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比喻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i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比较抽象的概念、术语、知识点、原理等,我们可以恰当地引用“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何运用比喻化解教学疑难,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比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85-1
  一、运用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直观比喻
  老师要注重生活的积累,善于观察联想,利用身边生活中的直观结构,类比生物课程中的微观结构,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化解疑难。
  案例1:植物细胞的结构:植物细胞像颗夹心糖、植物细胞(糖)、细胞壁(外包装纸)、细胞质(夹心物)、细胞膜(内包装纸)、细胞核(夹心)。
  案例2:生物体中相关能量物质的总结:ATP——零花钱,直接用,相当于平常口袋中的钱,随用随取;磷酸肌酸——家中的钱,转移用,可先支取;糖类——活期存折,只要用随时支取;脂肪——定期存折,储备用,轻易不取。
  案例3:将DNA比喻成导演,而将蛋白质比喻成演员,因为DNA决定生物体的一切,而蛋白质表达生物体的一切。
  经过恰当的比喻,死板的概念变成了身边常见的东西,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能力。难怪学生自豪地说:这些概念我一辈子也忘不掉了。
  二、用文字语言进行描述的比喻
  这种方式不拘泥于格式,运用起来比较方便,学生也容易理解,运用恰当新颖的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让人记忆深刻,增强讲课的艺术魅力。
  案例1: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通过媒体展示整个过程,尽管很形象生动,但学生不能理解其中的本质,需要引用一些恰当的比喻来理解。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并且注入了DNA,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去。我们可以描述成噬菌体给大肠杆菌打了一针,将自己的DNA打进去,把包裹在外的衣服——蛋白质外壳扔在外面。DNA在大肠杆菌内复制并且合成新的蛋白质外壳,可以说成,噬菌体的DNA是一个侵入者,运用大肠杆菌的场所、原料、能量、酶等等一切以自己的DNA为模板,合成自己的DNA和自己的蛋白质外壳,再组装产生自己的后代小噬菌体。噬菌体只提供模板DNA,其他的一切全是大肠杆菌提供的,然而最终的产品全是子代噬菌体,这一个难点就解决了。这样学生就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
  案例2: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两个名词解释特别难懂。其一,二氧化碳的固定;其二,C3的还原。
  二氧化碳进入叶绿体基质中,还原氢和ATP,不肯与二氧化碳反应,嫌它太丑,这时化妆师C5出来帮助二氧化碳化妆,一个二氧化碳和一个C5在酶的作用下化妆成2个C3;还原氢和ATP再与2个C3反应,还原氢的作用正好将2个C3还原出一个C5和将二氧化碳与氢生成一个碳水化合物,其中ATP将能量转移给碳水化合物储存起来。
  案例3:DNA控制蛋白质合成时,包括转录与翻译。DNA比喻成领导者,住的场所当然为细胞核,蛋白质为老百姓主要住在细胞质里,mRNA是中介人,将DNA的信息传递给蛋白质。DNA发号信息则为转录,即由DNA合成mRNA,将DNA的信息先传递给mRNA;而mRNA要将信息传递给蛋白质,则由细胞核跑到细胞质的核糖体中指挥蛋白质合成,完成基因的表达过程。
  三、让学生自身参与比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巧用类比的同时,把学生自己列入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让每位学生充当教学内容的关键分子,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而且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极大的兴趣,难点突破的自然流畅。
  案例1:必修1中,蛋白质相关知识点的讲解。首先,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的理解。把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比喻成我们一个人,一只手臂是氨基,一只手臂是羧基,两条腿是氢,头是R基,中间的身体是C原子。文字描述起来很好理解,氨基和羧基都连接在同一个C原子上,氨基酸不同的原因在于R基不同即每个人的头不同。其次,若有m个氨基酸,n条肽链,则脱水数为m-n;至少含有n个氨基,n个羧基。氨基酸可以看成一个人,则脱水缩合可以比喻成两个人手拉手,脱掉一个水,形成一个肽键,还有两只手没有用。分别请3个人、4个人、5个人、6个人手拉手,总共4排队;慢慢总结出每排脱水数分别是2、3、4、5;每排队的两边都有一只手是闲着的,没有手拉手;即每条肽链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在最两边。通过学生排队手拉手形成肽链的比喻,氨基酸相关的计算题目就通俗易懂,特别简单。
  案例2:神经系统中有好多名词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如:轴突、髓鞘、神经纤维、神经等。根据神经纤维的概念(轴突或长的树突及套在其外面的髓鞘构成神经纤维),学生也可以形象地把它比做一个人,头发就是树突,脸就是胞体,头砍掉,剩余的部分为轴突,脚砍掉后,剩余的部分为神经纤维,也是神经元最长的部分,脚为神经末梢。
  比喻往往可以缓解课堂气氛,调节教学节奏,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运用比喻,注意组织教学,保持课堂的严肃性和科学的严谨性,以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其他文献
