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文化 提升核心素养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fani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从知识教育走向素养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它决定一个人的终生发展,而提高核心素养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一代代人提供了丰厚的滋养。那么,能否通过有效的途径,将提升核心素养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在此以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的传统节日实践课程为例,与大家分享说明。
  一、课程设计
  1.设计思路
  传统节日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蕴含着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资源。有研究表明,中国儿童越来越热衷洋节日,而对中国传统节日知之甚少。面对这一现状,学校如何开展生动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思考,需要创新。
  基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需求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需求,学校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课程改革同步,设计了“根植传统”的节日实践课程。课程设计以学生为核心,强调体验式、生活化、多学科融合,将课程活动化,将活动课程化,让学生在欢快的节日氛围中,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传统精髓,丰富人文素养,学习知识,习得技能,了解历史,了解习俗,自然产生家国情怀、感恩之情、奋进之心。
  学校基于一校多址、各校区生源不同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校区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家校合作的资源,开展适合各自校区的传统节日实践课程。
  2.实施步骤
  (1)统计梳理课程资源。以学生们熟悉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传统节日为基础,细致梳理二十四节气和区域民俗,整理相关图文和影视资料,深入挖掘传统节日各自的独特习俗。首批课程选取学生们都熟知的节日,以学生为中心,注意课程设计的体验式和趣味性,把模拟节日与现实过节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节日实践课程中切实感受节日民俗优秀的传承内涵,家校合作,引导学生有意义地过节。
  (2)提炼节日思想内涵。如喜迎春节(阖家团聚);圆满元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系清明(对先人的追忆敬仰);品味端午(爱国情怀);浓情中秋(思乡怀亲);感恩重阳(孝敬老人,祝福长寿)。
  (3)挖掘节日教育意义。挖掘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教育意义:热爱生命,追求健康的人本精神;敬祖孝先,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勤劳勇敢,刚健有为的自强精神;弘扬正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贵和尚美,团结和睦的心理追求。
  (4)注重课程的展现效果。充分利用学校的信息化环境和多媒体资源,以高品质视频为核心资源要素,力求实践课程展现得生动有趣。
  3.具体措施
  搜集整理大量传统节日的资料,组织各学科教师一起学习,鼓励教师依据自己的学科特色,组织出与每个节日有契合点的教学内容。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生动、有趣、有益的课程活动。
  一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年级不同、认知和接受能力不同,设计有针对性的节日课程,使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与风俗习惯。二是因地制宜:根据学校设施、校内及周边环境等情况,发现或创造与节日相关联的代表元素,从身边事物起实践体验,体会传统节日的现实魅力。三是家校合作:每次节日课程实践活动,都会邀请家长代表参加,共同走进课堂,共同活动学习,共同传承文化。四是网络化实践课程:将规划好的节日实践课程网络化,学生、家长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课前、课中、课后有效参与和反馈,并将过程记录下来。
  以端午节课程为例。课程主题线索:了解端午节的故事—端午实践与体验—用艺术形式表现端午节的习俗。主题目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知道该节日是为了纪念屈原,纪念他的忠君爱国,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积极参与包粽子、做香袋、泥塑、画团扇等活动,体验端午节特有的民俗,增加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板报、橱窗展览等形式表达节日体验和感受,增加自信与表现力。
  二、课程成效
  传统节日课程的实施,在学校已经颇显成效。一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得到了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有效践行;二是学生增长了知识,收获了快乐,丰富了情感世界,鼓舞了精神,全面提高了素养;三是全校形成合力,创设了浓厚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激发了师生、家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高度关注;四是引领各学科教师深度探究思考,学习实践,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五是以点带面,触类旁通,促进了其他课程的改革与探索,促进了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
  三、课程思考
  全面渗透。传统节日实践课程的学习覆盖到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班、每一名学生,课程的策划、组织、实施涉及到每一名教师,师生共同成长。
  知行统一。传统节日以年复一年的特点循环出现,要依据不同时代、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每一年的节日教育,內容做到螺旋上升,让学生能够知行统一。
  精神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要与精神的塑造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从而树立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的价值观念,塑造中国精神。
  科学认识。在课程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民族的根,认识文化的意义,引导学生自觉关心传统文化,发现对于自身、家庭、社会、国家有积极意义的历史文化内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学科融合。打破一门学科讲到底的模式,在一个课程里,围绕一个节日,找准各学科与传统节日相契合的知识点,进行多学科知识的渗透,让学生感受到新学习方式的乐趣。
