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阅读现状和成因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23196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报刊上出现一种新的提法:将人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称为“第一文化”,掌握电子计算机语言称为“第二文化”,而“第一文化”是获得“第二文化”的前提和基础。这种提法,明确了阅读能力的根本性和重要性。
  一
  高中阶段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而现在高中生的阅读现状如何呢?高中生是不是理所当然地重视阅读呢?我执教高中多年,对高中生的阅读现状深感忧虑。
  首先,一些学生认为经典止步于概念,和“我”无关。
  在传统的概念中,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四大名著、传统礼仪、国外经典等是课外阅读的首选,但现在这一概念和这些书籍一样只能停留在传统中。这些书籍出现在学生书桌上的可能性很小,即使有学生偶尔翻看,也因目标不明、思考不深而带有很大盲目性,真正读并精读的很少。还有很多学生一说到某名著,就通过相关影视剧去了解,把影视剧和原著等同看待,无法在真正的阅读中培养出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其次,有的学生认为阅读只关涉功利,和美无关。
  说到阅读,一般会理解为课外阅读。但实际上,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所谓的课外阅读就是看看与学科有关的辅导书或者参考书,再或者一些帮助学生应考的报纸期刊。还有一些学生会看看一些文学性强些的期刊,但出发点极有可能是积累写作素材。真正的思想碰撞、心灵交流、可以给人带来终身难忘的美的阅读体验的纯粹阅读对学生来说很遥远。
  二
  以上所列情况近年越来越趋向于严重。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些情况?为什么在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中,阅读很难占有一席之地呢?这个责任学生有,但绝不该完全推到学生身上,起着导向作用的语文考试及语文教师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高考成功,是所有学子的终极目标。进入高中阶段,高考更是日常教学的指挥棒。高考的考试范围,就是语文教学的活动范围。这样一来,语文教学包括阅读教学被严格控制在一个狭窄的藩篱之内。随着近年来不少教学者对阅读题型的深入研究,针对不同题型,会有不同的答题公式,一切都像模式化发展。而所谓的阅读课,主要活动就是让学生熟知阅读题各种题型及答题模式,带领着学生熟悉游戏规则,以期在特定时间之内完成那些专家学者挖空心思搞出来的匪夷所思的思考题。在这样一种教学中,学生是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在被动阅读着。阅读对他们来说,意味着“题海”,代表着“机械”,什么读书的乐趣和美感、启迪心智、提高感悟等读书本意都荡然无存,即使偶尔心中闪过一丝喜悦,那也是来自于对多捞一分的期盼。恶性读书,恶性教学,恶性出题,恶性考试,这一系列的“恶性”曾被林语堂先生斥为“烹金鱼煮白鹤”。可以说,语文考试的导向作用从某种角度扼杀了阅读给学生带来的美感。
  现在的高中生普遍阅读范围窄,语文素养低,应该说语文教师也是难辞其咎的。这里面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而最重要的是客观因素。在智育第一、高考第一、升学率第一的大环境中,语文这门课被推到一个极其尴尬的位置上。由于学科的特点,提高语文成绩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轻而易举实现的,而阅读更需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这一特点与追求效率的高考训练是背道而驰的。于是,有些班主任、非语文科任课教师及学生家长对学生的阅读采用围追堵截的手段,认为阅读课外书籍就是心有旁骛,认为语文书就是学习语文的唯一用书,逼迫学生“从一而终”,甚至对这“一”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以至于语文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小六子”。为了改变这一尴尬处境,语文教师不得不舍本逐末,无心也无暇去带领学生正儿八经地感受文章的美,而是不厌其烦地条分缕析,从内容到结构,从段意到主题,从修辞到表达,每篇文章都被分割成条条块块,每位语文教师都争当善于“解牛”的“庖丁”,醉心于追寻解剖的种种技法,陶醉于把这种种技法当作挖分秘笈传授给学生。在微观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了,已经很久都没有和学生一起,用心去体会一朵花、一眼泉、一挂瀑、一片帆给人带来的整体美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一新理念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绝不能漠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而在很多的语文阅读课堂上,学生的这一主体地位是没有得到体现的。
  三
  鉴于以上情况,高中生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同样疲惫的语文教师的陪伴下将阅读这条路越走越窄。很多时候,语文教师应该问问自己,难道我们的阅读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高考中多得两分,在高考后对阅读厌而远之吗?我想所有的语文教师都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梁启超先生认为:“一个人不管是做什么的,工作之余,随时可以获得愉悦的事莫过于书籍。”而阅读不仅仅是“书面文化的消费过程”,更是“人类素质生产的过程”。这就说明,一个人在学生时代能否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是一件人生大事,将会影响一生的走势和发展。只要稍加留心,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事业有成的作家、学者、科学家在青少年时期都有过大量自主阅读的经历,可以说是自主式阅读铺就了他们的成才之路。语文教师肯定不会希望自己培养出的学生在阅读素养方面个个腹内草莽。因此,当务之急,语文教师应把眼光放长远,正确地处理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高考的关系,在两者间找到平衡点。
其他文献
传统语文教学必须转轨到创新教育上来,综合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如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巧、基本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及审美意识,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正确看待教师的作用  1.要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正确看待教师的作用。教师是连接知识和学生的纽带。教材是语文知识的集中体现,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采用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让学生轻松地从教
摘 要: 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对美的形态的认识也有着特殊的感受,每个民族审美的观念都有着重要内涵,既表现了每个民族特殊的美的价值观,又浓缩了该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民族文化心理特质,是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发展。  关键词: 传统美 现代设计 平面设计 室内设计 工业产品
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文言文,在推动国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大的分量,近年来更是有增无减。但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方式过于死板,“串讲式”教学使得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能力,严重制约了这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被提上日程,值此之际,如果教师还是以旧的教学方法去教学
人类正步入对话时代,“对话”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成的状态,成为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一个新的时代会使教育精神的内涵获得极大的丰富,“对话”将会发挥它在当代教育乃至未来教育中的价值。那么何谓语文对话教学呢?如何进行语文对话教学呢?我尝试根据对话教学的原理,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阐述语文对话教学的内涵、特点、原则、实施策略、中学语文对话教学的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旨在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
目的回顾性研究间歇发作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 UPJO)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统计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并诊断为间歇发作性UPJO的患儿,定义间歇发作性UPJO为腹痛发作时检查证实存在急性肾盂肾盏扩张,而缓解期肾盂肾盏扩张减轻。排除手术导致的UPJO,排除UPJO合并肾发育不全及输尿管多处狭窄,排除UP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愈发感到,创设适当的情境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它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如果长时间在教师的语文教学中机械重复地学习,必然会导致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厌学情绪。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改变学生“厌学”情绪,并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那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潜能
创设问题情境在启发式教学中广被采用,特别是在语文学科的文言文教学当中。实践证明,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不可否认,在文言文教学这一领域,我们往往把重心放在疏通字、词、句上,而把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当作附加物,为此,或泛泛而言,或三言两语了事。这就难免把学生导向只关注文言词语的把握,片面地认为学习文言文该懂得的就是这些,而无暇顾及文章中思想内容方面的精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从此处可以知道: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语感,是一种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