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微创术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

来源 :浙江创伤外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min06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研究不同微创术式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整体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86例,治疗医师按照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3例,行微创经皮置入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对照组43例,行改良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1天及4天,观察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后凸Cobb\'s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半年,观察组的ODI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经皮置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术后的整体疗效更好.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其他文献
稀疏表示在计算机视觉、信号处理、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领域,特别是在人脸识别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稀疏表示的基本原理是用尽可能少的原子在超完备字典中描述一个信号,它具有区分性,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都有较好的声誉。随着人工智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快速、可靠的机器学习算法,特别是分类和目标识别算法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此,稀疏表示分类(SRC)是最近提出的一种基于稀疏表示理论的分类方法。由于稀
行人重识别(Person Re-Identification,Re-ID)是利用视觉信息判断图像或者视频中是否存在特定行人的技术,该技术无需监控网络的结构信息,即可实现跨摄像头设备下的行人身份关联。作为智能视觉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行人重识别在刑侦调查、安防安保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受到拍摄场景、拍摄视角、行人姿态、行人衣着等因素的影响,同一行人的外观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不同行人的外观可能存在
强化学习是智能体通过与环境交互的“试错”,最大化累积奖励,以期找到最优策略的一种学习方式。随着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无人驾驶等领域取得成功,其强大的表征能力与强化学习决策能力结合而成的深度强化学习,逐步在博弈游戏、自动驾驶、推荐系统等领域得到应用。然而,深度强化学习在奖励比较稀疏或者有延迟的情况下,仍然面临着因为策略更新受阻而导致智能体学习性能差的问题。奖励设计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