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裘换酒也堪豪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nydxlh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首次读李白的《将进酒》是在高中语文课文里,這首诗并不长,所触及的领域并未十分宽广,但是其中的情感却非常强烈,就一种汹涌而来的感觉,让人觉得势不可挡,并且跌宕起伏又酣畅淋漓。很多人都说这首诗有明显的消极情绪,有愁苦和悲愤,但同时也狂放不羁,还有一种掩饰不住的豪气,情感非常的丰富有层次,同时又一气呵成,很容易就会受到感染。在有关于酒的诗歌中,《将进酒》可谓是千古之绝唱了,千年以来从不褪色,在当今仍然时常忍不住会想起,让人觉得豪情万丈又畅快至极。
  关键词:貂裘换酒也堪豪;李白;《将进酒》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1
  一、理解方式的探讨
  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方式,来自于我们的教学传统,作品的内容和中心思想是理解的基础和前提,并且是作者通过实践生活得出的感受和体会,通过对题材的分析得出文学作品的思想宗旨,也经常会找寻作品中的特定结构和表现形式。这种理解方式被延续了很长时间,但并非说此种方式就不可取,而是时至今日再看,也不是唯一的理解途径,尤其对于理解《将进酒》并不十分准确。
  这首诗歌的情感非常饱满,如果在现实主义中进行理性的分析,采用模式化的思路来理解,也会让这首诗歌稍有逊色,不能展现自身的魅力和色彩。《将进酒》到底有没有主题思想,可谓是众说不一,很多教学中认识有,认为有批判现实的思路,抒发了李白对于人生短暂的感怀和悲愤。个人认为这首诗歌中的“歌”意大于本身的诗意,李白借着醉酒在抒发自己的情感,将自己的情怀抱负和爱憎抒发出来,咏唱的是一种豪情万丈的气势,层次非常的分明,有狂傲也有世间万物的景象,但仔细品味 就会发现还是非常和谐与统一的,如此的诗歌在理解上应该考虑突破传统的路径和方式。读《将进酒》时无需 太多的理性,而是需要更多的感性,不需非要找出什么中心思想,而是要用心的感悟,将诗中变化万千的绚丽篇章打开,体现其高超的生活艺术。
  二、品味其中的层次感
  《将进酒》第一句就有强大的气场感,凡是听到的人不得不集中注意力,有一种呼唤的感觉,瞬间把你带入到黄河的雄壮中来,将黄河比喻为天之水,这有一种势不可挡的寓意,黄河水的来去都毫无招架之力。当你被强大的自然之力震撼时,沉浸在其中不可自拔时,下一句就将你拉回到现实中,提醒你人生是何等的短暂和易逝,在思想中从虚到实,不但源远流长却又转瞬即逝,当下看来可以说是非常立体的三维画面感,有豪情也有伤感,但无论如何也挡不住强大的感染力。
  有了以上较为悲壮的情绪垫底,你以为基调已定,但是李白却又瞬间带给你喜乐的感觉,虽然对生活有诸多不满,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杀羊宰牛开始了宴会,在酒宴上大家痛饮美酒,有三百杯的豪气,那句有名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带给你无限的信心,不必为了眼下而否定自己,将宴会推向了高潮,具备很高的思想境界,有感悟人生的意境。
  接下来更是进入了酒宴的高潮阶段,已是微醺的状态,这时多了狂放不羁的感觉,可以用名马名裘和一切贵重的物品拿来换酒喝,这是一种狂傲的姿态,显然已经是喝到七八分。但李白毕竟是李白,在最后又彰显了自己的诗意,从癫狂最终过渡到了勇敢的一层,非常耐人体会,仿佛瞬间清醒,或者说本就未醉过,将豪气和英勇的一面抒发出来,欲将就被化成剑去迎战敌人,将愁和勇的感觉完美结合,可谓触人灵魂。
  三、关于负面情绪的分析
  关于李白有很多的评论,有些人认为李白有庸俗和消极情绪,有很多及时行乐的诗词,还有人认为李白时常沉迷于酒杯中,有一种避世情绪,甚至这样的诗句非常常见,在此就以《将进酒》中的负面情绪来稍作分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看上去是及时行乐的意思,但实际中李白虽曾辉煌一时,他在写这首诗时已经被赐金放还了,八年时间里都一直怀才不遇,眼看五十已过但是毫无建树,说明此时的李白并谈不上得意。
  之后李白用自我肯定来回答自己,即使毫无建树、千金散尽,但是并没有打算放弃自己,他对自己进行了心理上的调整,自我安慰又重整旗鼓。李白生平本就跌宕起伏,有着很多的身份和角色,不但是有名的诗人,还是道士和归隐人士,又有酒徒的身份,较为随性。李白的多重身份和情感在这首诗里体现得非常明显 ,面对现实生活有一种桀骜不驯的姿态,这是一种傲气但同时也是自信的表现,宁愿“长醉不复醒”也不会“钟鼓馔玉”,这更多的是一种豪气,对于现实从不屈服,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坚持,这种坚持其实非常难得,想要始终不动摇是极为困难的。
  李白写过很多有关于酒的诗篇,《将进酒》最被大多数人所熟知,其中的豪气始终感染着很多人,包括文人雅士和历代英雄,李白的《对酒》更是感染了女侠秋瑾,可见其力度和气魄。在当下看来,参照宇宙观,李白对人生价值的探讨和分析让人感慨万千,对人生价值进行了不断的思索和探讨,对于现代人的灵魂构建来讲很有意义,值得思考和揣摩。此文借“貂裘换酒也堪豪”这句豪气万丈的诗句为亮点对《将进酒》进行了分析和理解,这首诗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和体会,能够不断感悟到新的东西,推到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孙森寅.李白《将进酒》的狂放美[J].文学教育. 2016.06(62):103.
