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素质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b999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知识是人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历史教师必须是一个革命者,爱国主义者。历史上许多革命家、民族英杰都得益于青少年时代的历 史教诲。爱国主义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珍贵历史遗产,是使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巨大原动力。历史教师应当弘扬民族正气,振奋民族精神。搞好学校历史教育,能大大开拓学生的视野,使思路敏捷、思维开阔,分析问题就有广阔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知识基础,能增强判断力、理解力和思维的深刻性。
  【关键词】历史 教育 探讨 研究 渗透 文化素养
  自有人类以来,历史与教育就如江河与水流一样地共存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历史教育在人才素质教育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也越来越被重视。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使历史教学对促进人材成长、素质形成起更大的作用,现就历史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紧密相关的问题,即如何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素质谈些个人的看法。
  一、历史知识是人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
  过去,我们对历史知识内容的广泛性、综合性虽然有所认识,但是如何认识它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优势作用,却思考得比较少,认识得很不够。全面发展的教育首先要从具有全面的基础知识开始,历史教育具有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优势。
  我们说,学生的素质提高是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而言:道德水平、文化水平、健康水平、审美情趣,劳动 技能以及智力和非智力的心理素养等,标志着学生素质的总水平。然而,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历史教育具有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作用。
  首先,学习历史是深入探讨其他科学的基础。历史科学它本身就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学、艺术、教育、宗教、民族等等基本知识,以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内容为背景。如司马迁的《史记》就有 关于天文算学、水利、地理等知识;南宋郑樵的《通志二十四略》,包括了礼、乐、刑、艺、天文、地理、食 货、灾祥以至昆虫、草木等。初中教材还介绍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孙思邈的 《千金方》、沈括的《梦溪笔谈》、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等科技巨著。高中教材则用三章的篇幅介绍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历史科学同其他一切科学都有或近或 疏的关系:它有时要借助其他科学来说明某些历史现象;反过来,其他科学的研究,也离不开历史科学研究所提供的资料和文献。可见,历史科学同其他科学有着错综交叉、相辅相成的关系。搞好学校历史教育,能大大开拓学生的视野,使思路敏捷、思维开阔,分析问题就有广阔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知识基础,能增强判断力、理解力和思维的深刻性。有了背景知识,有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的文化素养就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这无论是对学习其他社会科学课程,还是对学习自然科学课程,都将是十分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这对全面发展的教育来说,是很重要的。这一特点,是其它学科所无法取代的。
  历史学科教育,对德育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社会现象对学生进行政 治和阶级观点教育是极好的教材;有多少仁人志士可歌可泣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品德教育是其他学科 所不能替代的。至于进行思想教育,那就更加明显,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渗透在全部历史课程的每个课时以 至每个环节之中。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使学生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培养 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史育德,既体现历史教学上的史论统一,又实现了历史在全面发展教育上的德育与智育的统一。
  学校历史教育要明确地提出发展智力,培养非智力心理因素的任务。对于发展智力,历史教学的有利条件,首先是历史知识的记忆信息量大。我国以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光是 有文字记载的史料,就浩如烟海;社会生活空前丰富,由此积累起来的历史知识之丰富复杂,也是过去任何时 代无法比拟的,这样,如何记忆历史知识就成了历史教学中的一项基本能力。我们不主张死记硬背,也不主张 把大脑变成信息库,我们主张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有关记忆的心理常识,如遗忘规律等,并结合历 史知识特点,总结出符合学生自己记忆特点的记忆方法来,提高识记效率和保持能力。良好的记忆力,不仅是学习历史的必要条件,也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必要条件。
  第二,学习历史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培养想象力的过程。历史教材是以文字为主的 信息载体,概括性的文字叙述较多,如果能够依据文字材料的揭示,在头脑中想象出具体生动的形象,将会更 真切地感知历史过程。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就要借助于历史教学发展他们的再想象和创造想象能力。
  中学历史教育也存在着培养非智力心理因素的有利条件。历史教育由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生动的故事性、强烈的感染力,并能为学生树立典范,对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效尤前人,做个品德高尚和有作为的人无 疑是有积极影响和作用的。
  二、提高历史教师的素质修养,是当务之急
  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是一个革命者,爱国主义者。历史上许多革命家、民族英杰都得益于青少年时代的历 史教诲。爱国主义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珍贵历史遗产,是使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巨大原动力。历史教师应当恢弘 民族正气,振奋民族精神。
  第二,心有全史,胸存“底本”,这是对历史教师最起码的要求。历史上的一切事件、人物,不是孤立的,都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都是互有联系、互有影响制约的。历史教师必须做到心有全史,才能把历史讲通、讲活、讲准。否则,就会把历史讲成一些孤立的点的偶然聚合。范文澜在《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 告诫学历史的人,不要自己跑到禁闭室中去。不通全史,只求专深,就是自我禁锢。学史者不可如此,教史者 更不可以这样。胸存“底本”,也应引起我们重视。一个好的历史教师心有全史,不是靠东点西戳来拼凑“全 史”的,要有一个扎实的“底本”。   熟读史籍,驾驭史料,这是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要籍往往是对历史事件、历史 人物的原始记载,因此它是历史研究与教学的基本材料。历史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引用二手,甚至三手资料;而 应熟读一些中外历史的重要书籍,在熟读历史要籍的基础上,注意提高对各类基本史料的识断能力,通晓史籍、文献出自那种立场、观念的人之手,从而能驾驭史料,辨析真伪。
