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旨在培养学生基础语言技能及提升其文学素养,立足教学实际我们不难窥探到阅读教学之重要性。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阅读之于写作也有所助益。因此,为了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教学实效性,首先就应该矫治阅读教学之弊病,从根本上肃清语文教学之障碍。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实际,简要阐释了如何提高其实效性之有效途径。
  【关键词】阅读教学;初中;语文;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学习语言文字类学科的重要基础,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初中语文是促进我国莘莘学子汲取民族文化养料的重要途径,是传承文化及创造文化的重要基础。因此综合的讲,阅读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素养而言,其意义非同一般。如何拿捏阅读教学分寸,落实其实效性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旨在帮助汲取有效信息,整合归纳知识,提升自身文学素养。当然想要通过阅读获取知识,首先就需要保持平和的心境和良好的心态,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类在较为松弛的思考环境下的思维活性也较为灵动。换言之,为了提高阅读教学效果,首先需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只有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子主观能动性之效用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也只有在学子主观性较高的情景下,才能确保文章信息能够被精确提炼从而被汲取。总而言之,良好轻松的学习环境是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第一步。
  二、正确把握三维目标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功利思想的约束,初中语文并不能跳出以学习成绩为重点的教学“窠臼”。因此阅读教学的教学设计,片面关注与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严重将语言基础与文学素养剥离开来,即在教学中关注阅读技巧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主体情感与学习需求。但是根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知道: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辩证认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杂糅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教学实际与方法等多种因素,并促进三个重要因素的相互协调与融合,这即是初中语文教学之三维目标。因此为了全面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首先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将三维教学目标作为初中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并在日常教学中重点把握,三个重要教学目标的关联性,并积极促进其有效融合。其二,在教师实际中,教师应该摒除传统的教学理念,摆脱应试教育功利思想的束缚,同时在教学中积极实施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情境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并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其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及机制,全面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即除了评价学习成绩之外,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估还应该有效融入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以及价值观的评价及矫治。我们不妨举个简单的例子进行深入具体的探析:
  譬如对于《紫藤萝瀑布》(人教版初中语文)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就应该立足于三维教学目标进行教学。首先我们应该确定技能与知识的讲解,即引导学生阅读课程本勾画出其中的生字与重点词句,以此落实基础知识教学,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重点剖析散文的结构特点及阅读技巧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散文的基本技能。然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情感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揣摩,尽可能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培育起他们良好的价值观。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把握好三维教学目标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基础技能与文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并以此确保阅读教学之效率。
  三、落实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关照
  阅读是通过对文字的深入透析,汲取文章传递的信息,并综合的体味文章的美感。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并不是仅仅关注语言技巧的“孑然独立”而是辩证认清文学素养与审美的内在关联,把握好基础知识与审美的融合。换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对基础知识进行一定剖析外,也应该注重审美关照的落实。而所谓的审美关照,从本质上讲即是对生活美感的关注与凝视,通过深入的体会倾注一定的期望,简单的讲,审美关照,即对美感的主观把握。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美感,方可促进学生对文章深入体味,并通过积极的研究助益于创新与创造,進而提升其文学素养。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关照能力呢?笔者通过研究总结发现,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直观地展现有关影视资料,能够促进学生审美关照能力的提升,同时这也能够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譬如对于《苏州园林》(人教版初中语文)进行阅读教学时,由于学子生处于钢筋水泥混合的现实生活,因此学生对于文章描述的“假山怪石”“长亭画廊”等景象可能不甚了解。因此为了全面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就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辅助工具,直观展现文章描绘景观,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感的把握,促进其创造力的提升,落实阅读教学的实际效用。
  四、实行图书漂流落实拓展阅读
  古人云:吾生也有崖,而知也无涯。知识的广袤并非人生长短可以度量,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观念对于学生今后发展大有裨益,因此阅读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一隅,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拓展阅读也是教师应该关注的焦点。然而在教学实际中,拓展阅读实效性一直没有得到有效保障,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拓展阅读教学监督机制建设及实施受阻,其次还由于学生阅读惰性制约了拓展阅读的效果。面对这两个问题,笔者认为通过“图书漂流活动”即能够有效解决。所谓图书漂流活动即要求学生周期性交换阅读书籍,并定期做阅读心得交流,最后还可以通过读后感形式书面放映阅读效果。通过这样的活动,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热情,从而提升拓展阅读教学实效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之于初中语文教学,好比是源头之水,只有保证阅读教学实效性,才能全面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本文即从营造学习环境、落实拓展教学、提升审美关照、落实三维教学理念三个方面探析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具体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志清.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J].语文建设,2007(7).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校园是小学生习作素材之源,鉴于不少学生对校园的景、物、人、事熟视无睹的现状,教师应通过环境浸润、观察研究、切身体验、亲近赏识等策略,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找到习作之源,并激活习作的灵感思维,破解“写什么”的难题。  【关键词】校园生活;观察;探究;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小学生的习作素材大多源于丰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目的之一在于使学生掌握文章阅读理解能力。新课改的要求再次凸显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教学效用,同時从新课改对于学生文章阅读量的要求看也超过了以往,《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七至九年级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论文格式,阅读教学。”如此便对初中语文教
【摘要】如何提高作文讲评质量?首先要明确讲评内容,确定阶段作文讲评内容和每篇讲评侧重点。其次要明确讲评形式:专题讲评、典型讲评、对比讲评、交流讲评。然后要推进讲评,对作文进行反复修改,做到学以致用。最后要丰富展示结果,激发修改兴趣。学生通过以上讲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提高;作文讲评;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的指导、批改、讲评是初中生作文训练的完整教学过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一直存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惧怕写作文,传统的“三段式”模式提不起学生兴趣等。而思维导图,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思维导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打破学生写作的固定思维,让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思维导图;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思维导图定义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新颖的思维方式,它最早
【摘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小学习作训练策略的探索,从而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与技巧。本文从“善于阅读,积累素材”“处处留心,捕捉素材”“勤寫多练,促进练笔”“学会修改,形成精品”等方面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训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习作水平是检查学生语文学习的标杆,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验。由于小学生刚接触习作,再加上自己的知识积淀有限,就导致了习作
【摘要】写作是激活生命积淀的创造,写作能力是人的基本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但写作绝不是快速技法训练能成的,而在于支撑那些组合为“文章”语言的文化根系和文化底蕴。读书——养气——作文,是写作学习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写作;激活生命积淀;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写作是激活生命积淀的创造  写作是一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来传递信息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魏文帝曹丕曾说“文章乃经
【摘要】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鲜明的目的,它摒弃了传统的“问答式”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以生动鲜明的形象,让学生身处具体场景;以真切的情意,让学生感同身受。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个细节可以说都是预设的产物,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否有新意,这是对教师的严峻考验。若在教学中,教师没有考虑到创设情境的科学性和充分性,就难免会遭遇到一些尴尬。因此,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经验对创设情境教学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