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人怀旧的MSN
“在他失去音讯的六个月后,她有了一次约会。是在网上征婚网站认识的陌生男子,看过照片,MSN聊天过一段时间。他也是漂泊在上海,做软件开发,在张江工作,职业和收入尚可,有结婚的意愿。他们约在太平洋百货的二楼咖啡店……”
曾经名噪一时的作家安妮宝贝无意中记录下了MSN那段风光的日子:MSN一度是高端的象征,办公室白领曾经每天上班都要开电脑、倒茶、上MSN。不过,在今天,如果谁还用MSN,他们往往需要面对一片灰暗的好友头像。
90后男生赵书怀是一个地道的网虫,与同龄人相似,第一款使用的聊天软件也是腾讯QQ,令人惊奇的是,他的笔记本电脑里也装着MSN,他解释说,主要是为了和海外的朋友联系,尊重他们的使用习惯。在赵书怀的眼里,MSN一身的毛病:经常登录不上,速度慢,界面简陋,有时感觉还不如直接用邮件来聊天。“不过,现在他们都开始用Skype了,聊天或者视频,都比MSN要方便。”赵书怀说。
赵书怀的姐姐在苏州一家日企当行政主管,当年用MSN的时候,才刚刚从大学毕业,在办公室当小助理。那一年,白领们大多对QQ不屑一顾,感觉不务正业的人才会用。而现在,它早已成为了企业里常用的工具。
当得知MSN可能会与Skype合并时,她特意用了一下MSN。她说,在漫长的登录等待中,她突然有种青春已逝的感觉,最后,她在自己MSN签名档写上了QQ号,写着补充一句:本MSN已死,请加本Q。接着,她把MSN软件从电脑里删掉了。
这样的情景最近一直在各个办公室里上演,如果不是因为MSN将被Skype取代的消息浮出水面,也许这个曾经热门的聊天软件早就被很多人遗忘在电脑硬盘的深处了。
赌注押在Skype上
11月6日,美国总统选举日,也是MSN回光返照的一天。除了社交媒体之外,MSN在那一天也迎来了高峰,微软在其首页上进行了一个非常大的推送,及时将当时选区内的情况公布出来,超过800万的用户使用了MSN及微软的另一款软件Bing。
但这依然不能阻止它被取代的命运。就在一天后(11月7日),美国微软公司证实,MSN服务将在2013年第一季度停止使用(除中国内地外)。这意味着,这一用户量曾超过3亿、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即时通信软件将成为历史。微软在中国内地继续支持MSN,是由于MSN和Skype在中国复杂的股权结构:MSN中国的运营权属于微软与上海联和投资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上海美斯恩公司。也就是说,如果微软在中国整合Skype和MSN,将面临复杂的架构调整。但有微软MSN中国区的工作人员透露,其实中国区MSN与Skype的整合也势在必行,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在之前的五年里,有关MSN消失的预言一直不断,最常见的一条,是由于用户体验越来越差,MSN将退出市场。
MSN最初的卖点,就是与微软系统有着良好的兼容性,使用起来方便快捷。那个年代,上网的费用昂贵、宽带网还不知道在哪,下载一部电影常常需要一天的时间,极简的MSN,仅仅能够满足基本发送信息的需要。随后的十多年里,因为微软的互联网业务一直停滞不前,而面对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络的兴起,微软MSN的用户体验越来越差,于是用户们纷纷选择用Facebook、Twitter取代MSN,那些新媒体公司也一跃成为互联网新贵。面对这样的局面,老贵族微软终于选择对MSN业务动大手术,以应对一些强势社交网络咄咄逼人的竞争:微软把赌注押在了Skype上。
关于Skype,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迈克尔·鲍威尔曾如此评价:“当我下载完 Skype,我意识到传统通信时代结束了。”当年,Skype以一家全球性互联网电话公司的身份在全世界范围内向客户提供免费的高质量通话,从而受到欢迎,逐渐成为国外网络通讯的主流软件。2011年5月11日,微软以天价85亿美元,收购了Skype。巨大的收购金额令市场瞠目结舌,而Skype也不负众望。据公开信息显示,2010年12月该软件的用户数量为1.5亿,2011年10月,Skype每月活跃用户量为2亿,2012年6月,Skype每月活跃用户量达到2.5亿。现在每月使用这款互联网通话软件的人数增长了26%,总数接近2.8亿。Skype活跃用户量上一次增加5000万用时10个月,而最近一次仅用时8个月。