  近年来,中学历史教科书有改削,而每一次增删改补都引起一些历史教师的不适应。究其原因,最根本的 是由于一部分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修养尚未达到应有的高度,他们心无全史,胸无“底本”,对史料不熟悉。
  此外,如有余力,还可以先读断代史、通史参考资料,辅之港台专著;进而读通史纲要,辅之以各种史学 期刊,最后多涉猎最新的科研成果及论著,然后再回到中学历史教科书上来,融汇贯通,启迪自己的思想,激 发学生的想象,从而就能使历史教学走出“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怪圈,真正成为涵养素质,启动思路,展望未来的教学相长的生动课程。
  第三,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改革开放时代,各类科学迅速发展,分支学科 日益增多,历史教师应尽可能涉猎更多的学科知识,如语言文学、艺术鉴赏、历史地理、历史美学、历史心理 学、历史统计学等等,以期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地研究历史和讲授历史。
  历史教师上课要讲话,语言表达能力对一个历史教师来说非常主要。历史教学强调教学语言的直观性,对 主要事件要叙述得鲜明、生动、形象、吸引人,这都有赖于历史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什么有的历史教师讲 课水平高?除了他的理论与专业方面的根底之外,语言文学素养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相应的哲学思想、政治学说、经济思想,历史教师要讲清每个时代的历史,要引导学生 学懂弄通历史,就不能不掌握各个时代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各种思想流派。这是很不容易的。不懂哲学,就很难 讲清中国的“诸子百家”,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不懂经济学,也讲不清凯恩斯、罗斯福。历史教师要学 哲学、学政治、学经济,只有这样,才能讲通一些专业史,才能将历史当科学来讲授。历史教师还应该学习科学技术常识,讲不清科技发展史,势必讲不清当时的生产发展情况,也讲不清与生 产发展相关的其他历史现象。历史教师对此缺乏必要的了解,就会出现知识性错误,甚至闹出笑话来,反之,历史教师具备科技方面的素养,将会使课讲得更生动、更具体、更准确。历史几乎涉及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因此,历史教师应当有较广博的知识,较高的文化素养。
  第四,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应该具备教育理论修养,懂得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这是不言而喻的。也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作赘述了。
其他文献
【摘要】良好的职业操守是医生从事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业规范和道德底线,是对社会和人民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医学生来言,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可以提高整体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解决目前医疗事业发展出现的问题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医学生 伦理素养 养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医生从业者的职业操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良好的职业操守是医生从事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业规范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不断涌现出来,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活动都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和“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本文笔者就将从多个方面对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
【摘要】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大力倡导和新课程标准的推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也在不断寻找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同时,授课教师也逐步打破旧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成为高素质的学科人才。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生接触和学习语文的时间比
【摘要】很多中考状元在中考结束后叙述自己在中考力压群雄的法宝时,都说到使得他们能够在没有硝烟的中考战场上取得的巨大胜利,除了幸运和发挥正常之外,他们取得那么好的成绩应该归功于他们的独家秘笈——纠错本。  【关键词】初中生物;纠错;如何改进  近几年广西百色的中考生物绝大多数题都是中等难度的题,把这些试题做对,无疑是向了生物成绩A+迈进了一大步。可是,中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它会在一份试卷中尽可能涵盖
【摘要】本文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分析出发,对贵州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深入的思考。旨在提升贵州省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建设的思考,实现思想意识从内在向外在的转化,以行动力呈现社会主義建设的决心和勇气。  【关键词】贵州省 少数民族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0.前言  在贵州的高校
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人与生物圈
【摘要】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如果指
【摘 要】生物是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枯燥的讲解这些抽象的知识,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对生物课学习的兴趣。我就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对如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趣味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 趣味性 兴趣 问题  要想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的兴趣,提高生物教学的趣味性,需要教师从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改善,通过多种有效的手段将
【摘 要】长期以来,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对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求学生掌握方法,科学方法是连接知识和能力的纽带,掌握方法本身就是学习。  【关键词】初中生 放电影 十步骤  在初中教了多年的课,发现部分学生连基本的学习步骤都没有掌握,为此,把多年来改进的教学步骤说出来,这些不是我独创的,但有我独到之处,实用。我是按一天的教学顺序来论述的,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