  家校协同。传统节日实践课程离不开家长的参与。重视家长资源的开发,借此活动营造家校统一的教育氛围,发挥家庭的关键影响作用,是本课程的重要基础。
  过程记录。节日实践课程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更多学生体验、家长参与的场景,而且课程是系列化的。有效记录课程的关键环节,做好分析统计,提炼核心要素,搞好课程开展的理论研究,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校系列校本课程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人始终是节日的主体。在节日实践课程中,学生不但可以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有趣,更可以全面提升核心素养,为一生助力。
其他文献
将颜色和食物的属性聯系起来,以颜色来分辨其安全或危险,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人在幼年时期,对颜色和味道十分敏感。丰富的视觉和味觉刺激会激发孩子认识世界的兴趣,培养孩子的美感,发展孩子的智力。  一、课程重点  本节课将颜色和味道结合起来,通过制作不同颜色的食物汁,品尝不同颜色食物汁的味道,将各种颜色混合起来观察得到的新的颜色,并且运用这些颜色创作图画,来加深学生对颜色和味道的认识,锻炼他们的感知能
近年来,一些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非学历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社会反响强烈。为迅速遏制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规定和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决定联合
自2006年起,山东省新泰市就开始探索“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检测”四大环节相贯通的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深度变革的范式,构建“一校一品、一师一格、一科一模、一生一案”四核驱动的区域教学样态,建构融合与创新并举的区域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的理念,取得了良好成绩。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泰市持续开展以“目标教学”“以学定教·学案导学”为序列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推动了全市教
多年来,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一直以“培养积极上进的现代公民”为育人目标,以“探索有情怀有温度的责任教育”为办学理念,积极推进综合素质评价下研究型课程的建设,着力打造新时代基础教育领域的品牌学校。  一、“责任 ”:研究型课程的改革基础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核心要义。为此,学校在特色办学的实践探索中,构建了以“责任 ”为核心的复合型素养培育课程体系,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帮助、搭
[摘 要]在学校建设中,打造学校鲜明特色,既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彰显学校生命力,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从打造特色学校不应一味跟风,而应注重创新,化无为有,彰显原创性;应深挖潜能,化隐为显,强化内生性;应溶释渗透,化点为面,着眼全面性;应立足校情,化一般为个别,凸显差异性;应提炼升华,化个别为一般,增强普适性五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学校建设;特色学校;创新;转化  在学校建
长期以来,上海市松江第四中学坚持以美术学科为抓手,积极探索美术特长教育为主的尚美实践教学,取得了很好的实绩,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以美术教育享有盛名的特色中学。在几十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学校认真挖掘美术教学中的正能量元素,拓展美术教学的审美载体,用美滋养校园文化,用美熏陶学生心灵,用美提升学校品质。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学校积累了大量“尚美素养教育”的实践经验。  一、“尚美素养教育”是什么  由于历史
2019年5月29日,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召开。会议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30日视察海淀区民族小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回顾总结了5年来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历程,研讨了新时代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田学军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于2017年3月启动“学生视力健康计划”,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开展近视防控工作,以“医教结合、科学干预、家校携手、合力推进”的工作思路,在眼视光研究专业力量的支持下,为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了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开发了家、校、政府部门共用的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平台。在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下,伍家岗区已先后出台了两套近视防控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学校、家长、学生在近视防控工作中的责任和义
[摘 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后,沈阳市大东区辽沈街第二小学以此为蓝本,坚持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观,强调以儿童的发展为本位,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国家课程架构为基础,以完整的核心素养为价值追求,确立了“三大板块 六大核心素养课程体系 N项主题学科整合课程”。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课程整合  沈阳市大东区辽沈街第二小学秉承“办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做最好的自己”
思维导图是展现发散思维的一种高效图形工具,它运用图文结合的技巧,把多重主题关系用清晰明了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关键词与图形图像建立起对应的记忆链接,再利用思维规律,发挥左右脑的相关功能,形成逻辑与想象、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均衡发展。  习作教学也需要运用发散思维,因而可以将思维导图引入其中,通过有效的可视化思维工具,将习作的想法巧妙地“画出来”。这样,不仅能对作文思维过程进行更细致的剖析与层级展示,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