  [2]黄德虎.愁情满怀徒奈何—《将进酒》再探析[J].文本智读.2018(05):56-57.
其他文献
摘 要:瑞士的德语作家凯勒(1819-1890)(Gottfried·Keller)的代表作《绿衣亨利》,其中描写了主人公绿衣亨利在经历了种种曲折后返回家乡,开启了新的生活。从他的人生经历来看,是不断成长、变化的。本文主要从成长小说的角度来解读其成长的过程,将其成长分为三阶段:童年少年阶段、游学阶段和回乡阶段。  关键词:成长小说;《绿衣亨利》;亨利  作者简介:郭宏月(1995.10-),女,汉
摘 要:维多利亚时期见证了英国社会的重要变革,两次工业革命的推进与海外殖民掠夺的深入使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在文学创作方面,该时期被称为英国文学的“黄金时期”,然而这一阶段诗歌创作却较为平淡,人们耳熟能详的诗人并不多,并且诗人们在写作方面的突破和创新也相对较少。但作为浪漫主义诗歌向现代主义诗歌的过渡,维多利亚诗歌的地位仍不容忽视。本文将从主题上分析三位维多利亚时期诗人——阿尔弗莱德·丁尼生、罗伯特
摘 要:近年来,“转发锦鲤”一度成为网络热门话题,锦鲤形象在各大网络社交媒体的主页上频频现身,一跃成为人们许愿求福的吉祥物。其实从古时起,民间百姓就对锦鲤的祖先——鲤鱼就有着祥瑞的执念,人们从鲤鱼的特性出发,赋予他们美好的寓意,一条鲤鱼就可同时具有吉祥、富足、忠贞、勇敢几种象征意义。本文将借由“转发锦鲤”现象分析论述鲤鱼这些民间象征意义的由来,进一步探索中国人的文化心理。  关键词:鲤鱼;象征;吉
摘 要:伯莎是《简爱》中束之于阁楼的“疯女人”,夏洛蒂·勃朗特笔下众多女性群像中为数不多的怪物形象。她在四次出场中没有表达过一句完整的话,本文从伯莎的角度出发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男权社会中没有话语权的疯女人形象。  关键词:疯女人;话语权;反抗  作者简介:朱子茹(1999.4-),女,回族,河南省商丘人,本科,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一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美国社会由传统向全面现代化转型,新的消费主义由此产生,但却给美国人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危机。菲茨杰拉德通过描写青年艾默里的成长过程,真实地反映了符号消费影响下的“迷惘的一代”。本文将从消费文化符号角度解读《人间天堂》。  关键词:消费文化;符号;菲茨杰拉德  作者简介:周玥琳(1998.2-),女,汉族,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级本科生,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摘 要:《丙申故事集》是一部由五个独立的短篇故事所构成的短篇故事集。小说将每个故事的爱恨情仇糅杂在一起。同时作者把女性极其脆弱之处如抽丝剥茧般剖开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细节中坦露人性弱点的方式直接掀开了孤独的本质。五个故事分别穿插了过去与现在,青年与中老年,男与女等二元对立的描写。小说将所有感触穿插在一起,体现了作为人的存在从生命最灿烂之处到人生荒瘠的终点,一路不断回望的人生体验。  关键词:弋舟;
摘 要:蒯通是生活在战国末年至汉初的纵横家,曾先后拜于项羽、韩信帐下。《史记》、《汉书》对蒯通皆有记载,《汉书》虽大致承袭了《史记》的内容,但在体例上,《史记》把蒯通的事迹散于其他人的传记,《汉书》则将蒯通与伍被、江充、息夫躬并列,单独立传。在具体的记述中,《汉书》删去了蒯通讲若韩信背汉,则刘邦不一定能成为天下之主的言论。前人对班固的这些改易多有批评,认为班固处置失当,使蒯通蒙冤。但通过考察《汉书
摘 要:随着“文艺青年”等词汇的流行和普及,文艺已经不单单的局限于文学和艺术两个方面,而是逐渐的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文艺青年”这个群体,则主要以“才华斐然”、“行事低调”、“为理想而活”等特点展现在人们面前。在《西游记》中的妖精各具特色,其中对妖精的一般划分主要从妖精来源和结局两大类来划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如文艺青年一般的妖精,比如: 黑熊怪、黄狮精、赛太岁和黄袍怪等。作者对这类妖精独特性格的
摘要:文学作品是对作者文化背景的综合反映,其中对于文化意向的分析是对于文学作品理解的有效路径。与之相同,在文学作品中引入文化意向的应用也可以增加文学作品的可读性及内涵深度。本文以《老人与海》为例探究文化意向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相关作品,也希望能够在文学创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意向;英美;文学作品;《老人与海》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
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610221060)“齐齐哈尔戏剧影视文学资源的调查研究与整合利用”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连心地》是一部典型的反映黑土地新农村建设题材的电影剧本。剧本的大团圆结构暗合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必然性;以合作社为代表的一系列农村问题的呈现,正是当代中国农村现实的真实写照;而主人公李大峰正是这一时代环境下所涌现出来的农村带头人的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