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5454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園文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抓手。如何构建校园文化体系是县域中小学的重要课题。甘肃省会宁县立足本县教育实际,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从四个行动层面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了具有县域特色、可供推广和借鉴的中小学校园文化体系。
  一、主旨:校园文化发展演进
  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校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它们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校园文化的特殊影响力。
  校园文化最早由美国学者华勒提出,将其定义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1]。20世纪80年代中期,校园文化在国内大学校园兴起,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进入21世纪,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2006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7年又启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使校园文化建设再次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
  二、背景: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
  学校教育,德育为首;育人先育德,育德靠文化。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要使学生的发展趋于“真、善、美”的目标,最恰当的方法莫过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诗意、智慧、友爱和快乐的校园文化环境[2]。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中指出,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将“文化育人”作为创新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之一。因此,研究并构建具有创新特色的校园文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
  2.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会宁县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会宁县是一个地处大西北的国家级贫困县,在艰苦的环境中却走出了一条“薄弱经济办大教育”的成功之路,孕育出“三苦两乐”的会宁教育精神取得了辉煌的教育成就。但会宁教育也面临四大困境:一是教育教学仍然聚焦于智育的思维怪圈;二是教育质量提升存在瓶颈,难有新的突破;三是校园文化的传承、发展存在断裂现象;四是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升中小学生核心素养亟需新的发展举措。对此,会宁县提出了“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战略思路。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要实现学校内涵发展,就必须重构中小学校园文化体系。
  三、目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行动的目的:一是在理论和政策的支撑下,通过调研形成契合中小学实际的校园文化建设标准;二是以具体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践活动,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三是构建中小学校园文化标准体系,培育校园文化特色;四是提供可借鉴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四、过程:校园文化建设行动的具体策略
  一是编制方案,拟定标准。成立了案例组,系统研读了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最新理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专家作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专题报告,深入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完成了《文化引领促内涵,课改驱动求质量》的考察报告。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会宁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拟定了《会宁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标准》。
  二是培训引领,形成共识。案例组以“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构建”为专题,分层次、分系列对全县中小学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和学生进行培训,用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和策略指导具体实践工作。
  三是行动研究,实践创新。案例组以“四个行动”为模块,进行校园文化创新研究和实践,构建了中小学校园文化标准体系,探索并形成了契合县域中小学实际的校园文化建设策略。行动一:确立文化主题,提炼校园精神文化。举行了全县中小学校园精神文化作品系列展评活动,并将展评成果汇集成书。行动二:赋予文化韵味,建设校园物质文化。以校园精神文化为统领,从建筑物造型、建筑物命名、楹联铭赋、人文景观、校园绿化、环境美化六个方面彰显校园文化色彩,体现育人功能。行动三:打造文化品牌,构建校园行为文化。以思想性、序列化、课程化、主体性和情趣化为原则,打造品牌活动,构建个性化的行为文化。如“学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中华礼仪”“我们的节日”“寻访会宁文化,激发爱国情感” “四位一体阳光大课间”“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已极具品牌特色,被省内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多次报道。行动四:彰显引领功能,建设校园制度文化。以人为本,建立并完善学校制度,特别是在教师道德修养、专业发展、业绩评定,以及学生习惯养成、全面成长、综合素质测评等制度中重点体现人文情怀,让每一项制度彰显文化魅力,发挥制度的保障、引领、激励和评价功能。
  四是总结提升,完善体系。在进行上述四大行动的同时,挖掘四大行动之间的内在关系,形成了中小学校园文化体系构建思路和行动策略专题论文《“形散神聚”——县域中小学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策略》,并申报了“县域中小学校园文化体系构建行动研究”课题。
  五、结果:校园文化建设行动成果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行动实施以来,历经6年,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编制了《会宁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了《会宁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标准》,引领和推动全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二是构建了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标准体系,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策略,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优化了育人环境,《教育之魂——会宁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文化荟萃》即将汇集成册;三是形成了中小学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如会宁县第一中学的科技人文特色,会师初级中学的艺术社团建设等;四是创建了24所市级校园文化示范校和44所县级校园文化示范校。
  参考文献
  [1]张东娇.论学校文化的双重属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6(2):37-42.
  [2]韩淑珍.生命教育:感受生命成长的意义[J].教育,2017(10):76-77.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后,沈阳市大东区辽沈街第二小学以此为蓝本,坚持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观,强调以儿童的发展为本位,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国家课程架构为基础,以完整的核心素养为价值追求,确立了“三大板块 六大核心素养课程体系 N项主题学科整合课程”。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课程整合  沈阳市大东区辽沈街第二小学秉承“办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做最好的自己”
思维导图是展现发散思维的一种高效图形工具,它运用图文结合的技巧,把多重主题关系用清晰明了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关键词与图形图像建立起对应的记忆链接,再利用思维规律,发挥左右脑的相关功能,形成逻辑与想象、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均衡发展。  习作教学也需要运用发散思维,因而可以将思维导图引入其中,通过有效的可视化思维工具,将习作的想法巧妙地“画出来”。这样,不仅能对作文思维过程进行更细致的剖析与层级展示,还可
当今世界,从知识教育走向素养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它决定一个人的终生发展,而提高核心素养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一代代人提供了丰厚的滋养。那么,能否通过有效的途径,将提升核心素养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在此以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的传统节日实践课程为例,与大家分享说
洪嘉兴,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三社小学副校长,厦门市级骨干教师、厦门市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坊成员,集美区教坛新秀、集美区叶秀萍名师工作室成员。多次在市区级教学、论文比赛中获奖。先后被评为集美区优秀辅导员、集美区中小学优秀班主任、集美区优秀教师。多篇论文发表于各级教育期刊。原创微信公众号“加减学语文”,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摘 要]中国的古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既可受到历史文化熏陶,提
董一菲诗意语文工作室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董一菲老师的引领下,以近千名诗意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石,多角度实践研究,努力丰富并完善诗意语文理论的内涵及外延,对中学诗意语文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探索。  “中学诗意语文课堂教学范式建构与研究”成果是“董一菲诗意语文”的里程碑,也是众多诗意语文教師智慧的结晶,必将为更多心向诗意的语文教师提供成长助力。这一成果受邀于2018年11月和2019年11月
E-Leaming(以下简称E学习),即数字化学习,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开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强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发现学习,其核心理念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那么,就语文学科的议论文教学现状来看,如何才能与E学习模式巧妙结合起来呢?  一、议论文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除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结构和最小组成单位。学生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班级内度过,所以班级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实施者,因此,在班级内开展丰富多彩,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有所收获的活动,就成了班主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小学生的年龄处于7~12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生性活泼,喜欢涂涂画画,尤其对于感性的色彩鲜艳的东西感兴趣,喜欢一切美好
莫维,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教科研主任,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大连大学兼职导师,大连市骨干教师,大连市科研优秀教育工作者。主持市级课题一项,参与全规办教育部重点课题一项,主持大连市级课题一项,有多篇文章在各级刊物发表。  [摘 要]语文教师可以从明确课程改革、制定教育评价标准和扎根教学实践三个方面,以课堂作为教学实践的主阵地,通过有效教学、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落实对学
继2013年成功创建辽宁省教育强区以及2014年通过国家级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区评估之后,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于2017年紧紧围绕“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主题,牢固树立“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发展”的思想,全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  一是全区各校园以协作化办学为抓手,积极推进新课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了成员校之间特色化的教育资源共享,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学校育人的主阵地是课堂,核心素养的培育和课堂教学息息相关,教师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平台和机会,引导其在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方面有所收获,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语文学科的审美对象主要是言语作品,这决定了语文学科独特的美育功能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