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儿童中心论”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影响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i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杜威“儿童中心论”对我国新课程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对儿童本能的认识的影响、对知识观的影响、课程观的影响、对师生观的影响、对学习方式的影响五个方面作简要探讨。
  关键词:杜威 儿童中心论 影响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认为学校教育“从儿童不变的本能、自发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自身的活动为教育过程的中心”。他把儿童比作太阳,认为一切的教育措施都应该围绕这个太阳转,这就是著名的“儿童中心论”。对我国新课程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对儿童本能的认识的影响
  杜威认为学校教育从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他指出爱好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具有强大的潜在动力,教育必须尊重和利用这种动力。他反对传统教育将儿童看成是被动的接受者,教育和教学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强调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提倡儿童的个人自由和自我表现。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依照儿童的兴趣组织各种活动。他的这一思想对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影响至深,促使教育界人士改变了压抑儿童天性、强迫儿童死记硬背和填鸭式地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和不同成就感。因此,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教师要精心设置情景,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课堂的乐趣。这些认识和做法都是杜威“儿童中心”论充分运用。
  二、对知识观的影响
  杜威通过对教育本质的论述,驳斥了传统教育中的“三中心”,以现实化、生活化的教学取代传统的课堂讲授,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主动活动代替教师的主导,实际上是以“现代教育三中心”取代传统教育的“三中心”。
  杜威的“三中心”,对新课程改革下的知识观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新课程强调知识的工具价值与生命价值的统一。从知识发生学看,知识最初是一个整体,后来出现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分化。科学知识凭借其改造自然,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独特优势迅速占据了知识教育的顶端,成为人们追求的热点。这些观点与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有着密切的渊源,是“儿童中心论”的深层次解读。
  三、对课程观的影响
  “做中学”是杜威教学理论的基本指导思想,针对传统课程编制的弊端,他提出要改造课程,使之能真正适于儿童的生活,并特别强调了两个观点:第一,儿童和课程之间不是互相对立,而是互相关联的,“儿童和课程仅仅是构成一个单一过程的两极” ,儿童是起点,课程是终点。只要把教材引入儿童的生活,让儿童直接去体验,就能把两点连接起来,是儿童从起点走向终点。第二,“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当前基础教育的课程问题之一就在于远离儿童的生活世界,教学多以课堂教学为主,固定场所、整齐成排的课桌、固定的讲台等,把儿童定格在“书本世界”或“科学世界”之中,丧失了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意义,难以培养起儿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建立起新的课程观。不应再把课程局限于“知识”、“学科”、“教学科目”等等狭隘的范畴内加以理解,真正的课程一种以人类生活经验和个体生活经验为内容,通过儿童在生活世界中对这些内容的批判和反思性实践,沟通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教育中介。
  四、对师生观的影响
  对教师与学生问题。杜威的观点有三:第一,必须站在儿童立场上,以儿童为教师教育的出发点,坚决克服传统学校来自教师的刺激和抑制过多的现象。第二,教师不应该采取对儿童予以放任的态度,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第三,教育过程是儿童和教师共同参与、真正合作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杜威认为教师是儿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启发者和诱导者,“教师在学校中并不是要给儿童强加某种概念,或形成某种习惯,而是作为集体的一个成员来选择对于儿童起着作用的影响,并帮助儿童对这些影响作出适当的反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杜威的“儿童中心说”高度评价儿童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要求教育给儿童的本能生长提供条件。教师要改变“灌输者”的形象,使教师变为指导者或指引者。全面、科学、辩证地认识学校实践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的认识保证。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
  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完全任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老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学习的支持者;学生由以往的听众转变的演员,学习的主体。师生之间呈现出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课堂上再不是“你讲我听”,而是共同参与,共同学习,课余再不是学生恐惧教师,而是主动的找老师谈心、交流、共同探讨。
  五、学习方式的影响
  在杜威的方法论中,“活动”占据着中心的地位。他的儿童中心论实际上是说明教育要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来进行的理论。他认为通过活动才能产生经验,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让儿童自己用思想做试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直接接触各种事实,这样可以获得更深刻的印象,从而取得有用的经验,即“从做中学”。这样儿童会感受到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任务,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主张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落实。可见,杜威“儿童中心论”对我国新课程改革中的学习方式的认识和转变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总之,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恰恰是杜威教育学说的精华,是现代教育思想演进的里程碑,是引导现代儿童教育思想不断发展的旗帜。我们必须以杜为师,改革中国积弊已久的“应试教育”。在解读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能告别旧式教育,走在世界的前列。
  参考文献:
  [1]吕达,刘立德,邹海燕.杜威教育文集(五卷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2]徐智仕,何日华.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教育改.
  [3]张月丽.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10.7.
其他文献
于萨日娜(1983—)女,内蒙古通辽市人,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   丁继(1981—男内蒙古通辽市人,硕士研究生,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农牧区经济发展研究。  于娜布其(1985—),女,蒙古族,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类学系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都市人类学研究。    教育与经济的问题几乎与教育发生发展的历史一样久远,人们兴办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动力。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这件事情是他比较感兴趣的事,那么他一定非常愿意去做。既使再苦再累,困难重重,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  关键词:激发 兴趣 阅读习惯 练笔 情景  学生怕写作文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关键还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伟大的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道:“知之
随着信息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国民对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因此,英语学习、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没有掌握英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可以这样说,学会英语,不但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过渡语是衔接教学各环节非常重要的桥梁,恰如其分的运用课堂教学过渡语不仅是评价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准,也是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对课堂教学过渡语的重要性和过渡方式做以概括和总结,希望对今后的高效课堂乃至教育教学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理教学 过渡语 运用  课堂教学过渡语,作为教师教学语言素质的一方面,属于教学基本功范畴,是教学技能之一。作为一名教师不
【摘要】有些初中生的学习自觉性不是很强,这也是造成初中生学习成绩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大部分教师总喜欢把学生的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归结为学生不自觉学习,上课不愿听讲,课后不愿完成作业。而对于学生来讲,他不愿学习的主要原因是没遇到一个好老师。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 生活实际 重视实验鼓励  对于基础学科之一的化学,如果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
摘要: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法",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乐趣,取得了教与学双赢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 英语教学 激发兴趣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简介  确定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从根本上讲,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德国职业教育中一切教学
【摘 要】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出现许多矛盾,既要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负担,又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对于英语这门课程的学习来说,就需要很好的调控手段来进行控制。本文将与大家分享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减负增效方法。  【关键词】课内效率 课外安排 增效  所有学习过英语的中国人都知道英语学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语言环境的差异,英语教学方法的欠缺使得英语的学习似乎变得特别的困难。在英语教学之中,虽然有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求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再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实施一套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保障。  关键词:课堂教学 主动学习 效率  “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这句话体现出了人们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高度重视,的确,就学校而言,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