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社团 活动课程的开发研究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_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课改的深入,初中生物课程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中学生物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理性思维习惯、建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构建科学的学习思维等四大部分,进而不断增强学生在生物实验活动中的参与度。校园社团是由自愿参与的学生组成的,社团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时极大地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创设。它还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进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本文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视域下,探讨如何开发初中生物的社团活动课程。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生物;社团活动课程;开发
  近年来,教育学者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了深入研究,众多新主张与新理念应运而生,并不断付诸实践。对于初中生来说,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在初中教育中逐渐形成的重要能力与个性品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我并适应社会的发展。开展多样化的社团活动,可以大幅度提升初中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所有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当然生物教师也不例外。
  一、初中生物核心素养概说
  核心素养目的是帮助学生健康地发展身心,使其具有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与关键素质。例如,学习方法要科学,培养思辨能力、信仰科学、理性与事实的理念,密切关注科技与社会的关联性,构建正确的价值理念,并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使学生建立终身发展的理念。同时,它也符合我国教育的宗旨,是开设初中生物课程的基础。
  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当中,生物学科的素养是主要的组成,为学生更好地进行社团活动、经济活动以及生产实践的探索提供重要的基础,也对学生的个人决策以及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就初中生物而言,核心素养通过初中生物课程形成初步的生命科学的素质,着重突出了社会与个人发展的生物本质,提取关键能力,包括但不限于社会责任、理性思考、科学研究及生活哲学。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开展生物社团活动课程开发的价值
  初中的生物社团活动课程,需要盡可能地开发学生的各种潜力,不断培养其科学探索的素养。使其更好地体会到探索的过程,并学习探索技能。探索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探寻到自身的优点与缺点,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多元化发展的方法,在弱势中不断地渗透优势,使学生自身的弱势不断缩小。社团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认真思考,合理设计并开展有序的学习与探究,使他们能够从被动模仿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的状态,提高生物课程的有效性。
  在实验类的社团活动中,学生经历的过程为:提出问题——决定如何开展研究——搜索各类信——综合评判并验证所得结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此,要尽可能地使学生的不同能力得以提升,以使其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在生物学科研究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学科知识、学习经验,教师对学生的潜力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提升了自身的教学知识与科学研究能力。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社团活动课程开发的策略
  (一)重视人文底蕴培养,着力拓展学生的生物知识
  生物是具有丰富结论的一个知识体系,其中包括一些独特的思想以及研究过程,供人类了解大自然的各类规律与现象。生物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不断探索与努力。在此阶段中,优秀的科学家成为学生与教师的榜样。教师可以开展“生物史”社团活动,以允许学生了解并品味生物学家的故事,还可以开展前沿的生物主题活动,例如,转基因产品的优缺点。此外,社团可以组织一个小型的生物讲堂堂,就学生感兴趣的生物主题,开展讲演活动。学生选择自己的主题,独立学习,并在社团活动中展示出来,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开展此类社团活动,学生不仅兴趣昂扬,丰富了他们的知识,而且还发展了他们的实践探索能力。
  (二)开展实践型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为了更好地发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应开发实践探究型的社团活动课程,例如,显科学类型的探究系列、显微摄影系列、生物技术系列等实验课程。社团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科学研究进行正向的引导,指导他们对现实世界中生物问题的敏感度,并让他们观察生物现象,并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在问题的解决中应用到探索性实验活动。在这些探索性和实验性主题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提出问题,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分析做出合理的假设,并围绕着自己的生活设计更多的科学实验,学习如何使用生活材料和工具进行标准化操作来完成实验,密切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各种现象,最后与师生进行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
  (三)对健康生活的相关知识进行生物探索
  生物是与学生生活最紧密结合的学科,学习生物对于指导他们的健康生活非常重要。学生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团活动十分感兴趣,教师需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知识,在教授日常急救相关课程时,应深入开展各类社团活动,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健康生活的思想观念。生物课上有一个急救课程,然而很多学生的知识都停留在书面的上理解。社团活动中,应使用专业的急救模式来提供急救培训。通过培训,学生意识到自己目前的日常急救并不容易,方法也不正确。例如,如果胸部按压缺乏力度,则急救效果不佳。
  (四)关注时事与社会热点,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生物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意识是基于对生物的理解,对社会与个人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给出理性的解释与判断,并在生产和生活中担当起生物学科问题的责任。教师需要联系当前的热点来讨论和交流相关内容。
  (五)开发创客类社团活动课程,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社团在学校每年都应举办科学技术周活动中,应为学生提供诸如蛋壳花盆、太阳能自动浇水设等作品制作方面的指导。透气的蛋壳中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但它们的空间很小,水量的存储也很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经过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有的学生在蛋壳底部打开了一个小洞,在放一小束棉线,利用虹吸效果来吸收水分。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解决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并且学生在此过程中发展了自己的思维。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的目标不再单纯局限于知识教学,立德树人已经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对小学生的学习、品德和思想培养有重要作用。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核心学科,是开展德育的重要阵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挖掘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游戏、创新教学方法、设计课外实践等开展德育,教师还要提升自身能力素质,通过这些方法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并行开展,提升小学
[摘 要] 小学生对于文本的感知总习惯于在表面上滑行,不具备深度学习所应获得的语言发展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解读单元的语文要素,以细化的语文要素训练要求为重点教学目标,在多种言语实践中,与学生的生活资源相链接,与文本学习融为一体,让深度学习契合认知规律,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要素;深度学习;思维发展  高耗低效是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为人所诟病的
[摘 要] 通过对我校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结合新时期的发展形势,明确办学的主要方向,为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 文化;精细;质量  新时期,基础教育更重视均衡优质、持续纵深发展。聚焦学校内涵发展,关注学校内在品质,在理念文化、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等“软件”层面上的提升已成为一种共同的趋势,成为落实新时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办学水平的主攻方向。在认真梳理我校十年来的办学历程、