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促进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跟上当今和未来世界发展的步伐。实现档案管理创新的途径包括思想意识的创新、管理方式的创新、服务方式的创新和管理队伍的建设等方面。
【关键词】档案管理;创新工作;可持续发展
档案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通过档案工作的创新,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我们的档案事业适应和服务于社会各项事业;才能使档案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促进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跟上当今和未来世界发展的步伐。实现档案管理创新的途径包括思想意识的创新、管理方式的创新、服务方式的创新和管理队伍的建设等方面。
1.创新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首先,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思想武器。根据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勇于和善于不断创新,才能使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才能不断进步。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档案工作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事业,必须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创新,才符合马克思主义创新的本质。
其次,创新是时代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社会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知识创新,知识经济社会必然是以知识为基础,以高科技为支柱,以创造性的智力为依托,依靠知识和信息进行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对档案事业的传统格局和传统的运作方式提出了许多新的需求。
1.1是利用档案信息的需求
现今提供利用的档案,不仅有文书档案,也有科技档案、专业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以及从档案原件中提炼、加工出来的档案信息。要求能够快捷、方便地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种档案信息需求的大潮,已经开始冲击档案传统的服务方式。
1.2是扩大档案资料的收藏和管理范围的需求
随着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广泛运用,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档案室不仅要接收和管理传统的纸质档案资料,而且还要接收和管理电子形式的档案以及多种新型载体的档案,这种趋势已越来越明显。
1.3是从服务方式上看,除要求提供档案原件进行摘抄外,还要求提供不同载体档案的修复、保护、复制服务
而且这种需求已形成较高的呼声,在这样的情况下,—味因循守旧,必然会被知识经济社会淘汰。时代要求档案工作必须打破常规,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广大档案工作者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又要在行动上主动探索,更要在实践上积极创新,才能使档案工作跟上形势的发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把握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途径
2.1档案工作管理工作思路的创新
新世纪之初,江泽民同志曾告诫全党全国人民“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关键在于创新。我们不但要加强科技创新,而且要加强体制创新、政策创新、观念创新。”思想支配行动,创新行为来源于创新意识,创新行为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做支撑。档案管理长期单调而枯燥的工作方式,传统而落后的工作方法,使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激情。他们墨守陈规,按传统办事,日常的档案工作也是几十年一贯制——立卷、归档、转递、借阅等。而对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要哪方面档案材料、灵活的用人机制要求什么样的管理办法与之相适应,如何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等,却一概不知或根本不想知道,更谈不上档案工作如何主动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市场。服务的滞后和被动,必将使档案工作失去市场和活力。要改变档案工作的此种现状,就应努力使档案部门变被动为主动,树立档案工作由事后收集材料变事前介入,事中参与的新的档案管理理念,档案工作人员只有思变、求新的意识,才能以超前的意识、超前的节奏、超前的服务赢得利用者的满意,才能让档案工作在社会上“热”起来。
2.2档案工作管理模式的创新
长期以来,许多传统的做法和管理模式对做好不同时期的档案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传统做法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必须对此进行创新,其中包括档案工作主要环节和一些具体操作手段的创新,要在立卷方法上创新,尽量简化档案部门长期推行的一些繁琐,呆板的操作步骤,如从组卷方式到装订方法上考虑。怎样做到既不影响日后调档利用,又能尽快完成归档程序,取消一些繁琐的不必要的环节和步骤,尽量缩短立卷归档周期。这样,也便于推行部门工作,就是在平时的抄抄写写、装装订订的工作中,档案工作者也要善于思考,多动脑筋,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搞一些小革新,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目前,许多档案部门都将计算机应用于档案管理,但多数仅限于各类档案目录的输入输出或检索而在档案管理其它方面的应用则较少,其实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如采用条形码来代替档号,既安全可靠,又方便快捷,可大大提高惜阅归还档案的速度。类似这种借助计算机来完成原本较繁琐的手工操作的方法应该是很多的,因为无论是档案业务管理工作,还是档案信息的交流都可以应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化管理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2.3服务创新,与时俱进