微软艰难的下一步
微软收购了Skype之后,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困惑:由于MSN和Skype的功能有相当部分是重叠的,用户到底是使用MSN,还是使用Skype呢?——微软在11月7日的声明里作出了决定。毕竟,Skype目前的用户数接近3亿,是MSN用户数的3倍,且相比MSN,Skype拥有更完备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合并也可以看出网络电话这一市场的蓬勃生命力。
微软收购Skype的目的,就是增强微软业已存在的即时通信产品和服务,用Skype的服务,在社交网络领域,与Facebook、Twitter相抗衡。
更为微妙的是MSN和Skype之间的关系:去年,市场调研机构OPSWAT的统计报告显示,微软MSN占据了全球IM即时通讯市场40.67%的份额,Skype为27.39%紧随其后。2012年尚未结束,MSN的活跃用户数量竟然下滑至1亿左右,远低于Skype的2.8亿。
耐人寻味的是:1亿,正是2003年MSN的活跃用户数量。显然,这些消失的用户,正变成Facebook、Twitter、Skype的用户。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微软要作的选择是:割掉左手,还是割掉右手。
微软选择了Skype。尽管和微软命运相似的Google通过搜索获得极高利润,但对于微软而言,互联网上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前途,微软在搜索方面也一直投入上百亿美金的资金在参与竞争,但它的产品Bing却位置尴尬。因为在互联网上,用户似乎只喜欢第一名,不像在PC时代,微软可以先在第二、第三的位置徐图进取。 可以说,微软MSN没有把握住原本属于它的时代契机,那是窄带宽、高话费、文本互联网的时代。
遗憾就是,接下来的一系列时代变革里,它也并没有太多改变。由此看来,微软的赌注其实依然在Win8上。
链接
盘点那些没落的软件
本刊曾于今年9月下期刊中盘点过十大濒临消失的科技产品(软盘、胶片相机、打字机、电报、留声机
“在他失去音讯的六个月后,她有了一次约会。是在网上征婚网站认识的陌生男子,看过照片,MSN聊天过一段时间。他也是漂泊在上海,做软件开发,在张江工作,职业和收入尚可,有结婚的意愿。他们约在太平洋百货的二楼咖啡店……”
曾经名噪一时的作家安妮宝贝无意中记录下了MSN那段风光的日子:MSN一度是高端的象征,办公室白领曾经每天上班都要开电脑、倒茶、上MSN。不过,在今天,如果谁还用MSN,他们往往需要面对一片灰暗的好友头像。
90后男生赵书怀是一个地道的网虫,与同龄人相似,第一款使用的聊天软件也是腾讯QQ,令人惊奇的是,他的笔记本电脑里也装着MSN,他解释说,主要是为了和海外的朋友联系,尊重他们的使用习惯。在赵书怀的眼里,MSN一身的毛病:经常登录不上,速度慢,界面简陋,有时感觉还不如直接用邮件来聊天。“不过,现在他们都开始用Skype了,聊天或者视频,都比MSN要方便。”赵书怀说。
赵书怀的姐姐在苏州一家日企当行政主管,当年用MSN的时候,才刚刚从大学毕业,在办公室当小助理。那一年,白领们大多对QQ不屑一顾,感觉不务正业的人才会用。而现在,它早已成为了企业里常用的工具。
当得知MSN可能会与Skype合并时,她特意用了一下MSN。她说,在漫长的登录等待中,她突然有种青春已逝的感觉,最后,她在自己MSN签名档写上了QQ号,写着补充一句:本MSN已死,请加本Q。接着,她把MSN软件从电脑里删掉了。
这样的情景最近一直在各个办公室里上演,如果不是因为MSN将被Skype取代的消息浮出水面,也许这个曾经热门的聊天软件早就被很多人遗忘在电脑硬盘的深处了。
赌注押在Skype上
11月6日,美国总统选举日,也是MSN回光返照的一天。除了社交媒体之外,MSN在那一天也迎来了高峰,微软在其首页上进行了一个非常大的推送,及时将当时选区内的情况公布出来,超过800万的用户使用了MSN及微软的另一款软件Bing。
