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法",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乐趣,取得了教与学双赢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 英语教学 激发兴趣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简介
确定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从根本上讲,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德国职业教育中一切教学方法选择、使用和评价的基本点。行为导向教学法是通过教学活动基本规律的理性分析,可以基本确定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育目标的适应性,其主要内容包括: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兴趣小组教学法、模拟教学、引导文教学法等。
二、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意义
行动导向的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的计划、独立的实施与独立的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三、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开展行动导向法的意义
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但诸多因素造成中职学校的学生英语综合水平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基础知识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基础较差,二是学生对复杂的英语有畏惧心理 ,所以学生入学后只是三分钟热度,然后就失去了兴趣。这些因素对中职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英语教学对实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如何采用恰当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将来的工作需要?
这就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思考的空间。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英语课堂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各种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方能达到最佳效果。作为一个英语老师,设法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 行动导向法是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理论与实践要求统一,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联系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我采用了大脑风暴教学法、卡片展示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行动导向法,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乐趣。
1、头脑风暴教学法。这是英语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2、卡片展示法。运用卡片展示技术可以通过“书写讨论”的方式将学生引人交流的氛围。
3、角色扮演法。这是让学生通过行动来学会处理问题,其形成的情况则是参与者,观察者一起卷入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并急于得到结果,角色扮演的过程给人的行动提供了生动的实例。
4、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
5、兴趣小组教学法。课堂上长时间静静地坐着,容易使注意力产生疲劳,这时的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每堂课的开始部分,我通常安排一些能让学生活动起来的Warming--up exercises。比如开火车数数,轮到的同学要站起来大声说出自己要数的数;或者边唱歌边配上动作,还可以边读绕口令边击掌,这些方法都能很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10分钟中拉回课堂上来。
五、“行动导向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优越性
如上所述,“行动导向教学”是以某一特定专业目标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特定职业中的真实情景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学习者通过在真实情景中的角色模拟、项目的完成中通过不断的总结、反思,完成自我学习。“行动导向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优越性体现在:
1.“行动导向教学”中的英语课堂教学参与性、趣味性等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2.“行动导向教学”目标明确,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教师已有知识或相关经验的传递过程,单就某一场景做一个相应知识点的介绍,对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将要遇到的场景没有一种预盼性。学习结束参加实际的工作后即使面对的是同一个问题也会有变化,所遭遇的真实的场景需要一个再学习的过程,那么中间就存在着一个重复学习的环节。
3.“行动导向教学”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正如我们所说,以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语言学习应该是一种“习得”而不是一种“学得”。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受众,无目的性的接受目标语言的相关知识,却忽略了相关技能的习得。“行动导向教学”让学生变成了学习的行动者,而教师变为了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这种转变不仅仅是简单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更多的应该是学习者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技能的掌握。
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英语教学必须具有实用性,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因此,中职英语教师应摒弃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地做到“思想和身体都行动起来”。中职教师要充当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重任,教师是行动导向教学的核心人物和关键所在,故教师观念的更新与意识觉悟是至关重要的。
七、结束语
“行动导向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优越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得学生在特定的课堂学习中有效的掌握英语相关技能。但我们同时也要认识到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实验和推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教师,无论从行动上还是从思想上去接受它都需要时间。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的照抄照搬,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和学生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尤其对于英语专业的教学指导,“行动导向”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 英语教学 激发兴趣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简介
确定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从根本上讲,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德国职业教育中一切教学方法选择、使用和评价的基本点。行为导向教学法是通过教学活动基本规律的理性分析,可以基本确定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育目标的适应性,其主要内容包括: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兴趣小组教学法、模拟教学、引导文教学法等。
二、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意义
行动导向的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的计划、独立的实施与独立的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三、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开展行动导向法的意义
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但诸多因素造成中职学校的学生英语综合水平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基础知识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基础较差,二是学生对复杂的英语有畏惧心理 ,所以学生入学后只是三分钟热度,然后就失去了兴趣。这些因素对中职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英语教学对实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如何采用恰当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将来的工作需要?
这就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思考的空间。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英语课堂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各种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方能达到最佳效果。作为一个英语老师,设法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 行动导向法是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理论与实践要求统一,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联系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我采用了大脑风暴教学法、卡片展示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行动导向法,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乐趣。
1、头脑风暴教学法。这是英语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2、卡片展示法。运用卡片展示技术可以通过“书写讨论”的方式将学生引人交流的氛围。
3、角色扮演法。这是让学生通过行动来学会处理问题,其形成的情况则是参与者,观察者一起卷入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并急于得到结果,角色扮演的过程给人的行动提供了生动的实例。
4、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
5、兴趣小组教学法。课堂上长时间静静地坐着,容易使注意力产生疲劳,这时的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每堂课的开始部分,我通常安排一些能让学生活动起来的Warming--up exercises。比如开火车数数,轮到的同学要站起来大声说出自己要数的数;或者边唱歌边配上动作,还可以边读绕口令边击掌,这些方法都能很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10分钟中拉回课堂上来。
五、“行动导向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优越性
如上所述,“行动导向教学”是以某一特定专业目标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特定职业中的真实情景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学习者通过在真实情景中的角色模拟、项目的完成中通过不断的总结、反思,完成自我学习。“行动导向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优越性体现在:
1.“行动导向教学”中的英语课堂教学参与性、趣味性等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2.“行动导向教学”目标明确,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教师已有知识或相关经验的传递过程,单就某一场景做一个相应知识点的介绍,对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将要遇到的场景没有一种预盼性。学习结束参加实际的工作后即使面对的是同一个问题也会有变化,所遭遇的真实的场景需要一个再学习的过程,那么中间就存在着一个重复学习的环节。
3.“行动导向教学”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正如我们所说,以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语言学习应该是一种“习得”而不是一种“学得”。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受众,无目的性的接受目标语言的相关知识,却忽略了相关技能的习得。“行动导向教学”让学生变成了学习的行动者,而教师变为了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这种转变不仅仅是简单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更多的应该是学习者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技能的掌握。
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英语教学必须具有实用性,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因此,中职英语教师应摒弃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地做到“思想和身体都行动起来”。中职教师要充当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重任,教师是行动导向教学的核心人物和关键所在,故教师观念的更新与意识觉悟是至关重要的。
七、结束语
“行动导向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优越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得学生在特定的课堂学习中有效的掌握英语相关技能。但我们同时也要认识到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实验和推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教师,无论从行动上还是从思想上去接受它都需要时间。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的照抄照搬,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和学生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尤其对于英语专业的教学指导,“行动导向”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