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引导点拨,历社课堂成功的关键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geyonghuke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的历史与社会课是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课堂参与程度比较高的一门课程。老师应该充分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用问题来引领课堂,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锻炼思维能力,老师在这过程中加以适当的点拨引导,师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而教学相长。我想,这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吧。但是,问题设置的合适与否,老师的点拨适当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成败。所以,下面通过我从教中遇到的一些例子来说明。
  一、问题设置必须是由浅入深而且是有效的
  课堂想引发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兴趣,光靠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从头讲到尾是绝对不行的,老师必须精心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也参与到课堂上来。我上课时就很喜欢边讲课边提相应的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提高了他们的兴趣,也提高了我的反应能力,因为学生的答案总是五花八门,但不一定准确,我必须加以引导点拨。事实证明,提问,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容易引发课堂的高潮。但是,问题的设置必须讲究艺术,否则起不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刚毕业教书那会,别的老师来听我的课,听完后,让老师评评优缺点。大家往往会提到,一点,就是个别提问过于简单了,譬如说问学生“是与不是”之类的问题,学生只需要点头或摇头就可以,不用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没有多大的作用。后来自己想想也是,问题设置过于简单了,就起不到引发学生思考的作用了,后来自己就尽可能避免出现这种低级提问。
  但是,问题要提到什么程度才适合呢?当时心里也是没数的。后来,去听了一次校内公开课后,我又得到了一些启发。
  那次公开课上,看得出来,那位老师对教学作了精心的设计,环节也得当,但是到了最后知识拓展那个模块时,课堂一下子就沉闷下来了,学生面面相觑,不敢吭声。我抬头一看课件上设置的问题,就明白了。原来他设计的问题太难了,超出了这些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超过了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他们哪里能回答呢?老师也未必能回答得完整呢。所以,过难的问题,即使再有深度,在课堂上也会失去它的意义。
  在吸取了自己和别人的教训的基础上,我开始明白,问题的设置必须由浅入深,而且必须是有效性的提问。这在我后来的公开课上得到了验证。
  二、老师的引导点拨也必须得当,才能相得益彰
  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只要是学生能力范围内可以回答的,他们都会很踊跃回答,因为初中的学生表现欲望还是比较强烈。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对问题的理解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他们的答案往往五花八门,出乎老师的预定答案之外,不见得都正确。所以,这时候,老师的引导点拨作用显得尤其重要。
  课改刚开始时,当时过分鼓励学生的自由发言,好像一节课的问题全由学生来回答就好。甚至当时很多老师上公开课,都交给学生来主持,学生来提问题,学生来回答。老师完全置身事外。仿佛这就体现了课改精神。看,学生成了课堂的主导啊。但,老师的作用又体现在哪里?没有了老师的课堂,表面上看来,还勉强能维持基本的秩序。但是,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走入误区,偏离了方向时,谁来担当指航明灯?往往一些错误的见解没得到及时的纠正,学生一旦接受了,影响更大。所以,这种忽视教师作用的课堂,即使再热闹,也不是成功的课堂。
  但是,教师要做到引导点拨得当也是很不容易的,面对课堂上,学生突发性的答案,课堂随机生成的问题,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素养,没有一定的应对能力,往往会显得非常狼狈。我曾经上过一次公开课,课题是八年级下册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而我选来上公开课的班级是八年四班,班上很多男生的课外阅读面都很广,特别是历史方面。选择这样的班级来上课,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不出我意料,当我讲到如何面对日本侵华历史这一段时,我出示了一些图片资料,就是今天的日本右翼分子如何掩饰侵华历史,为了跟日本政府的做法形成对比,我又出示了德国总理在犹太人墓碑前下跪的图片,目的是希望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更凸显日本政府的不当做法。结果,一个叫唐琰的学生站起来就反驳我,说,德国总理这样做是有其他原因的,不只是单纯的忏悔,譬如说,因为犹太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很大。犹太人最初被迫害时大多数是德国公民,没有自己独立的国家,与旨在进行种族灭绝的纳粹实力对比过于悬殊,德国有胜之不武的忏悔,等等。这个学生回答问题时论据充分,让人耳目一新,其他学生也听得很认真。这个学生的回答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但我也为此受益不浅,我点评他的回答时,只能说,这位同学的回答,给了我们另外一种看待问题的角度。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很难去点评他的回答。后来,我还出示了几个拓展性的问题,如,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怎样看待之前出现的抵制日货等现象,结果学生纷纷起来发言,甚至学生之间有过几次比较精彩的交锋。我只能稍微点拨引导,并没有打断他们略显冗长的发言。上完公开课后,同行们点评时说,这节课,因为学生的回答而精彩。而我给他们创设了比较宽松的课堂氛围,不打断学生的发言,并加以是适当的点拨,所以课堂高潮迭起。我实话实说,这些学生太厉害了,动辄引经据典的,他们再发言下去,我就招架不住了。
  总之,历史与社会的课堂精彩纷呈,学生老师都从中获益匪浅。但是,对老师的要求也高了。老师必须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精心备课之余,还要针对课堂内容设置有一定效度的问题,而且对问题的答案和相关的知识都要有所了解,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应答,作出相应的点拨引导,通过课堂互动,师生都有所提高。 (接上页) 融入欣赏山水画,在欣赏山水画的时候以读诗的心情去理解和感怀.以现代人的思想理解古人的审美情趣,文字似乎容易让人的心境跨越时间的距离,帮助学生体会古人高古的情节,体会山水画的精妙之处.