但这依然不能阻止它被取代的命运。就在一天后(11月7日),美国微软公司证实,MSN服务将在2013年第一季度停止使用(除中国内地外)。这意味着,这一用户量曾超过3亿、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即时通信软件将成为历史。微软在中国内地继续支持MSN,是由于MSN和Skype在中国复杂的股权结构:MSN中国的运营权属于微软与上海联和投资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上海美斯恩公司。也就是说,如果微软在中国整合Skype和MSN,将面临复杂的架构调整。但有微软MSN中国区的工作人员透露,其实中国区MSN与Skype的整合也势在必行,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在之前的五年里,有关MSN消失的预言一直不断,最常见的一条,是由于用户体验越来越差,MSN将退出市场。
MSN最初的卖点,就是与微软系统有着良好的兼容性,使用起来方便快捷。那个年代,上网的费用昂贵、宽带网还不知道在哪,下载一部电影常常需要一天的时间,极简的MSN,仅仅能够满足基本发送信息的需要。随后的十多年里,因为微软的互联网业务一直停滞不前,而面对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络的兴起,微软MSN的用户体验越来越差,于是用户们纷纷选择用Facebook、Twitter取代MSN,那些新媒体公司也一跃成为互联网新贵。面对这样的局面,老贵族微软终于选择对MSN业务动大手术,以应对一些强势社交网络咄咄逼人的竞争:微软把赌注押在了Skype上。
关于Skype,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迈克尔·鲍威尔曾如此评价:“当我下载完 Skype,我意识到传统通信时代结束了。”当年,Skype以一家全球性互联网电话公司的身份在全世界范围内向客户提供免费的高质量通话,从而受到欢迎,逐渐成为国外网络通讯的主流软件。2011年5月11日,微软以天价85亿美元,收购了Skype。巨大的收购金额令市场瞠目结舌,而Skype也不负众望。据公开信息显示,2010年12月该软件的用户数量为1.5亿,2011年10月,Skype每月活跃用户量为2亿,2012年6月,Skype每月活跃用户量达到2.5亿。现在每月使用这款互联网通话软件的人数增长了26%,总数接近2.8亿。Skype活跃用户量上一次增加5000万用时10个月,而最近一次仅用时8个月。
微软艰难的下一步
微软收购了Skype之后,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困惑:由于MSN和Skype的功能有相当部分是重叠的,用户到底是使用MSN,还是使用Skype呢?——微软在11月7日的声明里作出了决定。毕竟,Skype目前的用户数接近3亿,是MSN用户数的3倍,且相比MSN,Skype拥有更完备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合并也可以看出网络电话这一市场的蓬勃生命力。
微软收购Skype的目的,就是增强微软业已存在的即时通信产品和服务,用Skype的服务,在社交网络领域,与Facebook、Twitter相抗衡。
更为微妙的是MSN和Skype之间的关系:去年,市场调研机构OPSWAT的统计报告显示,微软MSN占据了全球IM即时通讯市场40.67%的份额,Skype为27.39%紧随其后。2012年尚未结束,MSN的活跃用户数量竟然下滑至1亿左右,远低于Skype的2.8亿。
耐人寻味的是:1亿,正是2003年MSN的活跃用户数量。显然,这些消失的用户,正变成Facebook、Twitter、Skype的用户。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微软要作的选择是:割掉左手,还是割掉右手。
微软选择了Skype。尽管和微软命运相似的Google通过搜索获得极高利润,但对于微软而言,互联网上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前途,微软在搜索方面也一直投入上百亿美金的资金在参与竞争,但它的产品Bing却位置尴尬。因为在互联网上,用户似乎只喜欢第一名,不像在PC时代,微软可以先在第二、第三的位置徐图进取。 可以说,微软MSN没有把握住原本属于它的时代契机,那是窄带宽、高话费、文本互联网的时代。
遗憾就是,接下来的一系列时代变革里,它也并没有太多改变。由此看来,微软的赌注其实依然在Win8上。
链接
盘点那些没落的软件
本刊曾于今年9月下期刊中盘点过十大濒临消失的科技产品(软盘、胶片相机、打字机、电报、留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