信息化时代,文件与档案工作的服务方式、内容,与传统档案利用服务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创新空间。
创新之首,即树立信息服务的理念。信息系统深入、 广泛的应用,形成了质优量大的电子文件信息资源。信息系统用户群体越多,对信息服务的要求就越多、越广,因此,档案工作人员首先要树立信息服务的理念。
信息服务强调主动服务。档案部门要对信息产生的来源、信息共享的需求保持高度敏感,要经常动脑筋、想办法去收集信息,调查了解系统用户潜在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策划、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服务内容和范围、形式,有计划地对电子文件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加工,并转化、制作成信息产品,提供服务。
在信息服务方式上,一方面要充分考虑用户对信息利用的需求,提供面向用户的信息利用平台。另一方面,在对信息需求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专题,收集、筛选、深层加工相关信息,以先进技术为依托,将专题信息制作成光盘,形成信息产品,为企业领导和业务部门提供信息服务。第三是为有远程信息利用需求的用户,提供跨越空间、时间的信息服务。
2.4管理队伍的建设
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应是以人为主体的创新,归根到底要依靠“人”来推动,同时也是为了促进“人”的更好发展,从而实现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高度重视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一是培养敬业精神。敬业是创新精神的基础。档案工作者要热爱事业,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设想,而且不满足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不断进行档案工作的探索和创新。二是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档案工作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在此基础上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善于提出新办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勇于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和管理模式,在档案业务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三是培养求实的科学精神。档案工作者要准确把握所面临的新形势和自身发展的新情况,学习总结富有创造性的先进做法和成果,用求实创新的精神把握档案事业发展规律,勇于探索和实践,创造性地開展工作。
总之,档案工作者无论是在业务工作方面,还是在管理服务工作方面,都要努力做到不断创新,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新,这样档案工作才能有高度、有特色,才具有生机和活力,从而实现档案工作的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档案管理;创新工作;可持续发展
档案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通过档案工作的创新,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我们的档案事业适应和服务于社会各项事业;才能使档案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促进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跟上当今和未来世界发展的步伐。实现档案管理创新的途径包括思想意识的创新、管理方式的创新、服务方式的创新和管理队伍的建设等方面。
1.创新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首先,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思想武器。根据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勇于和善于不断创新,才能使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才能不断进步。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档案工作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事业,必须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创新,才符合马克思主义创新的本质。
其次,创新是时代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社会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知识创新,知识经济社会必然是以知识为基础,以高科技为支柱,以创造性的智力为依托,依靠知识和信息进行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对档案事业的传统格局和传统的运作方式提出了许多新的需求。
1.1是利用档案信息的需求
现今提供利用的档案,不仅有文书档案,也有科技档案、专业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以及从档案原件中提炼、加工出来的档案信息。要求能够快捷、方便地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种档案信息需求的大潮,已经开始冲击档案传统的服务方式。
1.2是扩大档案资料的收藏和管理范围的需求
随着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广泛运用,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档案室不仅要接收和管理传统的纸质档案资料,而且还要接收和管理电子形式的档案以及多种新型载体的档案,这种趋势已越来越明显。
1.3是从服务方式上看,除要求提供档案原件进行摘抄外,还要求提供不同载体档案的修复、保护、复制服务
