日常自学相结合为形式的活动内容,建立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互补的培养模式。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党政工团齐上阵,党委对活动全局进行组织领导,行政给予资金扶持,工会、团委和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确保活动开展全面推进。
2、严格履行考评体系
在活动期满后,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相关专业资深人员进行考评工作。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作业现场操作两个板块。笔试部分主要测评的重点是相关知识基础,考察活动期间徒弟的知识面的拓展情况;现场施工采取模拟现场、多岗位协作的形式,考验本岗位的技能水平能否达到相应工种资格;另外还考核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对企业文化的熟悉程度。考核中严加监管,杜绝弄虚作假,走形式走过场,考核后按协议内容兑现奖惩承诺,切实做到活动有章可依,执行到位。
3、行使有效的激励方式
以总结推广活动的好经验,促进活动持续和深入开展为目的,我们在严格执行“师带徒”活动的考评工作情况下,不断拓宽“师带徒”激励机制。首先,考核合格的师徒可享受特别津贴,徒弟达到相应工种技能水平等级的可获得相应奖励,从而进一步强化师傅带徒弟的责任感,也提高了徒弟学技术的积极性,使“传授岗位技能、帮助思想成长、带出优良工作作风”的活动成效得到保障。同时,利用公司现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树立典范,让更多的师徒受到启发和教育,还把师徒的考核结果纳入年终优秀评选、晋升职务职称的参考依据,由此形成不断完善的“师带徒”活动激励机制。
三、有针对性的培养是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
符合“师带徒”要求的职工,按照组织安排为主和双向选择为辅的原则确定师徒关系,在此过程中,针对岗位缺口、技术断层、复合培养等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促进不同层面青年职工的成长。
一是以老带新,防止重要操作岗位出现缺口
将近年来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青年职工或转岗职工作为培养对象,请老职工担任师傅,老同志业务娴熟,人生阅历丰富,善于引导徒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徒弟工作热情,从而尽量缩短员工的磨合期,实现新老交替。从公司“师带徒”活动开展以来,签订协议的徒弟在师傅的教导下都有较快的进步,师傅们作为技术骨干,重视工作细节,并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际困难现场演练的方式进行辅导,教授的一些窍门和技巧多为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加快新入职大中专学生岗位成才培养
对技术人员的培养采取角色换位的形式,确立师徒对子后,一开始由师傅完成主要工作,徒弟当助手辅助。通过师傅全程示范教授,跟随几次工程作业完毕,徒弟就熟悉了基本工作流程和要求。在后面的工程作业中,让徒弟做主要工作,师傅当助手辅助把关,这样进行一段时间后,徒弟从事工作的熟练度迅速提高,经验积累丰富,从而达到快速成材的目的,很快就成长为技术骨干力量。
三是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
受引进的大学生专业限制,他们虽然整体素质较高、基础知识好、可塑性强,但由于对工程作业了解不够深入,容易形成工作上的短板。根据各岗位的不同人员,要有意识地促成岗位上的新同志与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和责任心的老同志结成师徒对子,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提高徒弟的岗位技能的同时,加强相关专业学习教育,这样既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又弥补了其它知识方面的欠缺,为基层单位、职能部门的后备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另外作为“师带徒”活动的补充延伸,我们还积极进行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和技能大赛等活动,使“师带徒”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吸引和方便更多的职工参与其中。
纵览公司开展的“师带徒”活动,青年职工投身工作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学习热情高涨,他们不断地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进行更新,为自身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公司的发展做好了人才储备。但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宏伟工程,我们还将持续探索“师带徒”模式在新形势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和促进青年成长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