凯特·哈德森是著名影星戈尔迪·霍恩的女儿,在其明星妈妈以及明星继父库尔特·拉塞尔的耳濡目染之下,她初闯大银幕就有不错的成绩,2000年出演《成名在望》已经让众人眼前一亮,美国《人物》杂志曾评选过“全球100位最美封面人物”,哈德森奋勇夺冠。
随着医学发展、社会进步,医患之间的关系,从以往医生处于主导地位,逐渐趋向于共同参与,共同配合。维护儿童健康,不仅是医生的职责,父母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如何使医患交流更顺畅?怎样做才有利于疾病康复?面对孩子的健康大事,家长不妨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 与医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不少父母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了解孩子病情,但由于教育背景局限,单凭书面知识很难完整理解疾病状况,常
摘要:学习是人的身体、智力和情感协调互动和共同作用,对事物进行认知和把握的过程。我校根据区教研室“友善用脑”的理念,对初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调查,主要从学生的认知倾向、思维类型、学习快乐度三个方面入手,了解学生学习素质等基本状况,从而探寻教学改进的基础环境,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关键词:学情;调查;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
摘要:怎样的教学才能更便于学生实现知识链接?教指导学,教促进学,教顺应学,使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统一,教师的教学预设和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两条主线贴合并轨,达到应学而导。以《找规律》三个片段为例,笔者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有效选择、巧妙运用相关素材,放大素材功能,真正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自然流畅。  关键词:用活教材;顺应学生;引导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
摘要:儿童早期语言和阅读的条件、环境、能力与他们未来的阅读能力以及所有学业成就存在很高的关联度。“择书如择友”,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不光要考虑多元的价值、多元的形式、多元的审美,更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关键词:阅读内容;多元整合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62-1  幼儿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阶段,他们的阅读心理与成人存在着巨
引人怀旧的MSN  “在他失去音讯的六个月后,她有了一次约会。是在网上征婚网站认识的陌生男子,看过照片,MSN聊天过一段时间。他也是漂泊在上海,做软件开发,在张江工作,职业和收入尚可,有结婚的意愿。他们约在太平洋百货的二楼咖啡店……”  曾经名噪一时的作家安妮宝贝无意中记录下了MSN那段风光的日子:MSN一度是高端的象征,办公室白领曾经每天上班都要开电脑、倒茶、上MSN。不过,在今天,如果谁还用M
摘要:本文结合课例,从课前精选语言素材,课上体现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课后设计生活化的作业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将英语课堂“生活化”,让学生们在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中,不但感到亲切、自然,充满人情味,而且能使他们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得到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9-066-1  一、课前,精选生活化的语言素材,
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在信息传播中,能将人的各种感官调动起来,可以大大提高人们接受信息的效率。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媒体设备的普及,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利用和发展,对教育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已成为传统教学形式的重要补充手段。新课程改革对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建议,即:教学中应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戏剧教育,应基于学生兴趣,基于语文中的戏剧元素,以表演为抓手,在教学中渗透戏剧的内容和方法,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语文与戏剧的魅力,体验到合作与创作的快乐,提升学生文学与艺术的品位。  关键词:兴趣;表演;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3-067-1  杭州师范大学教科院汪刘生教授曾说过:“具有高超、卓越和精湛教学艺
摘要:词语教学也并非一定是循规蹈矩、枯燥乏味的。只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们多创新出一些课堂教学方式,便可以让词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抛弃传统的硬性教学手段,踏雪无痕,润物有方,也许可以开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新思路、新篇章。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词语教学;润物有方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9-044-1  一、妙趣横生学词语  1.换个偏旁,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