而且这种需求已形成较高的呼声,在这样的情况下,—味因循守旧,必然会被知识经济社会淘汰。时代要求档案工作必须打破常规,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广大档案工作者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又要在行动上主动探索,更要在实践上积极创新,才能使档案工作跟上形势的发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把握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途径
2.1档案工作管理工作思路的创新
新世纪之初,江泽民同志曾告诫全党全国人民“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关键在于创新。我们不但要加强科技创新,而且要加强体制创新、政策创新、观念创新。”思想支配行动,创新行为来源于创新意识,创新行为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做支撑。档案管理长期单调而枯燥的工作方式,传统而落后的工作方法,使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激情。他们墨守陈规,按传统办事,日常的档案工作也是几十年一贯制——立卷、归档、转递、借阅等。而对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要哪方面档案材料、灵活的用人机制要求什么样的管理办法与之相适应,如何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等,却一概不知或根本不想知道,更谈不上档案工作如何主动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市场。服务的滞后和被动,必将使档案工作失去市场和活力。要改变档案工作的此种现状,就应努力使档案部门变被动为主动,树立档案工作由事后收集材料变事前介入,事中参与的新的档案管理理念,档案工作人员只有思变、求新的意识,才能以超前的意识、超前的节奏、超前的服务赢得利用者的满意,才能让档案工作在社会上“热”起来。
2.2档案工作管理模式的创新
长期以来,许多传统的做法和管理模式对做好不同时期的档案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传统做法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必须对此进行创新,其中包括档案工作主要环节和一些具体操作手段的创新,要在立卷方法上创新,尽量简化档案部门长期推行的一些繁琐,呆板的操作步骤,如从组卷方式到装订方法上考虑。怎样做到既不影响日后调档利用,又能尽快完成归档程序,取消一些繁琐的不必要的环节和步骤,尽量缩短立卷归档周期。这样,也便于推行部门工作,就是在平时的抄抄写写、装装订订的工作中,档案工作者也要善于思考,多动脑筋,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搞一些小革新,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目前,许多档案部门都将计算机应用于档案管理,但多数仅限于各类档案目录的输入输出或检索而在档案管理其它方面的应用则较少,其实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如采用条形码来代替档号,既安全可靠,又方便快捷,可大大提高惜阅归还档案的速度。类似这种借助计算机来完成原本较繁琐的手工操作的方法应该是很多的,因为无论是档案业务管理工作,还是档案信息的交流都可以应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化管理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2.3服务创新,与时俱进
信息化时代,文件与档案工作的服务方式、内容,与传统档案利用服务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创新空间。
创新之首,即树立信息服务的理念。信息系统深入、 广泛的应用,形成了质优量大的电子文件信息资源。信息系统用户群体越多,对信息服务的要求就越多、越广,因此,档案工作人员首先要树立信息服务的理念。
信息服务强调主动服务。档案部门要对信息产生的来源、信息共享的需求保持高度敏感,要经常动脑筋、想办法去收集信息,调查了解系统用户潜在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策划、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服务内容和范围、形式,有计划地对电子文件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加工,并转化、制作成信息产品,提供服务。
在信息服务方式上,一方面要充分考虑用户对信息利用的需求,提供面向用户的信息利用平台。另一方面,在对信息需求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专题,收集、筛选、深层加工相关信息,以先进技术为依托,将专题信息制作成光盘,形成信息产品,为企业领导和业务部门提供信息服务。第三是为有远程信息利用需求的用户,提供跨越空间、时间的信息服务。
2.4管理队伍的建设
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应是以人为主体的创新,归根到底要依靠“人”来推动,同时也是为了促进“人”的更好发展,从而实现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高度重视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一是培养敬业精神。敬业是创新精神的基础。档案工作者要热爱事业,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设想,而且不满足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不断进行档案工作的探索和创新。二是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档案工作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在此基础上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善于提出新办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勇于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和管理模式,在档案业务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三是培养求实的科学精神。档案工作者要准确把握所面临的新形势和自身发展的新情况,学习总结富有创造性的先进做法和成果,用求实创新的精神把握档案事业发展规律,勇于探索和实践,创造性地開展工作。
总之,档案工作者无论是在业务工作方面,还是在管理服务工作方面,都要努力做到不断创新,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新,这样档案工作才能有高度、有特色,才具有生机和活力,从而实现档案工作的持续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