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历史插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eer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体。在历史学习中更多表现为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历史插图是历史学的第二语言,蕴藏丰富的历史信息,为学生发现问题、探讨交流提供了可能。养成看图思考问题的习惯,寻找各种历史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再用这些问题去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学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利用历史插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行性
  1.历史插图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初中历史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配图、插画、照片、地图等图标资料丰富多样,寓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体现了历史学科的鲜明特点。这些图片吸引力强,形象直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不但能够使学生在感觉上对历史产生亲近感、真实感,从而形成历史表象,为进一步形成历史概念打下基础;而且由于图像对感官的刺激又往往比语言更直接,因此历史图片的运用可以使学生获取有用信息,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引起学生的联想,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更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易教易学,也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平时我们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意识地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投入到对图像、图标的观察、想象、分析、推论等思维活动中来,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充分发挥。
  2.历史插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历史教师就要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初中学生的求知欲望特别强,但是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建立在自己兴趣的基础上的,而直观、形象的东西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就决定历史教学必须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形象性,而我们不可能再现历史的真面目,让学生亲眼目睹历史过程和历史人物,所以,历史插图就成为历史教师进行直观教学最好的载体。
  历史插图虽不能完全代替课本的语言文字,但历史插图可以用简练的插图语言使语言文字更充实、生动、具体、直观、便于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
  二、利用历史插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利用历史插图时要注意与教材相关文字内容的紧密结合,这样,一方面能充分利用插图来补充说明文字内容,另一方面能利用文字内容对插图进行深入分析,使它们之间相互印证,相互交融,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开元盛世》中的长安城时,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笔者通过呈现《唐朝长安城平面图》,让学生对唐都长安的基本情况有了大致了解,并提出相应的问题:①长安城内街道、住宅规划形如什么?中轴线?②宫殿位置?③“市”与“坊”位置特点?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仔细观察长安平面图,结合问题学生不难发现唐都长安的城市布局特点:①长安城布局规范,城内街道、住宅规划有如棋盘,而且以朱雀街为中轴线,基本上东西对称;②宫殿位置偏向城北面一方;③“市”位于城市中央区域,但“市”与“坊”界限分明。而这些特点在课文中没有明确说明,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地图,由表及里,认真思考分析才能得出以上结论。这不但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
  对历史插图的掌握,既要强调基本知识的记忆,更要注意对历史插图的分析,既要突出图中的重要知识,又要注意发挥隐性知识。
  例如,在学习《对外友好往来》时,其教学目标之一:比较日本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唐朝所起的作用,总结唐文化的世界意义。我呈现出《日本平城京》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图,并找出二者的共同点。通过自主学习后,学生得出二者共同点:都有朱雀大街;都有西市、东市,商品贸易区同居民区分开;街道布局都整齐;皇帝的宫殿都在城北方。然后通过相同点进一步探讨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日本在思想文化、经济制度、商贸、手工业等方面深受中国唐朝的影响,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通过两图的比较学习,使我们自豪于唐朝的强盛,同时很敬佩日本民族的学习精神,这种好学精神有利于推动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唐朝与日本友好往来的历史也告诫后人,只有和平友好往来,两个民族才会共同进步。
  ■
  亲身体验是一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很好的教学方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的智力就在于手指尖上”。通过绘图训练,让学生从亲身的体验中去获取知识。
  例如,在学《繁盛一时的隋朝》一课时,涉及到《隋朝大运河》图,这是比较简单的历史地图,通过学生学习、理解、练习能够把它画下来。首先让学生读图,熟悉地图,记住几个要点:中心,起止点,四段,流经的五大河流,再对照原图画一遍,边画边记住运河的走向。其次,在填充图上按要求填一遍,再对照原图看是否有错误。最后,默着画。经过这样的训练,一般的同学都能把大运河图准确画出来,并牢牢记住了几个要点。如此的训练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眼、脑、手的积极参与,效果非常好。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本身在插图方面的素养,不断进行知识更新,采用科学有效的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版社,2001.
  [2]王映兰.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3]于艳华.历史地图在新课标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4]丁俊新.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5]李闽东.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项原则[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1).
  [6]陈洪玲.历史地图教学的反思与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6).
  [7]许新.发展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尝试[J].科学教育,2001(1).
  [8]叶小兵.图片的演示[J].历史教学,2006(1).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其他文献
重视学习资源的开发,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长期以来,语文学习资源结构单一,教材常被误认为是课程教学的唯一资源,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想到要扩大教材容量,提高教材要求,或者是多订购几本教材。其实,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报刊、电影、电视、网络等等。”可以说,语文学习
多媒体手段以其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给教学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爱学、乐学,从而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而多媒体手段是
教学片断  (新教材人教版第十册P81例2)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师: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思考,寻找解题方法,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合作。  (教师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有的会分别写出每个数的因数再找最大公因数;有的会找出其中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再从大到小验证这些因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有的会进行分解质因数;个别同学可能会直接用短除法)  过了数分钟……  师:你们都
摘要: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一个问题情境是否有效应具备的特征是:“近身性”、自主性、时效性、发展性。最终衡量一个问题情境是否有效的标准。仍然是数学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这也是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  关键词:“近身性”;自主性;实效性;发展性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数学
特级教师韩军说过这样的话:“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髓。而很多学生望文言而生畏,大多数语文教师教文言而自觉枯燥,于是,美好的文化盛宴成了谁也不爱吃的残羹冷炙。  原因只有一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文言文教学的路,没有把文言文的实用性和感染力发挥出来,太急功近利于应付那些大大小小的考试,忽略了文言
摘 要:本文结合新课标及实际教学案例,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觉地去关注生活、社会及与科技发展有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素养及责任意识,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科学兴趣;科学素养;责任意识    新课标明确指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