  参考文献
  [1] 顾恺之《论画》
  [2]宗炳 《画山水序》
  [3]王微 《叙画》
其他文献
摘要:思维运动的路径就是思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简单的概括不外乎两种思路--教师的思路和学生的思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路不可能是一开始就清晰、顺畅、无障碍的,就像大海里的波浪此起彼伏,有时甚至是前后对立、相互抵触、相互矛盾的。在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笔者拙见--课堂实践中应“随波逐浪”。  关键词:教材;教学思路;课堂教学  引言: 从教学现状看,阅读教学课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
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深思虑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令很多从教者费尽心机。现在的课堂教学,特别要重视的就是课堂实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下面就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些做法,提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商讨,以利于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一、要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
[摘要]为了解汉中地区目前中学阶段音乐教育的现状,通过实际走访、部分教师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汉中地区中学阶段音乐教育现状进行了实际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找出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供其参考。  [关键词]音乐教育 中学生 学习态度  现阶段中学的音乐教育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老师和学校的重视。但是,在中学阶段学生所受到的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怎么样呢?为了得到具体的数据,笔者对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主要是由教材、教师、学生这三个基本因素构成的,三者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形成教学过程的整体。本文我将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开展课堂讨论,充分运用各种手段,注意加强情感控制四个方面阐述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实效性。  【关键词】 优化过程 简约课堂 教学实效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
[摘要]作文创作是小学语文学习中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文技能的运用。如何能让学生创作出一篇篇精美的文章,就需要在语文学习当中不断的更新教学手法,因材施教,创设新、奇、趣的语文情景,吸引学生去想象、表达、创作。  [关键词]创作 情景 作文  作文创作是学生运用掌握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创造新的表达过程。学生对所表现的内容感受程度的深浅,是作文创作成败的关键,学生的感受越深就越能
摘要: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过程,为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创新人才打好基础。以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人才 创新思维能力  坚持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全民族创新能力的培养,希望在于教育,即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这些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而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主阵地,更
近年来,专家学者对语文教学改革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其中认为语文教学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读得太少的呼声尤为高涨。语文教学呼唤朗读。金木克先生说:“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将静态的语言变成动态的语言,将课本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和感悟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个性体验和多元解读能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重要作品,也是历代传颂的名篇。这首诗写于一个触草木为之含悲的年代,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们要从重视生命质量、重视学生发展的高度,认识学生参加学习实践及从中获得学习的重要性,理解课程改革的意义,改变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中得到独特的体验。  一、优化体验情景
当今教学方法的体系就是运用“激趣、启思、导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最关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好奇和求学的状态下,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在探索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下面我就个人几年来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那么教师在
【摘要】 本文以有意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分析了思维导图的原理,并对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进行了探究。  【 关键词】思维导图 英语写作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于现阶段的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要求是: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4.能简单描述人物和事件。5.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